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01-05 11:03黄超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供给侧改革

黄超

【摘 要】 农业结构性矛盾“三量齐增”。农业政策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农业供给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及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注意事项.以问题为导向,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參考。

【关键词】 问题导向;供给侧;改革

[Abstract] Lower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griculture throws inadequacy, making agriculture structural paradox more drastic.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the social needs has affected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prosperity.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 in the supply-side of agricultural. emphasis on the supply-side reform issues and key point in this procedure. Problem-oriented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in our work, with which we can provide way to relive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needs and supply-side.

[Keywords] problem-oriented; supply-side; reform

从2004年到2016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连年增长,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三农”发展形势大好。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2016年5月营改征后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的税收负担加重、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生产成本持续增长、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着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失衡。

“十三五”开局之初,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需关系协调,是“三农”稳步发展的保证。当前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供需结构失衡。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抓住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 ,是促进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

1 目前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集约化生产经营普及率低、生态环境代价较大等问题突出。

1.1 供需结构失衡

从主要农产品需求量看,我国每年的大豆进口量大、而玉米则存量多出现滞销。从品质结构看,普通品质农产品富余,高端多功能的农产品紧缺。

1.2 集约化生产经营普及率低

农业土地流转尚未形成规模,集约化生产经营普及率低。导致以农户家庭生产为单元的生产经营方式成本过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低关税政策、海运成本不断下降和人力成本持续增加等因素叠加,导致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进口农产品。

1.3 生态环境代价较大

土地过度垦牧和面源污染等情况严重。由于现代化程度和农业技术普及不高,我国农产品科学施肥的效率不高,过量农药使用带来的土地面源污染情况突出。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代价较大,存在发展不可持续问题。

2 正确认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 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功能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功能农产品的需求与“三农”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凸显。如何围绕市场的需求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农产品供给灵活度的同时兼顾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

2.2 各生产环节的协作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协调理顺各种生产环节。包括种苗的培育供给、农业技术服务、肥料农药供给、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等问题。只有让各生产环节紧密配合、科学协作,才能提升供给的质量和灵活度。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品质提升、多元发展、盘活存量、补足短板五个方面。

3.1 结构调整

要树立大农业观念,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统筹粮经饲发展,大力发展肉蛋奶鱼、果菜菌茶等,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供给[2]。

3.2 品质提升

与时俱进修改《粮食法》;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做大让人信得过的品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3,4]

3.3 多元发展

在以农户家庭生产为单元的基础上,鼓励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形成多元、互补、集约的“三农”发展新格局;出台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业高端、多功能产品的需求;借助电商拓宽销售渠道。多元化发展。

3.4 盘活存量

盘活积压农产品和衍生产品库存,比如蔗糖的库存。蔗糖的收储每年都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而进口糖低价严重冲击国内糖市场。应及时调整蔗糖收储政策,随行就市消化库存、调减非优势区的甘蔗种植及蔗糖生产。促进供求平衡。

3.5 补足短板

出台积极政策降低成本,如农业土地流转租金应予免缴增值税;合理控肥减药科学投入,实现节本增效;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农业机械科技研发;鼓励有机肥料、环保农药研发;增加公益林补偿费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打造美丽乡村,推动绿色发展。

4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4.1 确保“三农”稳定发展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三农”的平稳发展要为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支撑托底,因此确保“三农”稳定发展,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底线。

4.2 确保粮食产能稳定提高

粮食安全和产能保障是战略需求,不能让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影响战略性决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产能稳定提升。一是加强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二要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扶持政策,推进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聚。三是对生态问题突出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4.3 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市场主体地位

粮食主产区要在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功能方面做文章;生态保护区要围绕保护和修复生态进行农产品的选种;丘陵和岩溶山区要争取15度坡土地的退耕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保护地下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让需求在配置资源中导向性性作用。在目标上,要从追求产量增长转到质量、效益、生态上。在产销上,让价格发挥指引粮食生产供需平衡的信号功能。在补贴上,扩大“绿箱”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提高政策效能。在投入上,通过政府引导、财政补贴、基础设施配套扶持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参考文献:

[1] 刘国华,李含琳.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治理“产能过 剩”——访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李含琳教授[J]. 甘肃农业. 2016(05): 11-15.

[2] 祝福恩,张 舒.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省_十三五_工 作重点[J]. 理论探研. 2016: 8-10.

[3] 李金祥. 信息技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J]. 中国合作经济. 2016(02): 18-19.

[4] 彭忠平,林忠伟. 农业供给侧改革打“东盟牌”大有作为[J]. 广西经济. 2016(01): 40-41.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供给侧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改革创新(二)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