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引导病变部位注射对肩周炎疗效的影响

2018-01-08 15:16刘剑芬梁少玲陈妙媛邱鹏程邱鹏远潘略韬梁国滔朱芳
上海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高频超声肩周炎

刘剑芬 梁少玲 陈妙媛 邱鹏程 邱鹏远 潘略韬 梁国滔 朱芳

摘 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病变部位注射相比传统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以期选择最理想的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100例符合研究要求的肩周炎确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痛点注射)和实验组(高频超声引导下病变部位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疼痛程度(NRS评分)和临床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其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优于对照组;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总治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高频超声引导病变部位注射对肩周炎疗效显著,症状改善明显。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局部注射 肩周炎 疗效差异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23-0050-03

Effect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guided lesion injection on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LIU Jianfen, LIANG Shaoling, CHEN Miaoyuan, QIU Pengcheng, QIU Pengyuan, PAN Lvetao, LIANG Guotao, ZHU Fang(Department of Pain,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hai District in Foshan City, Guangdong Foshan 5282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guided lesion injection on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in points injection so as to select the most ideal method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ho meet the research requirements at diagnosi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pain points injection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guided lesion injection) with 50 cases each. The joint function of shoulder (Constant-Murley score), the degree of shoulder joint pain (NRS score) and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nstant-Murley scores and NR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one month, three months and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total cure rate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guided lesion injection possesses a good effect on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ymptoms.

KEY WORDS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local injection;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curative effects

肩周炎又可以稱为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中老年人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肌肉、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因退化性病变和炎症反应而引发的活动功能障碍性疾病[1]。该类疾病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属于“痹症”的范畴,现代医学认定其是由于长期受凉、慢性劳损或外伤导致的组织退行性改变,由于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水平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而备受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肩周炎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常常伴有局部的疼痛、关节组织黏连和显著的功能障碍,临床上针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也较多(药物口服、局部封闭、物理康复、手术治疗等),暂无统一的规范性治疗[2-6]。在疗效上各个报道也不一样,不良反应也较多,有些甚至加重病情。随着医学辅助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引导下对病变部位进行注射成为目前治疗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以超声引导的精准治疗为核心,能实现药物的最大化利用[7]。本次研究就通过观察采用该方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以期总结该方法的优势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选择标准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及疗效标准(1994年)》对疾病进行诊断,具体包括如下几点:有慢性劳损和外伤史,或是外感风寒所致,好发于50岁左右,多为慢性发病,肩关节疼痛,肩部疼痛感逐步加重、不能侧卧,夜间加重,常随天气变化或劳累加重,肩部活动明显受限;肩前部和肩峰处疼痛感更明显;影像学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存在肌腱钙化或股骨头微变),病情久则存在骨质疏松情况[8]。排除标准:排除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全身炎症性反应;排除严重脏器功能衰竭或慢性疾病;排除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缺失,不配合完成治疗方案和后期康复治疗的要求。

1.1.2 病例资料

选取我院疼痛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100例符合要求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人。两组对象性别、年龄、病变位置、病程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肩关节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在压痛最明显处注射消炎止痛药(0.9%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得宝松),若患者治疗后还存在明显的压痛点,可以在术后的7 d再次痛点注射治疗。

