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比分析

2018-01-17 05:35李琼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利培精神分裂症剂量

李琼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心理疾病,临床发病原因复杂,研究表明[1-2],其发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感知、意志、思维、行动等异常和障碍,出现精神活动不协调现象。因此,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关键不仅在于临床症状的缓解,还要重视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本文对我院采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2~59岁,平均(37.9±3.3)岁,平均病程(3.3±0.9)年;另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5~57岁,平均(39.1±3.9)岁,平均病程(3.7±1.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中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PANSS评分达60分以上;患者无酗酒史;患者无药物滥用史。

1.3 排除标准 严重脑部疾病者;严重躯体疾病者;发育迟缓患者;对治疗药物禁忌者;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042),用药方法:1~2次/d,初始剂量:1 mg/d,连续用药7 d后,增加剂量至3~4 mg/d,增加剂量后连续治疗7 d,再次增加剂量至4~6 mg/d,并维持该剂量连续治疗2个月。

1.4.2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帕利哌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68)。用药方法:初始剂量3 mg/d,治疗7 d后增加剂量至6~12 mg/d,并维持该剂量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采用BPRS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后康复状况;采用Krawiecka症状量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rawiecka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Krawieck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P<0.05;说明两种药物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评分结果比较 观察组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SDSS评分未见明显下降,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BPRS各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各项因子评分下降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rawiecka评分结果比较(±s)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rawiecka评分结果比较(±s)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Krawiecka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10.9±3.9治疗后 6.1±1.5*对照组 治疗前 10.2±3.3治疗后 6.9±2.9*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评分结果比较(±s)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评分结果比较(±s)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DSS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15.9±2.2治疗后 10.1±1.6*#对照组 治疗前 16.1±2.5治疗后 14.9±2.2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分结果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分结果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总分 焦虑 缺乏活力 思维障碍 激活性 敌对观察组 治疗前 45.1±9.5 6.9±2.9 10.2±2.8 9.0±2.3 4.6±1.2 6.9±2.9治疗后 32.7±7.1*# 4.9±1.2*# 6.5±1.7*# 7.1±1.9*# 3.5±0.5*# 5.0±1.9*#对照组 治疗前 44.9±9.1 6.8±2.7 10.2±2.2 9.1±2.5 4.5±0.9 6.8±2.5治疗后 36.6±7.7* 5.8±1.5* 8.1±2.3* 8.1±2.6* 3.9±1.0* 5.9±2.2*组别 时间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功能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因此,为了缓解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社会功能缺陷,临床须给予合适的治疗手段控制精神症状。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临床主要给予抗精神疾病药物,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重视临床症状的缓解,也要求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5-6]。

利培酮是常见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现阶段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利培酮独特的中枢药理机制是D2受体和5-HT2A受体的平衡拮抗[7-8],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控制患者躁狂症状,是一种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且用药过程中不会引发较多的运动抑制和强直性昏厥等,治疗患者阳性症状的同时,提升患者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

帕利哌酮也称9-羟利培酮,是利培酮在人体血浆内代谢生成的主要代谢产物,帕利哌酮的药理作用机制与利培酮相似,能够通过阻断5-HT受体和D2受体来发挥良好的抗精神病效果[9]。临床研究表明[10],由于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活性产物,剂型选择了渗透泵药物释放的缓释片剂,能够控制在用药24 h内稳定释放,与利培酮比较,帕利哌酮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药物作用。此外,帕利哌酮主要通过肾脏代谢,避免了利培酮经酶代谢所产生的肝脏首关效应,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

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Krawieck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P<0.05;说明两种药物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观察组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SDSS评分未见明显下降,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RS各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各项因子评分下降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这说明,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帕利哌酮更加有利于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万春平.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0):1324-1325.

[2]万发增.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355-356.

[3]韩振如.观察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6(35):18,20.

[4]夏仲,张恩.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6):442-443.

[5]谢红涛,周锦,王峰,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549-1550.

[6]胡芳珍,张晓.奥氮平合用奥卡西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兴奋激越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1(2):87-89.

[7]胡君.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3):33-35.

[8]刘林晶,刘家红,唐伟.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249-252.

[9]傅正闯,张鹏.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101-103.

[10]黄莺乐.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1):72-74.

猜你喜欢
利培精神分裂症剂量
·更正·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