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广西桉树景观模式发展前景

2018-01-16 11:51杨慧华吴筱荣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10期

杨慧华 吴筱荣

摘 要:随着广西现代经济型农业的发展需求增大,许多农作物的选用更具经济针对性,忽视了经济作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由此引发一系列因土地过度使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人地矛盾日益凸显。文章以广西桉树种植为例,调查广西现代经济农田景观发展现状并做出总结,以现代农业的生态性和景观性为出发点,提出桉槐混种示范林,探讨新形势下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的农田景观模式。告别速生商品林,从农田的视觉美学价值出发,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色彩农业和农田景观,使其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良好借鉴价值。

关键词:生态农田;可持续经济;景观营造模式

农田景观是指能改善农田经济效益,为农田发展方向的转变提供条件的观赏性农田。当前广西的经济农田大致可分为茶作型、花作型、蔬菜作物等,多属生产性农田景观,而广西传统的经济作物多为:水稻、甘蔗、油菜花。甘蔗种植以及蔗糖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经济生产为主,是农户主要增收途径,但生产模式与功能较单一,不具备景观效益。花作型及粮食作物景观属较大的生产与观赏效益兼备的经济农田景观类型,梯田、油菜花田景观便是广西农田景观案例中较成功的例子。

一、广西桉树农田景观现状

梯田、油菜花田景观均是生态农田与旅游业有效结合的优秀农田景观模式,利用农耕与经济发展的相依性,将农田与作物的色彩、形态以及空间结构有机结合,营造出更具生态艺术美的现代景观模式。亮点在于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盛宴,使大部分当地居民脱离功能单一的传统耕种模式,转化成旅游观光模式,增加新型旅游产业同时加速第六产业的崛起,达到经济增收效果。

桉树以速生、快速成材而闻名,别名为速生桉,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常绿高大乔木,约六百余种,树冠呈三角尖塔形。南宁、玉林等地是广西发展桉树种植较早的地区,近年来桉树经济林遍布全广西,许多农户砍掉甘蔗在农田里种上了速生桉。其商业价值高,分布广、产量高,是良好的蜜源,炼桉树油、发电、木材以及造纸原料。但桉树在提升广西经济发展的同时,使人地矛盾日益明显,广西面临着诸如土地贫瘠、沙化、水源染毒等许多环境问题。

研究表明,桉树在种植的头1至8年属生长期,需大量汲取土壤养分,而种植8年以后的桉树则进入成年期,会将之前吸取的养分和水分慢慢回馈给土壤。在保育水土、净化大气、增加肥力、涵养水分等方面的作用显著,是极具生态效益的速生树种之一。

据实地考察,当前广西桉树很普遍,广泛分布在广西各地的公路旁、山地、河谷甚至农田中;种植多是炼山全垦式,收割以块状皆伐式为主,速生速售。且桉树人工林轮伐周期一般小于7年,导致桉树的生态效益还无法体现,反而一味地汲取土壤的肥力,造成许多环境问题。广大民众片面考虑其经济价值而忽略了桉树对环境和土地的掠夺。广西的各类农田景观模式利弊兼具,桉树种植经济效益极佳,具备适应性强、易种植、护理方便、生长快、使用价值高等优点,但当前桉树种植业只强调其生产功能,多以经济效益为向导,对桉树农田景观美学、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很少。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给我国农田景观带来了冲击,但目前缺乏较系统的生态农田景观模式。

二、影响广西桉树景观效果的因素

农田景观是我国农业领域的景观形式之一,不同的作物和农田模式会影响着生态环境系统,其呈现的景观结构以及效果有所不同,影响这些农田景观效果的因素至少有两个方面:

(一)耕作方式以及生产周期的影响

现代农田景观不仅从作物的景观目的出发,也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合理的耕作方式以及轮伐周期对于保持土地生产力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存的桉树农田区域为了保持高速的经济效益,采伐周期短且成块状砍伐,桉树的生态效益未能体现。显然,这样的耕作方式及砍伐周期制约了农田景观的发展。

(二)农户种植观念的影响

广大农民在经济、美学以及生态方面的意识较落后。经济上,许多农民在经济决策上具有盲目性,局限于有限的耕地资源,对地区景观特色开发的觉悟性不高。美学上,缺乏景观美学概念,进步意识落后,对科技文化的接纳能力较弱。生态上,对提升环境质量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薄弱。由此可见,农民观念问题是影响农田景观面貌的又一大因素。

三、桉树-泓森槐生态互补混种模式

广西桉树种植业经历了鼓励、禁种到部分清除几个阶段,使大部分人更笃定桉树是“毒树”,试图通过全面清除来挽救惨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实际上桉树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导致其名声败坏的是片面的桉树开发模式。现存的桉树种植业存在种植模式相对落后,功能单一,产业结构过于传统等问题,综合其生态特征及自身特有的形态美感,本文将立足于经济性、生态性和景观性的视角进行探索研究,尝试营造具备高附加价值的桉树种植模式。

(一)模式营造手法

泓森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树冠圆满,树形笔直高大,树材坚硬结实,叶剌小而软,种植3年以后刺基本脱落,好护养且绿化、用材兼得。适生范围广泛,适种于中国除青藏之外的其他地区,其耐干旱、耐烟尘、耐盐碱,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泓森槐、红花刺槐、金叶刺槐等均是由刺槐改良来的优良品种,北自辽宁,南至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植泓森槐。

桉树林多是纯种种植,树种相对较单一,土壤肥力衰退严重。桉树属于阳性树种,体型相对高大,泓森槐则偏阴性树种,树体相对矮小,“桉槐”二者的生物特性恰好起到互补效果,能互相形成较好的生长环境。首先,泓森槐根系发达,对水肥要求不高,不会与桉树形成养分竞争关系;其次,泓森槐具根瘤菌,能固氮,落叶可肥土,具有改善土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促进混交树种正常生长的能力,泓森槐中和了桉树带来诸如破坏土壤肥力、沙化等环境问题。混交林以泓森槐-桉树镶嵌种植模式,块状以及帶状种植方式为宜,呈行式、带式种植,适当把泓森槐小而积的镶嵌种植在大而积桉树林中间,或将两种树种以行为单位错开种植,形成块面和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