实验组(高频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采用西门子Acuson 512型彩超仪高频探头(频率10~15 MHz,必要时使用谐波)对肩部进行规范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得出肩周炎具体分型,如:肩袖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冻结肩、喙突炎、三角肌-肩峰下滑囊炎、肩峰撞击综合征等。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皮肤、带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超声探头套无菌薄膜,用少量碘伏作耦合剂(或无菌耦合剂)在标记处扫描并选点,避开重要血管、神经,在超声引导直视下作穿刺,按照不同分型治疗方案,将注射消炎止痛药(0.9%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得宝松)精确注入预定的位置,注射完毕退出穿刺针,再次消毒穿刺点并贴敷料。具体药物注射方案:①肩袖肌腱炎 药物注入病变的肌腱(如冈上肌肌腱、肩胛下肌肌腱等)周围;②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若结节间沟有积液可先抽液,再将药物注入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内,切勿注入肌腱内;③冻结肩 药物注入病变的肌腱周围,加肱盂关节腔内注射,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术;④喙突炎 注入喙突滑囊内;⑤三角肌-肩峰下滑囊炎 先将滑囊炎抽出,再将药物注入滑囊内;⑥肩峰撞击综合症 在冈上肌肌腱周围及三角肌-肩峰下滑囊注入药物。如对照组一般,可根据情況1周后再注射1次。

两组患者在注射治疗后视疼痛严重程度适当活动肩部关节,辅以相应康复治疗措施。

1.3 疗效评定指标

患者就诊时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采集,而后开展不同治疗措施,于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3次随访调查,内容具体如下。

1)肩关节功能 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定,共包括4个维度(疼痛15分、日常生活能力20分、关节活动度40分、肌力25分)[1]。

2)肩部疼痛程度 使用NRS评分量表(数字疼痛评分)对患者肩部疼痛自我感受进行量化评分。

3)临床疗效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及疗效标准(1994年)》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不符合要求的计数资料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同一观测指标多次测量结果的比较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取0.05,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肩部疼痛程度和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和对照组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部疼痛程度评分实验组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 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效果为显著、好转,无效患者的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对象治疗后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治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逐渐发展,介入性超声逐渐成为临床上一个重要分支,其特点是在实时超声引导或监视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操作以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更随着高频超声的产生,在骨骼肌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高。它较CT、MR有很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并具有实时动态、无辐射、重复性好、廉价等优势[8]。李梅等[9]应用肩关节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关节囊、后盂唇及盂肱关节等结构,且能在关节活动下动态观察,准确判断组织病变和功能情况。何秀珍等[10]的研究也表明,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穿刺针位置、病灶和周围结构,并能精确确定病变部位,避开重要血管、神经,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肩周炎患者在运用高频超声介入治疗后,其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肌力上明显得到好转,且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改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痛点注射治疗方法;这说明了高频超声能很好的显示病变部位,有针对性的治疗病变部位,较传统的理疗方法痛苦小,疗程短;避免了痛点注射治疗的盲目性、随意性大的缺陷,也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安全性高。另外,与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相比,其不良反应低,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能明确诊断和治疗肩周炎,能清晰地显示肩袖各个肌腱和周围滑囊的细微结构,详细了解肌腱、滑囊壁粘连、变性等病理情况,且在治疗中也能准确的导向靶结构进行有针对性治疗,且能客观的评价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暑岚. 超声定位下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2] 费勇, 邓甲甲, 徐明民, 等.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量效关系[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3): 378-380.

[3] 谢可越, 黄冰, 姚明, 等. 健侧卧位与常规仰卧位行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术的对比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2): 243-245, 342.

[4] 张同海, 闫瑞曦, 孙天适, 等. 痛点注射联合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31(11): 1248-1249.

[5] 刘江, 王全慧, 王康, 等. 针刀闭合松解三阳经穴治疗肩周炎108例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 2016, 35(10): 972-973.

[6] 王英峰, 杨成波, 连吉, 等. 五联注射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6, 37(6): 376-378.

[7] 王利栋. 针刀疗法联合超声药物导入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

[8] 李加平, 张飒, 朱婷, 等. 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3, 10(3): 167-170.

[9] 李梅, 王涌, 徐洪亮, 等. 高频超声对陆氏松解法治疗重症肩凝症的疗效评估[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5, 23(4): 19-22.

[10] 何秀珍, 梁峭嵘, 余寿益, 等. 高频超声筛查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病变的初步研究[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3, 17(8): 557-559.

猜你喜欢
高频超声肩周炎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
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