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化元素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

2018-01-17 01:46王燕
江西教育C 2018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

王燕

摘 要:初中阶段是人生的叛逆期,也是学生良好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容易犯错误。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法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师应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他们自觉树立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 情境

生活情境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引领学生进行不断的思考,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

一、联系生活实际,带入课堂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归根到底还是寻找与生活相关的元素,在课堂中要力求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经历来思考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丰富生活阅历。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记住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讲到《中学时代》这一课时,抓住机会在班里模拟一次开学第一天的情境,让同学彼此说出自己在开学时的感受与想法。有的学生感到很激动,为自己成为初中生而对未来的学生生活充满期待;还有的认为小学毕业只是学生生涯中的一个站点,初中学习将会更加努力。同学之间再相互介绍认识,并加深彼此的印象。最后,让学生回到课本当中,找书上的知识点,联系刚才的模拟场景。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记忆,又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提高参与度,形成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

联系的生活情境一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诸如可以多创设在家庭和学校中的生活情境,并结合课本教材,让学生在记忆中去寻找做人做事的真谛,并反省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教学方式要针对具体的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持课堂的吸引力。生活情境的创设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演讲、小品和课件等方式都可以成为创设的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时俱进,跟上教学的发展潮流。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讲到“交友的智慧”这一课时,让学生与父母平时的交流通过小品的方式展示出来,或者是把同学之间交友的片段做成PPT在班级内展示。小品和PPT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全方位的视角来进行场景的展现,学生很容易被这种场景的创设所感染,也更加投入。让他们在享受欢乐的过程中明白怎样与人交往,同时也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师只有不断丰富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为情境化创设提供必要的可能,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度。否则,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以往那种枯燥乏味的境况中。

三、注重角色扮演,身临其境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起到将心比心的作用。这种寓教于乐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便于學生更加了解所表现的内容,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蕴含的人生道理。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教师在讲到“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时,就网咖这一话题,曾模拟了一个学生面对去网咖的这一场景,教师尝试将生活情境在课堂重现,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融入到这一情境中,以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领会。首先教师选出一名学生扮演网管,然后再选出两名学生扮演放学后回家的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名学生选择直接回家,而另一名学生却由于深受网络交友的诱惑而选择进入网咖,沉迷在网络交友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致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样的生活情境再现教学可以直观地为学生展现出个人的选择是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沉迷网络带来的危害,从而反观自己,选择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四、讨论热点问题,活跃氛围

针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讨论开始之前,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讨论的内容,指导学生搜集讨论所需要的各类材料、案例,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在讨论开始时,教师要最大程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认真思考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领会与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采取辩论赛的模式,引导学生认清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什么是个体什么是集体。在课堂中开设一场“个体重要还是集体重要”为主题的辩论比赛,把学生分为个体一方和集体一方,双方就谁重要展开辩论,学生的发言要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表达得体。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辩论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与指导,通过辩论,可以让学生对“我与集体”的关系得到充分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关系到个人和集体的话题,能够引起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何处理个人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比如班集体的日常卫生和清洁区的打扫,关系到班级的量化考评;学校的广播操比赛,关系到班集体的名次和荣誉。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类似这些活动对班集体和个人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理解个人和集体哪个更为重要。

五、生活化融入教学,体验实际

开展与生活化息息相关的教学活动,便于学生进行有效感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加深与巩固学习知识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把教学知识点融汇到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某个便于学生开展表演或角色扮演的实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展现,让学生在体验生活情境的同时,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这种形式,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与交际能力。

比如,在进行《师生之间》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当下的热点“师生之间的手机‘缠斗”的表演。校园带手机现象是新时期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这种表演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同时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进行表演,让一名学生扮演教师,另一名学生扮演上课玩手机违纪的学生。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动作,处理上课玩手机的学生。这种即兴表演,既活跃了教学气氛,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增进师生间的友谊。

在讲解过程中,只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即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学会将心比心地理解双方的心理。尤其是在讲到类似这种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类的章节时,更需要让学生去体验实际,设身处地地站在各个角色的角度,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总而言之,通过生活情境再现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非常重要。这种教学模式,将课本内容完全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教学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0).

[2]姚召龙.探讨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4(05).

[3]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邓 钰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