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与策略初探

2018-01-15 23:28胡小红王金根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连续性教学资源资源

胡小红+王金根

笔者长期从事语文学科教科研工作,为了解当前义务教育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近期牵头成立课题组,以所在县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

一、当前义务教育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

(一)现行语文教材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现状

通过文献研究法,我们发现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1. 教学资源丰富但呈现分散。小学文本资源多分布在教材开头、课后练习、练习及习作四大块;初中文本资源多分布在各类专题学习及课后的有关练习中。这样的分布特点容易被教师忽视或教学时一带而过。

2. 文本形式多样但编排随机。小学教材中的文本形式包括图片、漫画、图表、示意图、表格、广告牌等16种;初中教材中的文本形式包括图片、图画、图表、图形、表格、示意图、结构图等22种,种类多样。同时,这些文本资源在教材编排上是随机的,很少是作为“主体性”教学资源进行编写。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明确的目标性。

(二)学校师生对非连续性文本认知情况

课题组选取了我县七所城乡学校为样本校,采取问卷方式,向样本校5—9年级的全体现任语文教师发放问卷134份;小学生发放问卷142份、初中生发放问卷180份。所有问卷均为有效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1. 教师方面

(1)认知度低。在接受问卷调查的134名中小学教师中,有106人“没听说过”非连续性文本概念,占比达79.1%;教师也从没有接受过相关内容的学习或培训。

(2)关注度低。参与调查的134名教师中,有129人“不知道”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出处,占比达96.3%;有112人认为当前使用的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太少”,占比达83.6%;在回答“您关注过考试中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吗”这一问题时,只有22人回答“有”,占比仅为16.4%。

(3)教学目的性不强。在回答“您认为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有30人回答“教师不会教”;在请教师分条陈述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困难时,有96人提到“教师缺乏这方面认知,不能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占比为71.6%。

2. 学生方面

(1)感知度较高。在接受调查的322名学生中,有199人认为教材上“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占比为61.8%;在回答“你在考试中遇到过非连续性文本方面的试题吗”这一问题时,有238人选择“遇到过”,占比为73.9%;在回答“你认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对你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无帮助”这一问题时,有178人选择“帮助较大”、有130人选择“帮助较少”,两者合计308人,占比为95.7%;在回答“你认为非连续性文本的优点有哪些”这一问题时,学生选择的选项依次为“趣味性强”(245人,占比76.1%)、“直观简洁”(198人,占比61.5%)、“理解多样”(185人,占比57.5%)、“信息量大”(152人,占比47.2%)。

(2)学习没有得到有效指导。调查中,有78名学生认为老师“从不”在课堂上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104名学生认为老师“偶尔”会进行,两者合计182人,占比56.5%;在回答“考试中,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得分情况”时,有179名学生选择“失分较多”,占比为55.6%。在回答“你所遇到的非连续文本一般以什么形式出现”这一问题时,有259名学生选择“图文结合”,占比为80.4%,这说明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有偏差,课堂教学指导明显不足。

(3)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有效引导。在回答“你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兴趣吗”这一问题时,竟有253名学生直接回答“没兴趣”,占比达78.6%。在调查最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意见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时“有关生活的知识多一些”“在实践中学习”等,以增强学习兴趣。

(三)样本学校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现状

课题组采取命题考试的形式进行调查,命题时根据课标要求设计了五年级、八年级两套试题,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答题,满分100分。成绩统计显示:

1. 小学生测试成绩好于初中生。小学平均分达到71.6分,及格率为87.4%;初中平均分仅为35.3分,及格率为6.7%。

2. 城区学生成绩好于农村学生。城区学校有99名学生参加测试,平均分为44.3分,及格率为11.1%;农村学校有63名学生参加测试,平均分为26.3分,及格率为0%。

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

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学习能力的途径不外乎课内与课外两种,本次研究的指导思想是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基于这一研究思想,结合前期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基本策略:

(一)开展专题教学,形成序列化课例

从对现行教材的调查情况来看,“主体型”教学资源极其匮乏,我们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形成以专题教学为主,以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为辅的具体教学策略。

1.以学生生活实际应用为明线整合专题教学素材。课题组在深入研讨和交流的基础上,决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为明线整合专题教学素材,具体做法是设置“我们的出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电子时代”四个专题,在开展专题教学时,圍绕这四个专题整合教学素材,努力把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类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基本上纳入我们的教学视野,做到学以致用。

2. 以文本资源难易度和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为暗线确定专题教学内容。新课标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分三、四两个学段提出了目标要求,既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内容上要求,更体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的阅读能力发展上的要求。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一般分为三大类、七小类。这七类能力的发展是开展专题教学时的一条暗线。

3. 以明线为经、以暗线为纬形成序列化教学课例。专题教学围绕“我们的出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电子时代”四个专题展开,每个专题下,从五年级到九年级,依次确定五个教学主题,每个主题形成一个教学课例。同时,每个专题下的五个课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能力发展需求进行设计,体现出能力发展上的层递性。

(二)开发课程资源,增强教学实效性

开发课程资源就是要对各类适用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利用语文教材中现有的非连续性文本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操作原则:一是分类集中,同中教方法。二是化零为整,异中求规律。

2. 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课程资源。生活中处处都有非连续性文本,有三类资源需要我们重点挖掘:第一类是教材中没有出现过但现代社会广泛运用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饼状图、曲线图、柱状图等。第二类是对学生未来学习生活起到较大作用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图书馆目录索引等。第三类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各类购物小票、出行时的行程图及景点导览图等。

3. 合理运用其他学科中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课程资源。合理运用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借用跨学科文本资源。根据专题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引入其他学科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二是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经验交流。其他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有其专业特性,教师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开展专题教学时,应打通学科间的壁垒,加强沟通与合作,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提高语文教师自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盖鸾英. 生活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2).

[2] 蒋德仁. 国际学生评价(PISA)概说[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连续性教学资源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我给资源分分类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