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教学探究

2018-01-17 05:17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小学
学苑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所学课外数学知识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小学 周 蒙

在小学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会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去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上的知识与课堂外的实践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效率将会事半功倍,从而形成活学活用的教育体系。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教师对于课外实践活动认识不足,而且对学生的数学课外活动过于单一化、书面化,很明显这已经违背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初衷。应该开展丰富多彩、高质有效的数学课外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浓烈兴趣,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数学。这对于积累教学经验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现如今的新教材的案例都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自自己周边的生活。但仅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来联系实际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寻找、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寻找并且能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所以,应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收集、观察生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通过亲身经历收集数学信息的过程,知道数学从何而来,从而感受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多么密切。

当认识到小数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小任务:在生活中你能发现哪些小数?学生接到任务后回去就搜寻,回来报告时说:北国超市有好多小数点,冰红茶3.00,薯片3.50,酸奶每盒9.80;在超市结账时爸爸付了99.90;发现爸爸的身高1.72米,妈妈的身高是1.60米;姐姐的体重为45.2千克,弟弟的体重为30.5千克等。学生通过课外的实践更加充分认识到小数点的现实意义,可以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旁。

二、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书面作业的枯燥无味,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这些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成功体验,都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都会参与其中,共同分享各自的生活实例,学习气氛一下就上去了。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由于要做实践活动,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还需要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还必须与人交流,无形中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践交流的协调发展。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当作购货员,写一下他们的购货经历。一个学生写道:傍晚,我跟妈妈去买水果,其中桃子1.5元一斤,西瓜0.8元一斤。妈妈买了桃子2斤,西瓜5斤,给了卖水果叔叔十元,妈妈让我算应找回多少钱。这可难不倒我,我可是刚学的这些知识的。两斤桃子是3元,五斤西瓜是4元,加起来是7元,应该找回3元。叔叔夸我非常聪明,我高兴极了,想不到数学还有这么多用处呢!由此看出,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三、课外实践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许多感官的参与,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表达能力以及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等多种能力。由于学生对这种课外实践类的作业十分感兴趣,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而且还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决它,提高了他们的自助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思维的一个平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因而解决方案的方式也是迥然不同的。

在学完行程问题后,可有这样一道任务,测一测从家到博物馆的距离,并说明检测方法。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以及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甲:可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先用尺子测量出自己一分钟所走的路程,然后再去博物馆的路上计时,二者相乘便可得出从家到博物馆的总长度。学生乙:我可以先计算出自己所走的一步是多长的距离,然后数一数从自己家到博物馆一共走了多少步,即可计算出总路程。学生的思维如此灵活多样,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

通过参与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而且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多样化,在选择时,应该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特长。儿童的天性本就是玩,通过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把原本在课堂上的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也可增强他们发散性的思维能力。以这种形式的教学,与身边的实际相结合,正好是利用了孩子的天性好动、兴趣较为广泛、厌烦坐在课堂上听课等这些特点,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所学课外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小满课外班
非所学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