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

2018-01-18 06:37刘星梅成君张玉李华民陈悦河南省郑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4500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牲畜家禽畜牧

刘星 梅成君 张玉 李华民 陈悦 (河南省郑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450000)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市场日益广阔,也带动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牧养殖因为成本较低,收益特点高,是郑州本地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水平,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目前为止,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整体发展处于较低层次,养殖户更倾向于发展经济,忽略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此以往,发展形式并不乐观。

针对目前情况,要保证畜牧业正常发展,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治理,保证生态系统平衡,必须深入了解,畜牧业的发展扩大,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通过对具体情况的了解,结合当地政策,正确指引,给予专业技术的辅助,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逐步减弱养殖业发展对周边环境的各方面影响。

1 我国畜牧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因郑州部分地区畜牧养殖占地面积广,缺乏规范管理条例的特殊性,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主要体现在牲畜家禽的粪便没有及时有效处理,造成对水源、空气和土地的污染。

1.1 牲畜家禽粪便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资源,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对环境的破坏,首当其冲是水资源污染。

动物粪便内含有氨、磷等物质,对人类的身体机能产生威胁。养殖者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及时处理的动物粪便,流入湖泊河水中,粪便内大量的有机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质恶化,鱼虾不仅严重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平衡,也是对周边居民生活用水的污染,造成饮食用水不便。

同时,因牲畜家禽本身带有各类病菌,不定期发生瘟疫,传染病等都是隐藏的病毒源,极有可能通过粪便传播,将携带的病菌传染给人体,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因此,要加大动物粪便管理和处理力度,最大程度上减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首先要调控牲畜家禽的日常供粮营养,保证粮食的安全性和新鲜度,完善养殖户畜牧养殖科学饲养的管理方法,最大程度上确保家禽健康。这样一来,不仅能减轻畜禽粪便对水质环境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牲畜家禽生产产品的质量,减少对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隐患问题。

1.2 牲畜家禽粪便对空气的影响

近年来,畜牧养殖倾向产业化、集约化,集中喂养畜牧家禽,没有针对性、科学性的饲养方法,牲畜家禽很难消化饲料中的各类营养成分,或是家禽饲料中含有不合规范的添加剂,或是超标的抗生素等药物,没有被家禽消化完的各类物质,最终被排出体外,经过各种厌氧发酵等化学反应后,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形成大气污染,影响空气质量[1]。

调查数据显示,一个年出栏十万头的养猪场,每小时能排放接近140kg的氨气及13.5kg的硫化氢等气体物质,这项数据已经达到污染大气标准。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体各项身体机能都会造成影响,治理畜牧养殖对空气的污染,必须尽快付诸行动。

1.3 牲畜家禽粪便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呈现出规模化,场地化的趋势。与快速发展相矛盾的是稍显落后的养殖技术及畜牧养殖的科学管理。

大多数牧民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缺少相关配套设施,无法对牲畜家禽的粪便等污染物进行及时处理。家禽数量越来越多,堆积的粪便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不少大型规模化养殖场,不断堆积粪便因长期堆放未处理,导致大量有机物渗入地下,被周边植物所吸收,超过植物的土壤自身净化能力承载范围,有害物质直接影响到周边土壤质量和土地环境,造成土地污染。

土壤环境一旦被破坏,周边生长的植物包括地下水及人类活动的场所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不适宜长期生存发展,影响深远。

2 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降低污染程度

2.1 规范选址、精细化管理

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更大,要想最大程度的削弱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牧民在进行养殖场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承载能力及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做到减小污染,减少伤害。

此外,相关部门也要严格把关。在养殖场选址过程中,要做科学的理论指导、专业的技术指导。详细给牧民做讲解,讲述养殖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规范养殖,合理布局,精心规划,用心防疫。只有做到科学饲养,合理管理才能使畜牧养殖发展更快更稳,尽快实现畜牧养殖的标准化、现代化和科技化。

2.2 完善畜牧养殖的相关配套设施,科学养殖

畜牧养殖户主要分两大类,专业性的大规模养殖场、技术相对落后的散养户。

对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大型养殖场,要做好市场监控,尽量做到规范养殖,科学生产[2]。尽力完善养殖相关配套设施和设备,生产过程中配备诸如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等相应的消毒设施,并注意做好饲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粪便等污染物的无公害处理,做好养殖与生产的健康发展,不给环境治理留后患。

针对技术相对落后的养殖户,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技术政策扶持。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养殖户间的沟通与协调,合力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畜牧成长提供一个良好成长环境的基础上,加强环境保护,最大程度的消除污染,维持整个区域内的生态平衡。

2.3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为保护环境增添技术支持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发展助力环境保护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建立健全畜牧良种繁育体系,完善畜牧养殖业的政策与技术配备,能最大程度提高畜牧养殖的发展水平,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科技发展助力环境保护,是治理环境的最大助力。

首先,加大对畜牧饲料原料的研发创新,保证畜牧良好生长情况的同时,减少排泄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饲料原料的选取、加工、运输,直至储藏,制定明确的规范,保证畜牧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降低排泄物及有害气体对水资源和大气的影响。或是结合当地环境,推广适合生态系统平衡的畜牧品种,与环境相适应,相辅相成。

其次,优化畜牧养殖基础设备。找到当地环境适合畜牧养殖的优点和劣势,扬长避短。相关部门在配置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场地和设备,改善落后设施的不足之处,发挥资源优势。密切联系当地养殖户,了解其诉求,结合实际需要增减和改良相关设施,如废弃物处理设备、生产生活消毒设备、屠宰设备、生产设备都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健康安全,做到科学配备,实施绿色养殖。

最后,针对养殖户不同的专业水平,相关部门要颁布相关扶持政策和规范管理条例,科学管理。政策要紧跟形式和科技发展的脚步,保证养殖户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的诸多利益基础,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针对参差不齐的养殖水平和设备基础,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加强管理力度,遏制危害环境的恶性经济发展,双管齐下,达到整个养殖区域的生态经济和谐发展。

由于畜牧养殖的特殊性,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在享受畜牧养殖所带来的便利与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加大对绿色养殖的宣传力度,加强环境保护观念,尽可能减少畜牧养殖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并存的,相关部门、牧民与我们共同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科学规范地进行畜牧养殖,才能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粉琴.浅析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8):43.

[2]马元龙.规模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2):15.

猜你喜欢
牲畜家禽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交换牲畜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