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认知契合点 拉近阅读距离

2018-01-10 00:40周海峰
文理导航 2017年36期
关键词:契合点距离课文

周海峰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找到课文与学生认知层面的契合点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阅读距离,从而让他们的文本阅读更高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距离

小学语文教材里所编排的文章,大都体现了唯美、大气的意境。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每天过着平淡、简单甚至略显枯燥的生活,课文所营造的高雅的情境,他们觉得非常陌生,也难以理解。所以,能够找到课文与学生认知层面的契合点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更高效。

一、联系生活琐事,拉近阅读距离

在课文中描写的事件,我们通常会自然地联想到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情之中。为此,以这样的方式结合课文的情感刺激学生对相似生活的真实感受,从而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有所体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陌生的课文就能得到相互的印证,激起学生言语表达的诉求。

例如,在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进行学习时,尽管学生并不了解天游峰的实际情况,却能深刻地感受到文中扫路人的质朴和勤劳。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身边有很多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亲人和邻居,于是可以借此让学生对这些人始终耕作在这片土地上的原因进行表达,帮助学生以相似的方式理解扫路人的真实情感,体会他怡然自得的心情。一经这样的联系,学生自然对文章中刻画人物的外貌和语言描写手法有了掌握,给描写亲人和邻居提供了范例。这种相互补充、相互映衬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结合共性话题,拉近阅读距离

对于课文所谈论的话题,我们可以寻找性质相同的实际生活与课文进行同一层次的理解,帮助学生在理解自己生活的同时,深化对陌生文章内容的认识。另一方面,以课文的描写手法来映衬实际生活,能够比较容易地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同时自然而然地学会把课文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写作中,使得语言的运用能力有所提高。

例如,在《半截蜡烛》这一篇课文中写道,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大儿子杰克都没有想到合适的办法,把藏有情报的燃烧着的蜡烛进行安全地转移,最后却在小女儿杰奎琳娇滴滴的请求下实现了转移的需要,原因在于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小朋友想得到某件东西时,在大人面前撒娇的场景,学生自然就能理解到撒娇可以博取他人同情,文中小女儿的做法也是如此,实现了在通感中的具现。

三、补充现实画面,拉近阅读距离

在孩子们由于生活相对狭隘,无法对曼妙的世界产生各种情感体验,更不能像大人那样有着复杂的情感。所以可以在有需要的情况下,给学生补充相关的生活画面,给学生理解文意创造条件。

例如,在课文《烟台的海》中多次写到了天海之蓝、树冠之绿、沙之亮软,还极尽华丽之笔烘托了夕阳醉人之红的美,和夕阳西下的动态变化美。由于学生们常年在内地平原地区生活,无法想象到文中极具美感的意境。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准备三亚夕阳的拍摄视频或照片,补充学生对夕阳西下在认识上的欠缺。观看之后,再去掉海南的背景风光图,让学生进行欣赏,比较二者的差异:如果作者没有写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可不可以?第二自然段在表面上看来与落日美景是没有关系的,那它在文中起何种作用呢?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视觉情境中,就能较容易地对背景烘托的意义有所感悟。然后再联系我们的生活,在拍照的时候通常都会以美景或标志性建筑为背景,学生自然就对作者的意图了如指掌,并掌握了在写作中创设背景的原因。

四、引导文本想象,拉近阅读距离

對于有些文章,其意境比较飘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者要通过细细揣摩甚至发挥想象,才能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所以在这种时候就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静默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潜心触碰到作者的内心,体验作者的情感诉求。

例如,在《卢沟桥烽火》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默读课文的机会,让学生反复在脑海中浮现战斗的激烈场景,然后再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体会对日寇的憎恨和对我军将士浴血奋战取得胜利的喜悦。在复述“七七事变”中,多次用到文中的关键词句,更好地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句所蕴含的情感有所感悟,帮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到当时的战争的情境,感受作者语言和思想的妙用。又如,在《爱如茉莉》中描写的父亲形象,在柔和的晨光照耀下,父亲整夜握着母亲的手陪伴在床边,这画面是多么的温馨和感人。那这其中蕴含的真情,学生要如何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呢?于是,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给人递一杯热茶、一把雨伞,道一声问候等场景,使这份爱具现于学生的生活中。经过这样的回想,学生对文中深厚的爱就能像自己亲身经历的一般,有了真实生活的支持和情感体验,体会到情景交融的表现之妙。

总之,对于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相差甚远或年代久远的课文,教师要善于找到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契合点,然后通过互相诠释、通感具现、补充画面、想象体验等方式,以生活为基础,创造对课文的熟悉度,以此深化理解、感悟课文内涵,在实现高效阅读的同时,发展学生在写作上的语言运用。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2]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胡洁.小学第二学段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契合点距离课文
小学英语口语训练与普通话口语训练契合点探索与实践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距离美
端午节的来历
距离
背课文
广告翻译探微
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床到马桶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