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崇高历史使命

2018-01-18 17:26郑一明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中华民族现代化

郑一明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入新时代的产物,它的崇高历史使命就是要引领全国人民在今后新的历史时代中,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两个阶段”的战略,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8)01-0019-07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召开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本文仅就其崇高的历史使命,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进入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主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8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等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事实所作出的英明而又准确的判断,为我国当前与下一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历史方位。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没有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应该看到,与改革开放近40年相比,国内国际的形势确实也发生了不少深刻变化。

一方面,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政治、经济、生态与国际秩序等正处于深刻调整变化之中,各种维护主权国家利益与破坏挑战国家主权的行为、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与停留在冷战对抗思维上的旧国际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形形色色的逆经济全球化思潮等之间的矛盾相当凸显,且相互交织、对抗与转化。全球治理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种思想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各种不确定性、不寻常性因素在陡然增加,世界在各种力量和方案的相互较量、比较、选择中艰难前行,构建新型的全球治理体系日趋迫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日益凸显出,在参与全球治理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另一方面,国内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在党的团结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努力,不懈奋斗,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实力和综合国力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党、国家、民族、军队和人民等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国内情况的深刻变化,审时度势,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9的重要判断,更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已迈入新时代的具体实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和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主张,要根据本国实际来运用、创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就明确地说过:“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2]中国共产党正是根据这个原则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才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功,取得改革开放事业的辉煌成就,并相应创造性的发展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今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他曾经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會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3]2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说到底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实践,以勇于开拓的勇气和精神,创造出的富于社会主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最新伟大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体现了对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90多年的不懈奋斗、创造出来的历史经验的概括总结,更体现了对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伟大实践的概括总结,它既扎根于中国大地,又连接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命脉,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又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唯一不可替代的指导思想。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崇高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邓小平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经过近40年的发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按照十九大新的战略部署,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时,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那个时候,可以说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就实现了“富起来”的目标。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还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其中,在战略安排上又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本世纪中叶,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是一个伟大的跃迁,伴随着这个伟大跃迁进程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征程开拓新境界的伟大时代,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之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时代。endprint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同时,也“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经过90多年一代接一代人的持续奋斗,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发展到强起来,民族复兴前景一片光明,指日可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所当然地肩负着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崇高历史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崇高历史使命的总目标,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讲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思想。早在2012年11月29日,他就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4]42013年3月17日,他又准确地提出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5强调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所有中国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方面,需要我们以我国曾经创造过的古老辉煌的中华传统文明为地基,激励和感召全国各族人民再造一个既源自于传统又超越传统、即繁荣昌盛又引领世界的新中华文明;另一方面,它又绝不是简单地回归过去已有的辉煌,而是对它的一种扬弃和超越,具有新的时代内涵。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是实现“国家富强”,最根本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国力极其强大;二是实现“民族振兴”,中华民族呈现出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崭新风貌,中华民族为全世界能奉献更多的文明成果、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三是实现“人民幸福”,中国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珍爱、不懈追求。实现中国梦的三方面主要内容,三者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其中,国家富强是基础和保障,民族振兴是标志,人民幸福是归依,后二者对前者起促进作用。当三者都得以实现时,中国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圆满实现。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担当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压舱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里首先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5]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总目标,关键在党能不能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能不能凝聚起中国力量。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 :“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3]385

为了不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努力提高党建科学化、纯洁化水平,持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活动,持之以恒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一支能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担负历史重任,经受得起时代考验的干部队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团结、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激发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坚持创新社会治理,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在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关键少数”,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脚踏实地、矢志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宏伟事业。邓小平最伟大的历史功勋就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篇章——邓小平理论。而其中最根本的思想就是: “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6]116邓小平强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要搞清楚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更要在了解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坚定地创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推进,正是建立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重新进行的科学认识和反思的基础之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总结我国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从我国实际出发,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既充分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立足于中国现实,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这是一条能解决我国问题的唯一正确道路,也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所以,邓小平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郑重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6]3

