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理念构建人居环境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2018-01-15 07:37郑凌玲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居成果预期

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而,课程改革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要的部分[1]。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具有诊断和反思的功能,能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对于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和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迫切需求[2]。

一、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形式有课堂听课、日常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等。教学评价的主体有学生、同行教师、教学督导及分管领导,评价内容主要有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评价结果是根据评价主体对每位教师的评价得分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计算出的综合教学质量评价得分。这种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有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1.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职院校现有的评价偏向于课堂的教学评价,而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顶岗实践、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能力、毕业设计等没有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导致评价体系不全面。尤其是决定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顶岗实践没有设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处于放羊式管理。

2.课程教学评价结果与课程的教学目标脱节

现有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反映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组织技巧、课程知识的传授程度,没有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纳入到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的结果没有反映出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3.评价主体不全面

目前,高职院校的质量评价主体有校内的学生,督导和相关领导的评价,却忽视了教师本人的自我评价,也缺少校外企业,行業专家,家长等主体,没有形成各方都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4.评价标准单一

不同类型的课程,全部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从职业功能的角度,高职的课程类型可划分为职业基础课、职业能力支撑课、职业核心能力课、毕业综合实践四种课程类型,虽然有些高职院校有分类,但仅仅停留在称呼上面,没有对不同的课程类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采用适合于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标准。

5.评价指标过于片面

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所有测评点都在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没有反映出课程教学目的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终极教学目标。比如缺少对学生学习态度、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品质,是否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使得评价范围过于狭窄。

二、 人居环境课程的定位及评价标准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居环境》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设的,是高职院校城市资源与环境、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与建筑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化学、物理等众多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复杂学科。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改善人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做出了重要指示,因此,《人居环境》课程在此背景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理解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居环境的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环境意识,能正确判断分析人居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客观评价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出人居环境的改善方法。这门课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居环境课程的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多,而学习人居环境课程的学生很少具有理科背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居环境的现状,具有正确判断分析、改善和评价人居环境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要深刻理解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素养[3],要理解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就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

根据人居环境课程的定位,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也应着眼于考查学生对人居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具备一定的环境意识,能否能辩证地看待人居环境问题的产生,如何客观评价人居环境。因此,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质量进行创新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授课质量,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人居环境的理论、技能知识。

三、 构建预期成果为本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成果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成果为本的教育理念最早源于上世纪的美国,是一种强调学习达成效果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把预期学习成果、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学习效果的评估紧密结合。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学习方式到目标确立,从学习过程到成果形成,对学生的学业成功作了诠释[4]。该教学法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强调了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并将这一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教学设计是一种逆向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始终围绕预设的学习成果和教学目标而展开。这种理念强调学习成果为教学过程的焦点,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期望学生在完成课程后能懂得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这正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目的。这种教育理念在国外已获得广泛的认可,然而在国内少见有报道[5]。笔者拟将这种成果为本的教学理念纳入高职的课程教学中,期望在教学及质量评价方面得到显著的改善。

2.构建阶段性的成果为本的《人居环境》课程的评价方法

对高职教育而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不在于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在于学生是否较好地具备了有助于走向成功的实用性技能。成果为本的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是以成果目标的完成度作为参考,注重实效,强调问题的解决,着眼于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以人才社会化为成果标准的评价指标,如学生是否能胜任工作要求、胜任的程度如何、学生学习后是否能达到其个人的目标期待等等。成果为本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学计划和过程能充分反映教学成果的功效和影响,强调评价的结果能否有效应用于实践[6]。成果为本的教学评价是在课程开设之初直到课程结束,甚至延伸到学生的顶岗实习中都要进行相应的分阶段的教学评价。

阶段性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质量评价的路径实施应遵循:制定预期学习成果——基于预期学习成果的教学设计——教学投入——教学产出——基于预期学习成果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反馈形成良性闭环教学质量控制系统。预期学习成果的制定是这一路径的核心。

以《人居环境》课程为案例,根据学习的各个阶段、内容划分不同的阶次,分阶段制定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如专业预期学习成果、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单元预期学习成果、课堂预期学习成果、各个学习环节预期学习成果,然后依据相应的阶段性的预期学习成果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在课程实践中进行检验,形成一个良性闭环的控制系统,不断反馈,不断修正,最终达到企业所需要的房地产资源开发和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的技能。

(1)构建课程学习之前的成果评价方法

在《人居环境》课程开课之前,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手段、师资力量、学生情况、学校教学资源、学校教辅部门的管理方法、流程等进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修改预期的教学成果,以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同时明确《人居环境》课程建设的各个教学阶段的成果目标,明确评价的类型、各教学阶段重点和标准,检查所使用的评价方式是否有效,评价结果如何反馈应用等。结合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多是文科生的背景,预计教材中利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治理环境问题的知识点,可能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缺少吸引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体验加实践的方法来实施教学过程。

(2)构建课程学习之中的质量评价方法

在课程学习之中,根据人居环境课程的各个教学阶段的预期成果,各个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设立相应的质量评估标准,同时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水平和能力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现既综合又富有个性化的特点,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运用激励导向把学生引向其最近的发展区,从而不断提高其学习成效。以室内环境为例,通过这章的学习,期望学生能深刻认识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还有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课本上以知识介绍为主,涉及大量的化学知识,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收集社会上因室内空气污染引发的案例,在课堂上以视频的方式播放,亲眼目睹室内污染的严重性,同时启发同学们关注自己身边的室内环境质量。通过现场提问,了解学生对室内环境污染的掌握情况。

(3)构建课程学习之后的质量评价方法

课程学习之后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指在课程学习之后,不仅仅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职业态度等进行评价,也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手段、教材内容、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如教务处、实验实训中心等部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使后期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为检验学生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知识掌握程度,可设计如下答题:“作为房地产从业人员,若有客户在新房交房时问,新房内似乎味道很重,室内空气质量是否达标?你该怎样应对?”这样的问题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室内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具备房地产行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4)构建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质量评价的闭环控制系统

根据成果为本的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学习成果评价路径,达到评价标准与预期学习成果相对应,每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都要对应准确的预期学习成果。要打破原有教学质量评价从教开始的路径,重新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从预期学习成果开始的路径,即制定阶段性预期学习成果——基于预期学习成果的教学设计——教学投入——教学产出——基于阶段性预期学习成果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反馈,形成良性的闭环教学质量控制系统。以人居环境课程的室内空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及危害为例,设计了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质量评价双循环流程结构图,如图1所示。

每次课堂教学之前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质量评价双循环图,从预期的成果出发,逆向设计教学过程。

按照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完成人居环境课程学习后所具备内容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有三个方面:

①知识性成果:指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具体到人居环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居环境的概念、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②能力成果: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后所具备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能结合现代物业管理的现状和特点,让学生具有正确判断分析、改善和评价人居环境的基本能力。

③职业态度性成果: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后所获得的工作态度、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具体到本课程就是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人员从业道德、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结束语

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本重新设计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以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有学生、督导和相关领导,还有教师本人的参与,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合理,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3(2):89-93.

[2] 黄玲青,唐闪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9):21-22.

[3] 郑凌玲,周爱菊.高职“人居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J].化学教育,2017,38(24):43-47.

[4] 潘笑勤.成果为本教学法在“领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匯,2014(10):111-112.

[5]宋良杰.成果为本的房地产估价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9(3): 17-21.

[6] 郑凌玲.基于预期成果为本的人居环境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6(1):125-126.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人居成果预期
最美城市“绿化带”
验收成果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