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人暖心、升华

2018-01-11 08:36徐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公允家校公平

徐杰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班级的管理,就是将“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的事业。做班主任,就是要通过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使班级成为一个有“爱”的集体,让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个人暖心,不断奋进。

一、运用爱与严相结合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爱,并非是无视“严”。班级管理应该“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在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起团结、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待人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人格,运用爱与严的原则教育学生。使班主任的教导在师生中产生心與心的契合、情与情的交融,使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包容、鼓励,共同承担班级责任,让班级真正成为一个让学生向往的、舍不得离开的有“爱”的大集体。

二、坚持公平公允,树立班级正气

公平公允是一种大爱。要做到“公平公允”,就是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要坚持“一个标准”:对“优生”和“潜能生”(学习成绩不好且各方面表现不佳的学生)、家庭情况不同的学生都只能有一个标准——公平公允。通常,“优生”或家庭情况“好”(富裕或父母有权有势)的学生易受到偏爱,而“潜能生”或家庭情况“不好”(贫穷或父母离异或父母无权无势)的学生常使教师、同学遇事不冷静,容易“先入为主”,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管理,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得偏颇,则会助长“优生”或家庭情况“好”的学生的坏习惯,压抑“潜能生”或家庭情况“不好”的学生的上进心。做班主任,我始终努力践行“公平公允”,在处理班级事务上尤其是奖惩方面,对事不对人,对不同的学生一视同仁,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构建了良好的班风。

三、让学生当家做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是一种责任。班主任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班级的真正管理者、真正的“主人”。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即责任意识。一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课余时间要尽量多地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烦恼。使学生“亲其师信其师”。二是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使他们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除了每周一的班团活动课外,在星期二到星期五的第8节课上设计了“5分钟自主活动”形式,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能。班级的所有规章制度、班级开展的活动从创意到开展等,都采用征稿的形式,由全班同学献计献策,我只是进行引导,让大家形成共识,提醒和监督大家落实的情况。使学生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三是对班委会、团支部、科代表等的任用实行“普选制”,通过自荐和互荐、初赛和决赛,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竞选”,既推选出了好“干部”,又让他们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值日班长”轮流制度的实行,使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的职责,增强了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班级的事情也由“班主任的事”变成“每一个学生自己的事”。四是在各项活动中不冷落每一个人。有表演者、有拉拉队、有服务者、有组织者、有热心的观众,各司其职,绝无局外之人。

四、做好协商与沟通,发挥与家庭的合力作用

良好的协商与沟通,也是一种爱。家长会、家访、电话、信函、微信留言、短信、家校联系簿等,都是很好的协商与沟通方式。通过这些不同的家校联系方式,使班主任与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蒋东宇同学放学经常不按时回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想上学,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与家长商定:放学后或由家长亲自到校接他回家,或通过“家校联系簿”由教师签注每天放学离校时间,再由家长签注到家时间,以杜绝他与那些人接触。平时注意关心和提醒他,稍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坚持了一学期,他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的多造成班级“留守生学生”多,为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又能节省家长、学生的话费开支,我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家长与我都能实时或留言交谈,有时学生也能参与交谈、留言。这样既让家长在外放心、舒心,也让学生感到温暖、关心。(责任编辑:文宝)

猜你喜欢
公允家校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