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例对培养初中生责任感功能的分析

2018-01-11 08:36俞淡幸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实例责任感初中

俞淡幸

[摘 要] 责任感教育是初中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借助生活实例使初中生对责任感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启发性、稳定性。

[关键词] 生活实例;初中;责任感

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责任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初中德育课程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用真事、真情、真有用的事实,有针对性开展教育,使学生认识责任感的重要性。

一、生活案例增强责任感教育的时效性作用

德育教师要把责任感教育与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案例结合,便于学生直观感知责任感是什么,如何增强责任感。

如由一个值日问题引发的责任感教育。教师在一次课堂上,发现了该班级卫生非常差,就问班级同学这是为什么。这时,班级全体同学异口同声说,“五组的值日生负责”。结合这个问题,教师开展了初中生责任感的教育。

(1)五组值日生的责任。班级编排了值日小组,每一个值日小组就要负责该组的值日任务,教室卫生差,一定是某一个组员或者全体组员没有认真打扫卫生。没有搞好值日任务的组员,显然是不负责的,但其他组员是否发现了他的不负责,如果发现了,没有及时指出来,纠正他的错误,放任了错误,造成班级卫生差,影响了大家的学习生活,这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2)组长的责任。值日小组设置值日组长,就是要组长负责监督小组工作,当小组卫生没有搞好,组长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及时纠正,这是不负责的。

(3)班级全体学生的责任。全体学生在先于教师进入教室后,是否发现了卫生不好的问题,发现了没有及时告知值日小组或者组长、班长、卫生委员等,这也是不负责的问题。

这个生活实例告诉我们,班级是一个集体,每一人都要有责任感,要选择负责任的行为方式,营造文明和谐的集体环境。所以,责任关系你我他。

二、生活案例对初中生责任感教育的启示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对别人的责任感有较高的要求,却忽视了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教师要利用生活案例让学生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1.编拟生活剧,从旁观者角度启发初中生对责任感的认知。大部分初中生家庭地位很高,父母家人的宠爱无处不在,但有时候孩子却不理解家人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那是父母的责任,而忽视了自己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在德育教学中,编拟生活剧,从旁观者角度看责任感。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选出两名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其他人扮演孩子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早晨,闹钟响了,孩子无视,仍旧在睡觉,父母轻轻地唤醒孩子,孩子却无理取闹,发脾气,不吃饭。父母好言相劝,孩子仍然不罢休,家长终于忍不住批评了几句,孩子皤然大怒,打翻了桌上的饭菜,摔门而出。家长无奈匆匆收拾残局,去上班,紧张的工作过后,赶到学校接孩子、做饭。家长每天送孩子、上班、下班、做饭、辅导作业、做家务等,都是家长在尽职尽责,但孩子们自己却没有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早晨自己起床、自己吃饭、自己完成作业,这些都是学生的责任,不能把自己的责任让家长承担。

2.结合剧情,组织学生讨论,对角色人物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共识。生活剧演出后,组织学生讨论。很多学生纷纷指责孩子早晨不起床、闹情绪、打翻饭菜等恶劣行为,感叹家长的辛苦付出。教师适时引导分析父母和孩子的责任感。

(1)孩子的责任。早晨起床、吃饭、尊重父母是自己的责任,没有承担起来。作为家庭成员,和父母一起打扫家里卫生、收拾家务等也应该是自己要负责任的。

(2)家长的责任。很多是孩子的责任,孩子没有负担,所以家长的任务就重了,孩子要感恩父母为自己的辛苦付出。

通过编拟剧情,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改变了孩子们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况。鼓励学生在家里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洗衣服,帮父母洗菜、刷碗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增强他们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的意志品格负责的能动性。

三、生活案例对初中生责任感教育的稳定性作用

1.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对不同角色、不同岗位的责任感有稳定的认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的学生抱怨教师管得太严厉,影响了自己的自由;而教师则认为,学生不好好学习,不服从教师的管理,教师有责任改變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是教师职业的责任感的要求。结合这个矛盾,德育教育可以安排不同方式的角色互换,让学生站在自己的对面,深刻体会另一方的责任。

(1)一个事件中的角色互换。在初中生责任感教育中,结合生活中的一个事件,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如在批改作业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一次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挑选几个学生担任“教师”,批改同学们的作业,并对作业中的错误评价。当“教师”发现自己批改的作业多次出现错误时,谈一下自己的体会,结合体会谈教师和学生的责任。

通过几个小组的角色互换,担任“教师”角色的同学都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且能理解教师的严厉是因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也能明白,学生的职责是学习。

(2)一段时间中的角色互换。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个周或者三天的角色互换活动,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执行一天的互换任务,分别体验不同科目教师的工作、情感,理解教师的责任感。体验者在担任“教师”角色时,对自己管理的学生是否承担了自己的责任,有更直观的认识,启发了自己的责任感认知。

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责任感无处不在,但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更加深刻理解“各司其职”的重要意义。

2.生活实践,让责任感固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初中生的责任感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新的生活实例,丰富同学们生活体验,让责任感固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处处都能负责任的人。

(1)班级实践活动。在班级中开展为别人分忧解难的活动,如一个值日生生病了,谁能主动承担值日的任务,为同学分忧,为集体添花。开展“我的班级我做主”的自律活动,参与活动的同学严格自律,勤学早到,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维护班级卫生,不乱抛乱扔杂物;尊重教师、礼貌待人。

(2)家长提供家庭实践活动事件。利用周末,深入到附近的养老院、社区等开展义务值日活动。春节前夕,参加社区组织的“写春联送祝福”活动,为社区的困难家庭写春联,贴春联,帮助困难家庭打扫卫生等。

总之,生活案例让初中生更直观地认识不同角色、不同岗位的责任感,启发对自我行为的再认识,对更高追求的渴望,增强责任感教育的功能性作用。(责任编辑:文宝)

参考文献:

[1]王顺齐.谈初中阶段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2):12.

[2]张素萍.加强高中生责任担当教育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8(20):28.

[3]王洁,徐大真,郭俊风.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复原力的中介效应[J].教学与管理,2015(06):83-86.

猜你喜欢
生活实例责任感初中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生活实例”开展教学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