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美术批评文选

2018-01-13 19:13
粤海风 2017年6期
关键词:形式情绪时代

东西艺术之前途

一、艺术是如何构成的

艺术是情绪冲动之表现,但表现之方法,需要相当的形式,形式之演进是关乎经验及自身,增长与不增长,可能与不可能诸问题。人类对此两方面比较完备,在表现方法上,积成一种历史的观念,为群体之演进,个体之经验绝不随个体而消灭的。

艺术为人类情绪的冲动,以一种相当的形式表现在外面,由此可见艺术实系人类情绪得到调和或舒畅的一种方法。人类对着自己的情绪,只有两种对付的方法:前一种在自身或自身之外,寻求相当的形式,表露自己的内在的情绪,以求调和而产生艺术。后一种是在自身之内,设立一种假定,以信仰为达到满足的目的,强纳流动变化的情绪于固定的假定及信仰之中,以求安慰而产生宗教。宗教之构成,总含着特别的条件,而出世与超物质的思想,为其根本方法。埃及古代的宗教,因死灭的怀疑,精神上怀着一种死的恐怖,于事实上无可如何之中,在自身之外,不能再寻求一种逃避的方法,因转而向内寻求逃避之方法,假定死后复生诸说以宗教信仰而信仰之。不独埃及是这样,即希伯来及佛教,其构成之方法全是如此。天堂之发现于隐意识之中,出世之寻求在宇宙之外,皆是知不可满足而强欲满足之,在情绪上寻求一种固定的安慰。

艺术构成之根本方法,与宗教适相反。宗教与艺术同原始于人类情绪上之一种表现。艺术则适应情绪流动的性质,寻求一种相当的形式,在自身(如舞蹈歌唱诸类)或自身之外(如绘画雕刻装饰诸类)使实现理性与情绪之调和。

人类怀疑科学发达后,与艺术发生绝大的影响,根本怀疑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其实事实上并没有这种现象。从历史上观察的结果,世界艺术之伟大与丰富时代,皆由理智与情绪相平衡而演进。原始时代艺术发达即工具进步时代。埃及、希腊艺术之伟大时代,皆理智与情绪相平衡時代。欧洲中古时代情绪方面部分的发达,超出于理性之外,艺术因衰落而消灭。文艺复兴时代之根本精神,简而言之,实是理性的伸展,以理性调和情绪而完成艺术上之伟大。直至近代古典派末流,以理性为中心,使艺术陷于衰败之地位,浪漫派又以狂热之情绪而调和之而开一代之作风。总之,艺术自身上之构成,一方面系情绪热烈的冲动,他方面又不能不需要相当的形式而为表现或调和情绪的一种方法。形式的构成,不能不赖乎经验;经验之得来又全赖理性上之回想。艺术能与时代之潮流变化而增进之,皆系艺术自身上构成的方法,比较固定的宗教完备得多。因此宗教只能适合于某时代,人类理性发达后,宗教自身实根本破产。某时代附属于宗教之艺术,起而替代宗教,实是自然的一种倾向。蔡元培先生所论以美育代宗教说,实是一种事实。

二、东西艺术根本上之同异

我们要研究东西艺术之同异,第一步当着手于历史的探求。西方文化起源于埃及、希腊,而伟大于文艺复兴时代。东方文化,以印度及中国为代表。中国的艺术,自印度之佛教输入后,产生一种新的倾向,这种倾向实可及神话里面的事实,都含有两方面的表现,埃及的主要之神有三个: Osiris为太阳,视为爱护万物一切之神,日行天上,为黑神所杀。其妻lsis为地神,埃及人又象征她为夜月,哭其夫之死,在无可如何中,勉以其徽光照人,后使其子 Horus报父仇而继其位。尼罗河之水,埃及神话中,谓为Isis哭其夫之眼泪。这类神话之构成,一方面含着想象与梦的意味;但这种命意之由来,又像事实上的摹仿,把自然界的现象,连贯于隐意识之中的一种表现。

埃及古王朝的绘画,有一种极特别的方法,如描写人体头面,多用侧面描写;因为如用正面来摹仿头面,侧面部所特有之高鼻无从表现,肩部则复用正面,腰部则三分之一向正面而表明腰之状态,三分之二向侧面而表明臀部之形状,膝之下复用侧面,使脚之形状能完全描写出来。这种表现的方法,完全是摹仿自然,因技术与方法之不发达,变成一种部分的割绝的表现。

埃及的建筑中最主要部分,莫如圆柱。圆柱构成的形式,亦多系由摹仿自然而来,如荷花式( Lotiform)系摹仿荷花含菡的形状,以荷干为柱身,荷苗为柱头。埃及区域,富产荷类,荷出水际,以干支菡。埃及圆柱,互相支靠之处,绝类此种水产植物。

