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不生气”折射了家庭教育的“跑偏”

2018-01-11 08:36杜建锋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2期
关键词:暑假作业全班生气

杜建锋

湖北武汉一群小学生的暑假作业突然在网络上走红。这份暑假作业并不要求孩子们做习题,而是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项“21天不生气”的挑战。据活动的发起者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三年级1班班主任程红老师介绍,这是她为全班44名同学布置的一道特殊的暑假作业。看似不长的21天,却难倒了全班大部分学生的家庭,仅有一对双胞胎和父母挑战成功。据程老师统计,家长的生气原因超过八成是因为作业,而家长生气的比例比孩子要高25%。(9月19日 《北京青年报》)

“21天不生气”的作业之所以走红,就在于一个看似没有多少难度的作业却难倒了众人。而家长超过八成因为作业生气,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孩子作业写得慢,要生气;写得潦草,要生气;写得不规范,要生气。家长的眼里只有孩子的作业与学习,至于其他方面的教育则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

不过这也难怪,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并不明晰。一些学校和教师“挟孩子以令家长”,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不敢怠慢。从帮孩子值日保洁,到陪孩子做课件,再到监考,家长一次又一次冲锋在前,成为帮助孩子完成作业的主力军。本该在学校场域完成的事情卻由家庭来完成,教师和学校角色的错乱与失守,导致家庭教育的跑偏。

从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来看,家长担负的职责是对孩子进行人格品质教育,包括独立、尊重、责任等,主要途径是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以有益影响。至于知识教育的内容则主要该由学校和教师完成。学校、家庭角色有别,专长不同。家长放弃家庭教育的职责,搞起了知识教育,把监督孩子写作业当作重要任务,用非所长,想不生气都难。

众所周知,如果家长频繁生气而缺乏必要的情绪管理,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孩子的性格可能因此变得急躁、任性、冲动,甚至很容易和别人发生分歧。因此,让家庭教育回归到本位才是实现“21天不生气”的良方。而这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厘清边界,各司其职,千万不要让家庭教育跑偏了方向。(责任编辑:文宝)

猜你喜欢
暑假作业全班生气
原因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谁偷了暑假作业
三国漫——暑假作业
全班都“疯”了
一道暑假作业题的一题多解
生气汤
全班发言最积极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