技工教育内涵发展辨析

2018-01-05 22:46陈伟黄大乾李姿
职教论坛 2017年31期
关键词:认识误区技工教育内涵发展

陈伟+黄大乾+李姿

摘 要:内涵发展的理念在职业教育研究界、相关政策文本和技工教育实践中,都广受关注,但眾说纷纭。综观技工教育系统对内涵发展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可以发现存在各取所需、以偏概全、畸轻畸重、人云亦云等认识误区。深入的研究表明,内涵发展理念的确立旨在激发技工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优化技工教育发展的内部条件、强化技工教育发展的内部功能、激活技工教育发展的内在效能,进而促进技工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技工教育;内涵发展;认识误区;概念辨析

作者简介:陈伟(1973-),男,湖南邵阳人,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黄大乾(1962-),男,广东白云学院校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管理;李姿,女,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1-0020-04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技工教育发展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政策调整重在实现技能人才与学历类人才的“人才等值”;第二个阶段的政策调整重在实现人社部系统的各级各类技工院校与教育部系统的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的“院校合流”,即如《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中所强调的,“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技工教育的内涵建设、内涵发展,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贯穿上述两个发展阶段的政策重点,且是完成上述两个阶段的政策调整目标的基石。正因为如此,内涵建设、内涵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技工教育非常重要的理念。就内涵建设、内涵发展两个概念而言,内涵建设是过程、是实践,内涵发展是目标、是结果;内涵发展必然包括了内涵建设,但内涵建设并不必然带来内涵发展,因此可以用内涵发展一词统括内涵建设。

一、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梳理与反思

近年来,内涵发展已经成为技工教育政策的核心关键词。《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要求“明确技工院校功能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强调“坚持高端引领”、“开展多元办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内涵发展。各地要处理好扩大规模和内涵发展的关系,指导技工院校在注重改善办学条件,保持适度办学规模的同时,强化内涵发展。”人社部的这个文件,既是对目前有关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的总体回应,也是对技工教育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要求,在各省得到了积极响应。比如2013年底以来,广东省技工教育提出要“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提升内涵、特色发展”,吹响了广东省技工教育从“规模发展”逐步转为“内涵发展”的号角。

在政策话语体系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内涵发展概念,并没有在理论界取得统一的认识,也缺乏深度的阐释和解读。最早运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内涵发展概念,侧重于指通过激活内部因素,依靠结构合理、质量提高、效益提升等促进发展的模式。在高职教育研究界,有学者认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根本要素是学生职业能力、教师创新实践能力和院校长领导力,过程要素包括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调整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不断推进的教育教学改革,驱动要素包括以专业为纽带的产教对话机制、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机制和以岗位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机制,保障要素包括良好的教育政策支持、强劲的区域经济环境和生态的区域院校协作环境[1]。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以注重质量、突出特色为价值追求,其发展意图直接指向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深化与提升。理性地认识软实力与硬条件适配、外源压力与内生动力并重、传统传承与创新变革并举、成果显现与过程积累并行,有助于高职院校真正进入内涵建设的轨道[2]。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先天的教育性。有学者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只能是“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是前提条件,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内在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质量保障,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职业需求,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终极目标[3]。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路径有如下特征:内生性特性,即不要盲目迎合政策等外部力量的需要,进行由外而内的被动应对式发展,而要立足自身需要,在适当参考政策标准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内部力量进行由内而外的自然演进式发展;精致化特征,即秉持精益求精的理念,从执着于宏观概念转移到注重微观操作和具体执行,既注重“结果的精巧细致”,又注重“过程的精雕细琢”;特色化特征,即要积极创立并强化具有明显区分性的特殊品质,在特色形成和品牌培育中上升到新的高度和水平。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系统模型中,要处理好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教育生产系统与教育管理系统、内部核心要素(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间的关系。基于内涵建设的复杂系统,重点关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六大基本行动领域: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规范管理和校企合作,其中前四项是为了完善内涵建设的内部生产性系统,规范管理是为了完善内部管理性系统,而校企合作旨在实现内外系统的交互[4]。

旨在“技能”和“就业”的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其内涵发展并不排斥以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大、空间的拓展、外部资源的输入等为特征的外延发展,但更强调技工教育的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办学规范、质量提升、效益提高;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团队构建、产学研结合、国际交流合作、文化建设、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等均是内涵发展模式的要素,课程体系改革特色化、师资建设配套化、产学研一体化、国际合作多样化、文化建设兼容化、办学体制机制制度化等都是内涵发展的基本途径[5]。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其实是文化氛围的培育、职业精神的坚持和传承;技工教育发展的瓶颈则在于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机制、专业设置缺乏宏观调控、师资建设缺乏激励政策、人才观念和用人观念缺乏更新[6]。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支点在于特色发展。比如,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认为,技工教育内涵发展是指以技工教育内部因素作为主要动力和资源,通过与政府、社会有效互动,与行业企业有效联盟,以实现技工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的三者达到最优状态的一种模式;内涵发展模式需要办学特色的引领,要从内涵发展中提炼出特色发展的概念。该校认为,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较,技工教育的特色在于技能教育特征;与其他职业教育类型相比较,技工教育的特色在于它的“双证书”模式、职业资格证书前置的特征;与其他技工院校相比较,该校确立了“坚持特色内涵发展,打造粤东地区技工教育示范窗口”的发展目标,立足粤东地区产业结构和潮汕文化,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建构并实践“特色引领下的内涵发展模式”[7]。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识误区技工教育内涵发展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嫁接”技工教育下的教学传承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多媒体课件如何应用于课堂
几何直观,不只是直观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论小学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对策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