其他如金字塔( La Pyramide),一方面看去,似由摹仿自然而来;因为在河岸之沙上,被风吹后,多成三角形的现象,金字塔式,或由这种现象而来。但他方面略加以深刻的研究,又不能说是绝对摹仿自然。埃及人因宗教的关系,相信人死后,如躯体苟能保全,将来会复生的,因此对于死者之躯体,非常注意,想出种种保存方法。坟墓之建设,比居室尤为完备整齐,盖以为死者复生后之居室。金字塔为古王朝帝王之坟墓,以其宝贵之尸体,幽闭于此室中。深恐人之发现或碎毁,因此,想把坟墓做得愈坚固愈能保留久远为最好。在建筑的形式上来说,坚固而且能保留久远,莫如底边长大顶尖狭小之金字塔形。由此金字塔的形式,或不能说是摹仿自然,因为此种几何形式的构成,发生于想象之中。

希腊人的精神,取法于自然,确为定论。如宗教上诸神之表现,与希伯来宗教上诸神,绝对有根本相异的性质。希腊人的神,是含有人的意味的,试略读荷马之 liade及 Odyssce所描写诸神之举动,皆含有人的心理。又如神话 Apollon一段故事,尤表示其负有人的情感。 Apollon系太阳神,象征一切文艺,他被爱神戏弄,对着他射了一枝情箭,因此望着女神Dphnee苦苦的乱逐,女神别无方法,只得逃走。女神的父亲看见没有法子,因把女神变成一株桂树,他追上的时候,美丽的女神,只是一株冰冷的桂树,因以桂叶织成头冠,后来诗人头上戴着的桂冠,就是这个故事。表示这冠是由爱情变成的。据考据家言谓 Dphnee象征黎明, Apollon逐Dphnee系含有太阳与黎明之意味,太阳是追着黎明的。这一段神话,完全是以自然之现象为主,以情绪及隐意识贯穿之。又希伯来人的神话,实与希腊的相反。如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诸说(参看《新旧约》译本),皆与人事绝无相关之处,而全出于想象之中。古代的人类,每于不可解释在寻求解释,前者出于摹仿,不能不依自然界之定理;后者出于想象,只把假定绝对而信仰之。endprint

希腊美术,在古代历史上,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其根本构成一方面之方法,全取法于自然界。如建筑中最重要的柱饰诸类,似多摹仿植物而来,即雕刻方面能伟大丰富都系受各方面之影响。希腊人崇拜身体之强健,游戏与运动极发达。衣服之折纹,且能与身体相称,而不掩身体上曲线美之表现。希腊宗教含着人的意味多而神的意味少,因此反助艺术上之发达。希腊艺术丰富时代,如 Phidias, Praxiteles, Myron之作品都含有一种热烈的情感的表现,而形式又能应用自然而调和表现之。

罗马完全是继续着希腊艺术上各种方法,不过在建筑方面依罗马人伟大雄壮之性格,把希腊式的建筑发挥而光大之。罗马末叶,希伯来之思想起而代之,历史上谓为中古世纪之黑暗时代,直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即希腊思想复活时代,直至现代,皆以此思想为中心。总之,西方的艺术,在历史上寻求其根本精神,描写与构成的方法,全系以自然为中心。

东方艺术以中国为代表,中国艺术之原始,无可考,亦绝无系统的说明,只能略说一个大概。中国古代,相传书画同源。书是一种象形文字,如日月草木诸类,其实这种字就是画。但这种字画的形式,究竟是摹仿自然呢?还是想象呢?如⊙字一方面用圆形以摹仿日轮之意,另又在圆形里面加一点,或是象征光明的意思。总之,这种书画的形式,不能说全是自然的摹仿,实含有想象的构成的意味。

八卦的形式,全是想象的产物。如像天,像地,里面皆系长短线形,八卦中绝无点类。欧洲发现很多原始时代的陶瓶,在瓶之饰纹上,其次序与时代之关系,均由点而演进成线,由线而演进成形,可是这种线纹,除装饰外,别无意义。中国八卦形式的几条线,含着一切变易之意,为中国文化一切之原始。由此观察起来,中国人富于想象,取法自然不过为其小部分之应用而已。

古书上相传中国艺术发达很早,黄帝时代建筑已很发达,而且完美,黄帝之臣史皇作图,可见当时形式这方面已很发达,惟中国古书难信,在事实上绝无确实之证据,可见古代器物之发见,其饰纹多像几何线形,而绝少摹仿动植物的。如商顱边上之饰纹,足上所雕之饕餮形,周钟鼎诸类,主要之饰纹,皆像几何线形,而动植物之描写绝少。

