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2018-01-18 04:10贾子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5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颅脑

贾子平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症特点为发病急且病情危重, 恶化速度极为快速, 因此, 该种病症的死亡率也较高, 据数据调查显示, 死亡率在30%~50%之间[1-3];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最大关键所在为降低并发症、减轻继发性损伤。在目前的治疗方式中, 常见的术式方式有常规骨瓣开颅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范围都十分广泛, 但是都存在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4]。本文研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 观察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并且都存在明确的手术适应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3例。研究组男20例, 女13例;年龄25~45岁, 平均年龄(35.23±7.01)岁;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31±2.26)分。对照组男21例, 女12例;年龄25~46岁, 平均年龄(35.22±7.02)岁;平均GCS评分(4.32±2.22)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依据患者的具体血肿位置实施颞顶部、额颞部实施开颅减压, 8 cm×10 cm的骨窗大小, 并做清除血肿的医学处理, 将坏死组织完全清除, 实施常规止血和留置引流管, 依照生理结构顺序缝合切口。

1.2.2 研究组 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在距离颧弓上方耳屏前方1 cm的位置作切口处理, 耳廓上方向直至顶骨正中线, 之后延伸到发际, 若患者的额叶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则应该直至眉间, 游离骨瓣后, 在顶部骨瓣旁开2~3 cm的正中线矢状窦, 将其硬膜、血肿予以清除, 10 cm×18 cm的骨瓣大小范围做减压处理, 将硬脑膜切开(从颞前部开始切开),切开形状为“T”型并予以悬吊硬膜。将额叶、颞叶、顶叶、前颅窝和中颅窝等部位均予以暴露, 将其硬膜下血肿予以清除后进行止血处理, 将硬脑膜缝合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切口疝、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术后 1、3、7 d 颅内压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切口疝、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0、1、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对照组患者切口疝、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2、5、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 1、3、7 d 颅内压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 1、3、7 d 颅内压分别为 (24.23±2.56)、(20.55±2.59)、(16.21±1.29)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26.26±2.59)、(22.59±2.53)、(19.13±1.49)mm Hg。研究组患者术后 1、3、7 d 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病情比较严重的外伤性损伤, 该病症的特征是发病迅速且死亡率极高, 属于临床上治疗的难点和重点, 在不同的医院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较大的差异[5-7]。

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颅内压发生恶性升高的情况, 若一旦错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会延误患者病情,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临床后果。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手术指征, 则应该予以积极的手术干预措施, 以此达到降低颅内压的临床治疗目的, 这也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关键[8,9]。

常规骨瓣开颅术属于临床应用最为频繁化的手术方式,该种治疗措施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 但是也有一定治疗局限性, 如若患者发生在颞顶瓣、额瓣、额颞瓣等部位则会导致不彻底的减压情况;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够将额、颞叶底部予以充分暴露, 将骨窗底直至颅底部位均予以最大限度的暴露, 进而膨出减压窗, 降低额、颞、顶的颅骨张力,降低颅内高压或改善颅内情况,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0]。

此次研究显示,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 1、3、7 d 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对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有效降低术后颅内压。

[1] 王洪波.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23):80-81.

[2] 栾雷.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应激及代谢状态的变化.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4):1541-1543.

[3] 赵龙, 刘泉, 林岚.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代谢状态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9):83-85.

[4] 彭俊隆.改良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临床观察.吉林医学, 2016, 37(6):1414-1415.

[5] 王东兵.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行颅骨成形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14):2078-2079.

[6] 王韧, 顾奕, 魏伟, 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河北医学, 2011(11):1512-1515.

[7] 刘谋君.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中国医学工程, 2014(6):134.

[8] 李青峰, 罗晟, 张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8):141-142.

[9] 高静波.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大家健康旬刊, 2014, 8(7):171-172.

[10] 张好臣.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对比.中医临床研究, 2013(6):112-113.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颅脑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