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嘴村:村落重构的一个类型研究

2018-01-05 11:03王正中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9期

【摘 要】 王嘴村是欠发达地区较早推进村落重构、实现集中居住的一个成功典型。作为一个类型,该村落重构呈现出村民本位、精英驱动、公共参与、集中居住和聚集效应等特征。这一类型给人们最大的启示使推进集中居住可以不受经济落后的影响。

【关键词】 村落重构;集中居住;類型

[Abstract] Wangzui village is a successful model of reconstructing villages and realizing centralized residence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As a typ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is villag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r orientation, elite drive, public participation, centralized residence and aggregation effect. This type gives people the biggest enlightenment to promote centralized residence to be able to be free from the impact of economic backwardness.

[Keywords] re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centralized residence; type

在快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变迁,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村落重构逐步是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我国农村地域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不同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差异导致了村落重构呈现多种类型。

1 村落重构及类型的相关研究

我国的村落重构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城乡统筹战略而实施的一项集经济、社会、空间为一体的农村发展战略[1]。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村落重构类型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日本学者王英南和优森(2015)在其研究中表示,应将村庄重建的类型分为三种,即搬迁类型、改进类型和复合类型。洪亘伟和刘志强(2009)根据不同农村发展的特征、影响因素,综合相互之间的关系,将农村村落重构建设分为发展型、外迁型、综合型、保护型和整治型等五种类型[2]。李红波和张小林(2012)将村落聚落重构按类型划分为政策性村落重构和自发性村落重构:政策性村落重构还可分为国家政策引起的村落重构和地区政策引起的村落重构,自发性村落重构则可分为边缘性村落重构和包围型村落重构[3]。可见,学者们的研究各有特点,视角也各有不同,分类方式多样。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学者们对村落重构的分类逐渐由传统的村落重构景观类型分析向根据社会经济等因素分析转变。对于乡村转型的类型和模式研究,近年逐渐从宏观研究向中微观相结合转向,主要有陆益龙等(2005)归纳华西村集体主义、温州个体主义、西柳等六种类型;秦庆武(2008)对多地社区化模式研究并归纳出“新城市主义”、“城乡等值化”、“村企一体化”和“产业化带动”四种模式。至于“王嘴现象”的研究,崔如海等(2007)、赵海林(2009-2010)、王正中(2010-2012)有等对王嘴村村落变迁做了相关调查和理论探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还没有作为一种有区域代表性的新类型去系统研究。

2 王嘴村及其村落重构实践

王嘴村南距涟水县城35公里,北距灌南县城9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全村总面积5075亩,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1999年前王嘴村365户人家分散居住在39个自然村落,是涟水有名的锅底洼,土地贫疾,经常受灾,村民穷得丁当响,是江苏省最穷的地方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王嘴村人口大量外迁,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20岁至50岁之间的全村不到40人。社会治安混乱,基层组织处于瘫痪状态。

1996年,王嘴村大胆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高效农业,为后来中心村的建设积累了资金,并以此为资本开展中心村建设。1999年,在涟水县支持下大力度推进集中居住,兴建各项公共配套设施。到2006年5月全村365户已有312户搬进中心村,进入率达85%,到中心村建房后,老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短短几年间,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在家门口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2016年,该村已有495户村民2800多人,其中42户是其他村落的村民来此落户。集中居住后的王嘴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式的别墅。村子里基础设施健全,公路宽阔,形成了农贸市场。村里的小学上升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变成远近有名的外国语学校,教学质量在全县排名前列。村落面貌的改变,吸引了外出村民回家创业和消费,村民对于现在生活状况普遍感到满意。

3 作为一个类型村落重构特征

通过对王嘴村村落重构过程、内容和结果来看,作为一个类型其村落重构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3.1 村民本位

王嘴村把村民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村民。在村落重构过程中,对于拆建、地址的选择、发展的方向、制度的制定等都尊重村民的意见,争取得到村民的支持。王嘴村把农民集中居住,中心村建设当作民心工程来做,充分关注村民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对满意的地方加以保持,对于村民不满意地方积极改进。进不进村全凭自愿,不搞“一刀切”,更谈不上强迫命令,谁想进村就来“抓阄”,建房材料自购、瓦木工自找。由于工作细致到位,全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建房纠纷。

3.2 精英驱动

在王嘴村,以乡村精英村支书王伟章为首的村两委一班人在当地群众中很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王伟章在任村支书前是村里最早富起来的人,经过商、办过厂、跑过运输、做过企业负责人,是村里公认“能人”。他还致富不忘乡亲,主动向村民们传授技艺和经验,带领大家共同发展,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受到高度的信任与支持,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强大“场”。他和村干部运用威望整合社区资源,协调内部各种矛盾,将村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促进村落重构的强大的合力,驱动村落重构的推进。在遇到困难和分歧时,王伟章的意见大家都作了无条件的服从和支持。

3.3 公共参与

农民的广泛参与村庄的公共实务王嘴村村落重构的强大合力和群众基础。村落重构关系到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他们想改变落后面貌,就需要团结起来,广泛参与, 互助与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建设新家园。 W村在村落重构过程中,始终尊重农民意见,充分发动群众,村干部通过教育、引导方式,积聚共识,培养村民的共同意识,增加了凝聚力,增加了村民对村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4 集中居住

一般说来,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集中居住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富裕乡村的做法,需要有比较雄厚的财力作基础。但是,王嘴村并不具备上述条件,却运用村落内发力量率先开展中心村建设,推动了集中居住,并且取得了的成功。王嘴村坚持从地方特色出发,高起点规划建筑区、产业区,采取“集中调地、以地换地、抓阄定地”的办法,较好地解决土地调整的难题。与此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吸引、鼓励村民到中心区置产兴业,努力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和综合素质。

4 王嘴村类型的启示

王嘴村是欠发达地区较早推进村落重构、实现集中居住的一个成功典型。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村落重构的一种类型,给人们的启示是:推进集中居住可以不受经济落后的影响,经济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同样可以成功地实现集中居住; [4]村落重构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需要一支有组织协调能力,办事公平、公正、公开的领导队伍,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集中居住方可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夕宇,刘 锋.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中心村空间重构探讨 ——以霍山县古桥畈村为例[J].住宅科技,2014(3).

[2] 洪亘伟,刘志强.我国城镇密集地区新农村建设类型研究 [J].城市发展研究,2009(12).

[3] 李红波,张小林.城乡统筹背景的空间发展:村落的衰退 与重构[J].改革,2012(1).

[4] 王正中.农民集中居住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 ——基于对苏北王嘴村社会变迁的个案研究 [J].学海,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