汉时石刻画之流传,实为美术史上的实证,所表现在刻畫上之作风,似倾于写意方面多,且其表现事物皆系用侧面,如武梁祠石刻所画之荆轲刺秦皇的故事,及伏羲氏、女娲氏诸像,其表现之方法多像写意。

汉代后,因佛教由印度输入中国,印度艺术多受希腊西方之影响。结果西方艺术摹仿自然构成形式的方法,间接由印度输入中国来,结果中国艺术伟大丰富于唐、宋诸代,如云冈龙门诸佛像之遗迹,在西方批评家眼光中,比之希腊 phidias时代之作风。总之,中国的艺术,佛教未输入之前,多发达在装饰上,佛教输入后,人体之描写始渐产生。

中国的风景画,因晋代之南渡,为发达的动机。南方山水秀丽,在形式之构成上,给与不少之助力。唐人之风度,宋人之宏博深奥,都是先代风景画所独创的。西方之风景画表现的方法,实不及东方完备,第一种原因,就是风景画适合抒情的表现,而中国艺术之所长,适合抒情;第二中国风景画形式上之构成,较西方风景画为完备,西方风景画以摹仿自然为能事,只能对着自然描写其侧面,结果不独不能抒情,反而发生自身为机械的恶感;中国的风景画以表现情绪为主,名家皆饱游山水而在情绪浓厚时一发其胸中之所积,叠峰层峦,以表现深奥,疏淡以表高远;所画皆系一种印象,从来没有中国风量画家对着山水照写的;所以西方的风景画是对象的描写,东方的风景画是印象的重现,在无意之中发现一种表现自然界平面之方法;同时又能表现自然界之侧面。其他如文学戏剧音乐诸类,皆与绘画有同样的趋势,如诗歌方面抒情的多而咏史诗绝少。戏剧方面发达得很迟,且其表现方法多含着写意的动作。音乐方面,长于独奏,种种皆倾向于抒情一方面的表现。

由上所述,我们现在把东西两方艺术同异之点略加一个结束。西方艺术是以摹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于写实一方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于写意一方面。艺术之构成,是由人类情绪上之冲动,而需要一种相当的形式以表现之。前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外,后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内,方法之不同而表现在外部之形式,因趋于相异;因相异而各有所长短,东西艺术之所以应沟通而调和便是这个缘故。

三、调和东西艺术

西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于客观一方面,常靠因为形式之过于发达,而缺少情绪之表现,把自身变成机械,把艺术变为印刷物。如近代古典派及自然主义末流的衰败,原因都是如此。东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于主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现情绪上之所需求,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倦的戏笔,因此竟使艺术在社会上失去其相当的地位(如中国现代)。其实西方艺术上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正是西方艺术之所长。短长相补,世界新艺术之产生,正在目前,惟视吾人努力之方针耳。

我们把过去的事实,以历史的观念统整之,不难测艺术前途之倾向。埃及、希腊、文艺复兴时代,以及中国唐、宋诸代艺术,能丰富而且伟大,其原因固是很多;但主要问题,还是在艺术自身,是否有丰富与伟大的可能然后加以环境上相当的机会,才有伟大丰富事实上之发现。艺术是以情绪为发动之根本原素,但需要相当的方法来表现此种情绪的形式。形式之构成,不能不经过一度理性之思考,以经验而完成之,艺术伟大时代,都是情绪与理性调和的时代。

中国现代艺术,因构成之方法不发达,结果不能自由表现其情绪上之希求,因此当极力输入西方之所长,而期形式上之发达,调和吾人内部情绪上的需求,而实现中国艺术之复兴。一方面输入西方艺术根本上之方法,以历史观念而实行具体的介绍;一方面整理中国旧有之艺术,以贡献于世界。

(原载《东方杂志》第23卷第10号,1926年10月)

艺术的艺术与社会的艺术

我们一谈到了解艺术这句话,就从很简单的问题谈到很复杂的问题上来了。但是我们研究艺术的人,应当首先决定我们的态度,我们从事艺术上之创造,究竟是为艺术的还是为社会的呢?从前欧洲的学者在艺术上争论之点,总离不了“艺术的艺术”和“社会的艺术”两方面,极端争执,视为无法调和,而变成两不相容之态度,其实这种过于理论的论调,愈讨论愈复杂,如同讨论美的问题,竟谈到上帝上面去了。托尔斯泰的《什么是艺术》书中,谓“艺术好坏的定论,应依了解艺术的人多寡而决断,如多数人懂的,多数人说好的便是好艺术,多数人不懂的,多数人说不好的,便是坏艺术。”这种论调未免失平。如果是这样,艺术家将变为多数人的奴隶,而消失其性格与情绪之表现。克鲁泡特金批评托氏这种言论,亦谓其过于偏见。盖了解艺术应有相当的训练,在这种美的教育不普及之下,好的高深的艺术怎能使多数人了解,即托氏书中称为好的艺术,如米勒之画,我们亦不能说是多数人了解的呵。这种所谓的争执,据我个人的观察,渐渐由西方偷过到东方来了。但是如果我们透彻的研究一下,事实上并不觉得这种问题变成相反的意思。艺术根本系人类情绪冲动一种向外的表现,完全是为创作而创作,绝不曾想到社会的功用问题上来。如果把艺术家限制在一定模型里,那不独无真正的情绪上之表现,而艺术将流于不可收拾。由作家这一方面的解释,我们就同时想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因为艺术家产生了艺术品之后,这艺术品上面所表现的就会影响到社会上来,在社会上发生功用了。由此可见倡“艺术为艺术”者,是艺术家的言论,倡“社会的艺术”者,是批评家的言论。两者并不相冲突。endprint

