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办法

2018-01-15 19:55严超强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计算题基础知识数学教师

严超强

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可见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技能莫过于计算教学。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能够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因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迫在眉睫。

一、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誤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

二、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策略

1.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小学生乐于计算、善于计算,对计算感兴趣。从而达到算得熟、准、快的目的。

2. 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现在,往往有些学生没有很好地养成审题、检验的习惯,有的学生把一些错误归结为“粗心”,其实不然,是学生没有养成审题的好习惯。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这时应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我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确定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初步的保证。

3. 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小学阶段,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的前提。有些学生在考试中计算题做错,并不是不会算,而是由于运算定律或是运算法则没有弄清,导致计算出错。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时才不会出现差错。

4. 引导学生树立纠正错误习题的习惯。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思维模式,无论对错与否,都会在他的脑子里生根发芽。数学题目的计算与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计算数学题目时出现的错误环节与忽略的细节都会有一定的类似与联系,数学教师的纠正与指导或许会产生一些效果,但有些地方不是很容易改变的。所以,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错误习题进行积累与搜集,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与指导,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的运用,从错误的地方改变学生的错误思维模式。针对这样的培养方法,通常有两个基本程序:第一,就是要求学生自己找到错误的地方,以及自己领悟与发现错误的原因,并做出错误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更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第二,依据学生的错误形式进行加强练习,让学生自己做,互相改,通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将错误的计算方法与思考模式从脑海中拔出。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依据自身需要制作例题本和错题本,为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只要把握住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主动地改变数学计算教学模式,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提升到新的高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题基础知识数学教师
力学计算题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一道化学计算题的守恒多解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