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实效思路探析

2018-01-05 11:07郭建勤沈洁王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3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课程标准职业院校

郭建勤 沈洁 王芳

摘 要 针对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一套完整、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思路:通过预调研而形成调研表→科学选取典型调研对象→调研数据整理,确定一级项目、二级项目、各岗位群对应的课程,进而确定课程体系架构→将二级项目的案例融于课程→完善课程的三级项目→制定教学计划表→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制作各类教学资源。该课程体系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课程体系;职业院校;校本教材;教学计划表;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3-0073-03

1 引言

当下,职业院校中存在有些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却不知道所学知识如何用的状况,导致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知识应用能力欠缺。通过构建一个项目化课程体系,将各级项目贯穿到所有的专业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要得到能够统领本专业或专业方向所有知识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其构建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又是重中之重,故本文提出一套科学、有效、合理的构建思路。

2 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步骤

本文提出的項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步骤主要有九步,具体如下。

预调研,形成调研表 调研在各类课题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思路等都会来源于调研数据,所以设置科学有效的调研表就极为重要。调研表的设置通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大多是由课题组自行设计或是参考同类型调研表的模板得到,而且调研表中的调研问题针对性不强、过于笼统,而使被调研者在填写时无从去回答相关问题。这就使调研表的实效性不高,其调研数据对课题研究的引领意义欠缺。故调研表的有效设置是课题成功研究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保障。

为了得到一套科学合理的研究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调研表,本文提出“预调研”的观点:课题组成员首先就项目化课程体系搭建一个粗略的框架,然后面向几所典型的同类院校、企业及行业专家进行预调研,分析预调研的结果,形成预调研报告,进而提取关键信息形成预调研表。

调研表的设计要注重两个方面:

1)调研表的条目设计必须具体化,不能出现笼统或是模棱两可的问题;

2)在调研表中应出现支撑所研究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的一级项目、支撑专业岗位群的二级项目、各岗位群所对应的课程等条目。

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调研表示例如表1所示。

据调研表,选取典型的调研对象,进行广泛、合理调研 在该阶段,需要科学合理地选取典型的企业、同类院校作为课题研究的调研对象。被调研的同类院校的选取原则为:该院校要开设所研究的专业或是相近专业;调研面要涵盖国家示范或国家骨干、省级特色名校、一般院校;选取被调研院校所在的省份时应以本省为重心,辐射其他省份;院校所在的地域应分布本专业较多的毕业生。

被调研的企业的选取原则为:调研面要涵盖大、中、小型三类企业;主要以本省内的企业为重点调研对象,辐射其他省份的企业;选取的企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宽泛,能基本包含所研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的就业岗

位;选取的企业在岗人员中应有所研究专业的毕业生。

在面向同类院校及企业调研时,可通过两种途径获取调研表数据:通过网络沟通交流;课题组成员实地走访。

整理调研数据,形成项目化课程体系架构 课题组成员要认真整理调研所得数据,进一步确定支撑课程体系的一级项目、确定支撑各岗位群或工作过程的二级项目、确定各岗位群或工作过程所对应的各门课程、确定部分支撑课程的三级项目,进而形成项目化课程体系架构,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该项目化课程体系要体现创新理念。

查找各二级项目的相关案例,并将其融合于各课程 首先,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查阅各二级项目的相关案例,结合调研过程中所获取的相关案例,针对每个二级项目,确定5~6个典型案例。而案例的选取应尽可能多地涵盖所研究专业的相关教学内容,找出每个案例所需要的知识点,进而对应到课程上。然后以课程为核心,将所有二级项目中的案例都映射到各课程中,可作为课程的三级项目。

梳理课程知识点,完善支撑课程的三级项目 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梳理各岗位群或工作过程所对应的各课程的知识要点、知识的讲解顺序,将第四步中确定的三级项目融入课程对应的部分知识点中;而对于该课程中还没有项目或案例支撑的知识点,要汇总课题组成员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所用到过的教学项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优选出支撑这些知识点的项目,从而确定本课程的所有三级项目。

确定各岗位群或工作过程对应课程的开设顺序,形成教学计划表 根据所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就业岗位,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学习的各知识间的承接关系,合理设置各岗位群或工作过程对应课程的开设顺序,并根据学院对专业教学的总课时数、实践课时比例、理论课时比例、周学时数等要求,形成教学计划表。

制定课程标准模板,撰写课程标准 课题组成员在参考借鉴各种课程标准模板的基础上,据所在学院的教学要求及专业特点,制定简洁明了的课程标准模板。课程标准模板中的条目设置不可出现烦琐、重复、不科学的情况,建议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简介、课程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实施建议(包括教学手段建议、教学模式建议、教学条件建议、教学考核评价建议)等部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课程标准中的考核评价要充分体现过程性考核、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各课程的考核评价要据本课程自身特点进行设置,评价要素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不可没有针对性。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校本教材集 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以所制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切实将三级项目、二级项目、一级项目贯穿到各教材中。首先,由课题组中具备丰富教材编写经验的专任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写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样章;然后,召集所有成员共同完成本课程的其他章节,进而编写出第一种校本教材;再次,以编写出的校本教材为模本,分工编写完成各专业课程的校本教材;最后,汇编形成一整套的校本教材集,对于部分校本教材后续可由出版社正式出版。

开发制作教学资源 在后续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应分工明确,及时不断地积累制作各课程包括视频类、音频类、图片类、文本类、动画类等丰富类型的教学资源,进而可建设成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

3 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化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取的一级、二级项目必须能够体现新技术、新应用;

2)一级项目涵盖的知识面必须广,知识层次要有深度;

3)二級项目中选取的案例要典型,涵盖的知识点多;

4)课程的设置不能只是把原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传统课程罗列进来,而是要进行课程整合、更新、创新。

5)三级项目的选取不能偏离二级项目,要将二级项目的相关案例真正融合到各课程中;

6)要开发成套的课程教学资源,各课程资源既有独立性,又有相关性。

4 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的创新点

本文提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1)提出一套完整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2)各过程承上启下、环环相扣,并给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

3)提出在制作调研表之前进行预调研的观点,并给出调研表的示例。

5 结论

为了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本文提出“通过预调研而形成调研表→科学选取典型调研对象→调研数据整理,确定一级项目、二级项目、各岗位群对应的课程,进而确定课程体系架构→二级项目的案例融于课程→完善课程的三级项目→制订教学计划表→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制作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思路。该建设思路中各步骤衔接科学、可操作性强,能够促进高职高专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改革,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各专业建设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永春.深碗课程: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思路[J].秘书之友,2017(4):31-33.

[2]孔原.高职大项目制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1):170-172.

[3]高峰,于凌.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探究[J].江苏高教,2016(1):145-147.

[4]孙倩,汤勇.项目化课程体系下知识结合模型探索性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5):84-90.

[5]徐磊.高职“行业导向式”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95-97.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课程标准职业院校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