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2018-01-05 11:03赵静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三农现代化

赵静

【摘 要】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必不可缺的。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从政策、主体、技术、创新、管理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实现。

【关键词】 三农;城乡一体化;现代化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the basi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nd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So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indispensabl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an be realized from policy, main body,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o on.

[Keywords]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modernization

三農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及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并且多年来都是国家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由于历史因素及农业农村发展的弱质性,我国农村、农业较城市、工业等其他产业发展滞后,出现了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自2004年开始,国家开始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一体化发展带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逐步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业的发展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但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落后于非农产业的发展,所以,推进农业发展成为紧迫任务,特别是面对当前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机遇下,我国农业必要把握机会,实现现代化发展。

1 农业现代化于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四化”之一,拥有着重要地位,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是关键环节。首先,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基础。农业是非农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产出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原材料,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可以极大的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带来农业产品的价格下降,这就会使得农业为工业提供的原材料成本降低,促进工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工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加快了工业资本积累的速度,进而带动了工业扩大生产,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意味着农业对于现代要素的使用将持续增加,也即说明农业对于劳动力的解放将会大大提升,农业剩余劳动力将会流进工业领域,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带动工业化的提升。

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如上述而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将会使得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多,农业劳动力会涌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一方面会增加城市劳动力,例如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农民进去城市增加了城市产业的对应市场发展,增加城市消费,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是一定程度上的促进。

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是农业经营的主体,依靠农业经营获得收入来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然会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会直接带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增加农民的幸福感。除此之外,收入增加带动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会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的投入,全方面提升了农民的身心素质;农业发展是农村发展的经济基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水平的提升,进而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建设、医疗条件建设等的改善,促进农村各方面水平逐步向城市靠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农业现代化指的是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于技术、管理、服务、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的改变提升,最终建立一完善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即致力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1 完善城乡一体化政策扶持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外界条件的相互配合支持才会实现,其中,政府政策的支持至关重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营造整体氛围,首先要打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隔阂。一是要逐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的编制界限,促进二者的平等。二是要促进农村要素的市场化,这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拥有与城市建设用地同等的各项财产权利;农民进入城市工作,拥有完善的各项保障;农民可以对自己的承包地、宅基地等拥有更大的权利,并可以此进行正规资金借贷等。三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扶持力度,首先,要对农业进一步实行税收减免制度,鼓励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农村经济的活力;其次,政府要逐步统一城乡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养老、医疗、卫生事业等,为农民在农村生活提供充足的保障;还有,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鼓励支持外部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为农业发展注入充足的资金,解决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困境,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进程。

2.2 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农业的经营主体是农民,农民的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等其他特质对于农业经营有着重要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新型主体,以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所以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其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农业经营关于现代要素的投入,其次,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大,经营管理较为系统先进,能够有效地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更加直接有效地对接市场,大大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为农业的扩大再生产积累资本。

2.3 加快农业的技术创新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然伴随着农业的技术进步。创新农业技术进步,首先要引进创新性人才。国家及各级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对于大学生、企业家等返乡创业等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持、优惠,吸引各界人才进入农业、留在农业,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注入新鲜动力;其次,要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国家财政要给予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技术改进及创新的研发投入,鼓励高校、农业企业等建立研发平台,并积极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最后,要充分发挥科技推广体系的作用。先进技术的研发很重要,但实现推广应用才是最终目的,由于农民对于新科技存在固有的抵触性,不愿承担风险,导致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各级推广机构加大宣传,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通过技术培训等手段,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带动农民对于现代技术要素的投入,促进整个农业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4 转变农业经营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农业还是属于传统的小农经营,农民经营规模小且地域分散,这会极易导致农民对于农业的粗放式经营,带来农业经营效益的低下,还有可能造成农业资源的破坏,故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必须向集约化及规模化发展。农业集约化的实现通过加大除勞动外的其他要素而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方式,即农业的发展要加大现代要素的使用,如机械、化肥、农药等,需要注意的是,农药化肥的使用以适度为原则。农业规模化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实现的途径是通过上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来实现的,即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扩高农业的经营规模,加快现代要素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在转变相应的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突出相应的思维转化的过程,集合邻近城乡的发展模式,以当地的产业优势为基础,构建适应自身城乡发展的相关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的体现出现有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有效性。

3 结语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管是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还是三农问题本身的解决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各相关主体应切实把握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氛围,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进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有效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构建有效的基于创新为主的相关内容的有效实施,应从基础做起,将有效的城乡管理一体化的策略进行有效实施,促进传帮带过程中的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维波,王春刚,王琨.三江地区农业现代化路径探索[J].产 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5):29-30.

[2] 谢天成,施祖麟.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以昆山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06):921-926.

[3] 周 振,孔祥智.中国“四化”协调发展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 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5(10):9-26.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三农现代化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