艺术家为情绪冲动而创作,把自己的情绪所感到而传给社会人类。换一句话说.就是研究艺术的人,应负相当的人类情绪上的向上的引导,由此不能不有相当的修养,不能不有一定的观念。我们在过去的艺术中所得来的经验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艺术是创造的冲动,而决不是被限制的;艺术是革新的,原始时代附属于宗教之中,后来脱离宗教而变为某种社会的娱乐品。现在的艺术不是国有的,亦不是私有的,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愿研究艺术的同志们,应该认清楚艺术家伟大的使命。

(原載《晨报·星期画报》,1927年第85号)

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

中国之所谓国画,在过去的若干年代中,最大的毛病,便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然。

何以说是忘记了时间呢?中国的国画,十分之八九,可以说是对于传统的保守,对于古人的模仿,对于前人的抄袭;王维创出了墨笔山水,于是中国画的山水差不多都是墨笔的;清代四王无意中创立了一派,于是中国画家就有很多的人自命为四王嫡派;最近是石涛八大时髦起来,于是中国画家就彼也石涛,此也八大起来!

他们没有想到,艺术是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画家的思想感情虽是本人的,因为画家本人却是时代的,所以,时代的变化就应当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如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不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仅仅能够跟着千百年以前的人物跑,那至少可以说就是不能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艺术!

何以就是忘记了自然呢?中国画家既然斤斤以古人之风格局度为尚,于是就忘记了,艺术原是人类思想情感的造形化,换句话,艺术是要藉外物之形,以寄存自我的,或说时代的思想与感情的,古人所谓心声心影是。而所谓外物之形,就是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形体。艺术假使不藉这些形体以为寄存思想感情之工具,则人类的思想感情将不能藉造型艺术以表现,或说所谓造型艺术都将不成其为造型艺术!中国画家就弄错了这一点,所以徒慕“写意不写形”的那美名,就矫枉过正地,群趋于超自然的一隅去了!弄到现在,就只看到古人的笔墨气度,全不见有画家个人的造型技术了!试问,一种以造型艺术为名的艺术,既已略去了造型,那是什么东西呢?

为矫正这毛病,我们所望于中国绘画之前途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绘画上的基本练习,应以自然现象为基础,先使物象正确,然后谈到“写意不写形”的问题。我们知道,古人之所以有“写意不写形”之语,大体是对照那些不管情意趣致如何,一味以像不像为第一义的画匠而说的。在我们的时代,这种画匠也并不是没有;不过他们是早已不为水平线以上的画家所齿及,而且他们的错处倒有不如我们的抄袭家那样烈害的趋势;于是,我们就得努力矫正我们自己的,而不把那些画匠置之话下。

第二,我们的画家之所以不自主地走进了传统的、模仿的、同抄袭的死路,也许因为我们的原料、工具,有使用我们不得不然的地方罢?例如我们的国画目前所用的纸质、颜料、同毛笔,或者是因为太同书法相同之故,所以就不期然地应用着书法的技法与方法,而无以自拔?那我们就不妨像古人之从竹板到纸张,从漆刷到毛锥一样,下一个决心,在各种材料同工具上试一试,或设法研究出一种新的工具来,加以代替,那时中国的绘画就一定可以有新的出路。

第三,绘画上的单纯化,在现代同过去的欧洲,并不是不重要的;所以我们的写意画,也不须如何厚非。不过,所谓写意,所谓单纯,是就很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寻出最足以代表它的那特点,质量、同色彩,以极有趣的手法,归纳到整体的意象中以表现之的,绝不是违背了物象的本休,而徒然以抽象的观念,适合于书法的趣味的东西!

我觉得只有这三个办法可以解除中国绘画前途的危险,也只有这三个办法给予中国绘画以一个光辉的前途,我愿同中国绘画诸同志共勉之!

(原载《前途》创刊号,1933年1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式情绪时代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