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永远在路上,指导这一伟大事业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在不断的坚持和发展之中。与邓小平理论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相对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它以全新的视野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系统回答,就是对如何认识与实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問题的具体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达到一个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新的文化自信。endprint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懈探索的结果,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理论基础,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实践的产物。这一道路开拓,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品质,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既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独特道路。目前,这一道路正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借鉴、新启示,为世界上既希望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民族提供了新选择,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也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我国国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途径。中国道路与中国梦二者高度一致,内在统一。坚持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途径,而中国梦集中展现了中国道路的宏伟愿景,其实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没有因为期间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而受到大的影响,相反,我们的经济建设继续蓬勃发展,创造出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富裕,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迄今为止最符合我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道路。在实现未来新的战略征程中,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然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为了实现这个光明前景,我们应该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政治定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勇于接受挑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逐步扫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四、瞄准“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逐级而上,是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使命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时代潮流,面对社会现实,揭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并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以之作为观察中国国情和解决当今中国问题的总依据,确立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有的责任担当和神圣使命感,既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认识的新飞跃,也体现了它对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引领。按照十九大的战略设想,在总目标的指引下,为顺利地和有步骤的实现总目标,还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两个阶段”的战略。

所谓“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已有明确说明,改革开放之后,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过“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现在,我们已经提前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在新的基础和起点上,党进一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具体是指:到2020年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与“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相配套,还有“两个阶段”的战略,它们涵盖了下面具体内容:

一是近期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要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具体指从现在到2020年,恰逢建党一百年,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第一个阶段性的近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攻关阶段和冲刺阶段。因此,我们应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坚定实施“七大战略”,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找重点、抓难点、补短板,全面建成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

二是中长期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它要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具体是指,从2020年开始,党的工作重点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来,到2050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如期顺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战略性地将2020年到2050年这一中长期目标分成“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用第一个15年,也就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比原计划提早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再用一个15年,也就是从2035年到2050年要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所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两个阶段”战略,在过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美丽”的目标要求,使我国的发展目标与“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更加的相对应相协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更加全面。另外,“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兩步走”战略将先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为“强国”,一字之差,境界提升,要求更高。这一系列关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的重大创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支柱更加坚强有力,影响更为深远。

“两个阶段”的战略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而作出了战略目标的调整。以往“三步走”目标中的最后一步,是205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将原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一分为二,而且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并不再提GDP翻番的数字型目标,使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民情和发展战略认识的深化,又充分说明我们党是一个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党。“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趋势,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分为切实可行的具体化步骤,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意志的统一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整勾画了时间表、路线图,展现了美好前景,为我国实现“强起来”的目标设置了宏伟的行动纲领,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相当长时间内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战略引领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更加信心百倍,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更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在新时代大步向前迈进,行稳致远。endprint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完美收官,第二个目标又要未雨绸缪,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既是13亿多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因此,充分认识当前世情、国情和民情,牢牢抓住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沉着应对各种挑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首要任务。

当今世界,尽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流没有变,但世界政治、经济、生态与国际秩序等正处于深刻调整变化之中;尽管人类社会发展仍然面临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威胁,形形色色的地区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有所抬头,地区冲突此起彼伏,世界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看,机遇还是大于挑战,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分有利,也有利于“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国内看,我们也有极为有利的条件。一是我国已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进,“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陆续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也将成为现实。二是党的十九大选出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十九大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而不懈奋斗。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中国最广大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实践宗旨,是形成国家向心力、凝聚力的基本要素。有了这样一个共同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有利于将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统一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共同奋斗。四是近40年改革开放成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经验。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立场是改革开放成败的关键。近40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坚定党和人民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激励全体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创新是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关键。正如邓小平当年所说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8]近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激发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才能赢得在与西方资本主义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陆续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攻克体制机制方面的种种弊端,才能突破利益固化的不公平藩篱,才能实现“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战略目标,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不畏艰辛攻坚涉险,敢啃硬骨头,需要我们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两个一百年”就是我们党根据形势的变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已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行动纲领,不断将我国的改革创新引向深入。

完全可以深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近40年改革开放成功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我国13亿多人民再艰苦奋斗30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能实现,一个灿烂辉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许多伟大发明创造的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必将非常骄傲而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4-275.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5.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0.

Abstract: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socialist theor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as already initiated the boundary of Marxism. As a result of the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i Jinping Thought comes with lofty mission including realizing the prospects of the “Two Century Goals” and “Two Stages” strategies by leading Chinese people in this new era, as well as establishing a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that is prosperous, democratic, civilized,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The historical mission in Xi Jinping Thought is aiming at the final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by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

Key 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istorical mission

責任编辑:李祖杰邓卫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中华民族现代化
新形势下公路交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发展探索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关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苏斯特干港的战略地位及经略对策
我的女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