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2018-01-14 03:42毕春莲
关键词:医治病患心肌梗死

毕春莲

(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53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内科科室占据的数量多,此疾病发病时急、快、凶,许多的病患会伴有一些并发症,诸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等。同时,一旦患上此病,即使接受正规治疗,也很难快速恢复,并且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增加病患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有利于疾病的治愈。以在我院住院的88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科室对其中的44位病患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而临床治疗的效果效果非常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88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55人,女33人,年龄37~79岁。本次研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人数一样。对照组,男26人,女18人,年龄37~79岁。干预组,男29人,女15人,年龄37~75岁。

1.2 护理对策

对照组病患沿用传统护理方法,干预组病患在保留原有护理方法的前提下,增加护理干预,对策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给予病患心理疏导,讲解疾病的起因和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还需要让病患清楚临床医治手段和护理方式。通过这些对策,让患者产生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继而会减少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恐惧感,从而让患者步入正规的医治过程。

1.2.1.1 疼痛护理

为了减少疼痛感给予病患带来的痛苦,护理人员可以为病患进行肌肉注射药物。注射的药物可以是吗啡5~10 mg,也可以是哌替啶50~100 mg。还有一种方法是含服药物,如,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再者,运用扩张冠状动脉以及周围血管的药物,也是能够减轻病患痛苦的一种护理方法。

1.2.1.2 生活护理

病患在急性期需要严禁进食,在疾病逐渐缓解之后,病患可以选取流质食品食用,等到病情得到控制之后,可以正常就食。而关于日常饮食,病患需要以清淡为原则,严禁油、辣食物。同时,病患需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补充营养。

1.2.1.3 溶栓治疗护理

溶栓治疗前,病患需要接受相应的检查,以方便医生掌握病患的情况。病患口服阿司匹林0.3g /d,等到病情得到控制时,护理人员可以将药量降为0.1 g,1次/d,并嘱咐病患长期服药。而关于静脉溶栓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先将尿激酶进行稀释后再滴注。稀释的液体可以选择0.9%氯化钠溶液。同时,该项治疗进行时,护理人员需要选取比较粗的血管,继而将其放入静脉留置针。在治疗进行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记下病患的12导联心电图,这项步骤需要每15分钟进行一次。此外护理人员需要轮流密切关注病患的ST段下移状况,这项操作需要保持24小时不间断。

1.2.1.4 康复期的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科学指导病患服用安眠药、镇静药。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有规划、有目标地给予病患讲解相关的疾病常识,让病患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保健,继而让患者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疾病。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5软件处理相关的数据。选用x2检测相关的计数资料。以P<0.05作为研究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 果

本次实验的结果:关于临床护理满意程度,干预组病患是96.7%,对照组是9.3%,干预组超过对照组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临床医治显著率,干预组为94.3%,对照组为8.7,干预组超过对照组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正确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都是有利的。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内科科室占据的数量多,此疾病发病时急、快、凶,许多的病患会伴有一些并发症,诸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等。科学的临床护理能够让病患快速康复,也能够减少病患的痛苦,让病患的早日出院。护理工作的每一处细微末节都至关重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秉承着为病患负责的理念,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通过娴熟的护理技能,让病患安心。通过富有爱心、同情心的人文性护理,让病患信任医院。本次研究的结果:关于临床护理满意程度,干预组病患是96.7%,超过对照组的87.4%;关于临床医治显著率,干预组为94.3%,超过对照组的85.6%。由此可见,正确、科学的护理干预与护理方法能够让病患对临床护理更加满意,也有利于临床的医治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医治病患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分类医治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冠脉搭桥术后的临床护理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