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学院东西校区空间设计分析

2018-01-16 11:51王超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10期

王超

摘 要:文章以衡水学院东西两个校区的空间规划为例,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校园空间设计的变化。新时期,衡水学院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满足高校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更高要求,加强校园与社会的联系,对西校区校园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衡水学院在西校区的建造设计中一改东校区单一的校园规划模式,注重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感,满足师生日常生活和学习需求。

关键词:衡水学院;校园空间;校园规划

一、衡水学院概况

衡水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滨湖城市——河北省衡水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23年的直隶第六师范,1949年改建为河北冀县师范学校,1960年迁至衡水市并更名为河北衡水师范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衡水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衡水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17日,升格为衡水学院。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校园占地面积3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

衡水学院现有2个校区,东校区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断扩建和改建。东校区整体空间布局为对称设计,布局工整,中轴以入口广场图书馆和厚德路为线。从整体校园建筑布局结构看,衡水学院东校区的空间布局为中轴对称纵向布局设计,其它主要教学楼沿厚德路两侧横向对称布局,宛如棋子。主体教学楼两侧又分布颐康路和大成路等辅路,使学院建筑空间向横向尺度发展,缺点是布局过于紧凑,缺乏必要的生活和交流的空间场所,各个院系之间过于独立,不利于师生和教职工之间联系和交流。这种空间布局形成的原因主要一方面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受当时高校模式的制约,过于强调高校校园空间布局的统一性和秩序性。

衡水学院西校区工程是2013年衡水市重点投资建设项目。西校区位于前进街以西,和平西路以南,占地面积168亩,规划建筑总面积约为136400平米,总投资为3.5亿元,主要包括美术教学楼、音乐教学楼、社科中心、实训中心、音乐厅、阶梯教室、学生生活楼、体育训练馆、学术交流中心九个单体建筑。目前,美术教学楼、音乐教学楼、社科中心、实训中心、阶梯教室、音乐厅这六座建筑物已经完工并交付使用,整体空间布局基本完成,与一路之隔的东校区形成鲜明对比。

衡水学院西校区在空间建设规划之初就将完善师生交流空间、提高校园与衡水城市的联系等公共服务意识考虑在内。在西校区校园的空间规划中,改变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主入口位于校区的中部,面向前进街,主广场两侧布局也没有强调对称统一。主体教学楼如17号美术楼、12号音乐楼在构造上主要依据专业特色,突出使用功能,其内部的展览厅、演播厅既方便了师生的交流也为衡水市民提供了一个文化休闲的公共场所,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精神需求。在主体教学楼的后侧分布16号、13号公共自习楼,方便师生课下进行学术交流和自习,两座楼在形制上既不对称也不相同。西校区布局变化多样,每一个建筑空间之间互补,教学区与自习区围绕入门广场分散布局,且每一栋楼都有自己的特点,使整个西校区的校园空间布局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由此可见,西校区的空间布局弱化了传统的类似中轴纵向对称的空间布局,既突出了实用性和审美性,又丰富了衡水学院西区的空间层次。

二、影响衡水学院东西校区空间布局的因素

东西校区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受到地形、地势的制约,另一方面受限于设计师的整体空间设计能力以及对大学校园性质、学科特色的整体把握能力。衡水学院西校区在空间规划设计之初就引进了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整体的空间设计规划,在遵循空间秩序的同时兼顾了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元化。基于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一)功能因素

功能因素对于衡水学院校区布局的影响较为深刻。校园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配合高等教育的顺利进行,其空间的功能根据教學任务的不同而不同,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在校领导、在校师生,还要面向广大社会阶层,校园空间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服务对象对建筑空间的需求。校级领导看重的是建筑空间所带来的秩序感,是基于一种象征性的情结;院级领导则是更关注中小尺度的空间效果,满足课程规划;而校园师生和社会阶层是校园空间更为广泛的参与者与使用者。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他们的空间体验,增加校园空间的对外交流空间,对校园建筑空间的功能进行合理安排。

(二)时代因素

衡水学院由于校区建设时间各不相同,因此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东校区整体建筑面貌带有强烈的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气派的入门广场、秩序统一的中轴线和统一的建筑风格,充分考虑到了时代意志,因此轴线对称空间尺度过于明显,缺乏小尺度的交往空间,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师生来讲,却是不符合其所需要的。西校区的空间规划则很好地弥补了东校区空间布局的不足,使衡水学院布局更加自由,空间变得多元,师生交流的人性化场所增多,平直主轴线、对称式布局已经开始减弱。

(三)空间因素

空间秩序,是指通过不同空间布局影响人们对空间产生先扬后抑或者先抑后扬的心理感受,衡水学院东校区的空间秩序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起始段:学院的主入口,包括钟楼和罗马柱广场,其决定了人们对衡水学院(东校区)整体的第一印象,高调展示了衡水学院作为衡水市最高学府的壮观景象。

过渡段:广场两侧的1、2号教学楼及两侧的辅路绿化,孔子园和董子园等,对起始段进行了点缀,并激发人们对后续空间的探索欲望。

并序段:图书馆和4、5、7、8、9、11号教学楼通过厚德路的两侧徐徐向后展开。

尾声段:体育馆和主体操场,预示美好的校园生活的结束,营造安静平和的氛围。由此可见,空间秩序在东校区的空间布局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也许是因为校园空间规划设计之初受到苏联式高校建设模式的影响较为深刻。

三、研究衡水学院东西校区空间布局的意义

(一)理論研究意义

在衡水市精心打造花园城市的背景下,衡水学院与衡水市的发展息息相关。衡水学院的校区建设成为衡水市园林城市的缩影,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空间的开放性成为衡水学院西校区展现办学理念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开放性体现在临街的美术展厅、音乐厅等方便师生及市民交流的空间布局,能够避免大学校园空间布局上的同质化,更好地体现衡水学院与衡水市的地域特色。

在当今这个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日益紧密的时代,大学校园空间布局与城市区域化发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校园整体、校园外部空间的研究应该结合城市的地域特色。以衡水市为例,衡水学院的空间布局设计应该符合衡水市创办花园城市、文明城市的整体规划。但是目前关于校园空间布局设计的研究尚显贫乏,相关理论表述不是很清晰。本文通过研究衡水学院东西校区空间布局案例,尝试探索当代高校空间的设计手法,在理论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力求对我国高校校园空间布局设计理论体系能有所完善。

(二)实践意义

不合理的校园空间已经对社会和校园利益相关者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衡水学院东校区的空间布局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衡水学院的发展。为了尽可能地规避这种现象就要对高校空间建设所带来的利弊进行思索,对校园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改善当前校园规划、校园改扩建等所遇到的问题。同样,希望通过对校园空间布局方面的研究,能为校园户外空间的设计提出一些参考。

四、结语

伴随着衡水市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的形势,衡水学院与衡水市的关系日益密切,衡水学院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目前我国的高校快速建设已经对社会和校园利益相关者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对高校高速建设所带来的利弊进行思索。对校园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改善当前校园规划、校园改扩建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衡水学院东西校园空间规划方面的分析,为校园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孙翌.基于视知觉整体性的空间序列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

[3]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黄翼,吴硕贤.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析[J].城市规划,2014,(4).

[5]黄凌宇.大学校园户外空间功能多元化营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作者单位:

衡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