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2018-01-19 01:16
中国石化 2017年12期
关键词:储气库天然气管道

□ 国 建

川气东送湖北恩施野三河悬索桥全长332米,主跨跨径为240米,创双管敷设悬索桥跨度最大、距离最长世界纪录。胡庆明 摄

设施与机制是我国天然气领域的“软件”与“硬件”。二者缺一不可,需要双管齐下、同步推进。

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低碳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潮流。在全球变暖的当下,天然气相对石油、煤炭,含碳量相对偏低,缓解全球温室效应效果明显。据测算,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标煤1300万吨,相当于减少61万吨有害物质、4400万吨二氧化碳酸性气体的排放。2017年我国“煤改气”的推进明显改善了空气质量。据统计,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今年11月空气质量情况显示,“2+26”城市PM2.5月均浓度范围为46~91微克/立方米,平均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的推广,对我国乃至全球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气化中国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截至2017年,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天然气消费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作为世界地域面积第三、人口第一的大国,2016年我国天然气年均消费量2058亿立方米,美国年均消费量约7800亿立方米,是我国的4倍;我国天然气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6.4%,美国这一占比约31.5%,俄罗斯达到52.2%,世界平均水平为24.1%,我国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天然气城镇气化率约为45%,而美国、俄罗斯天然气城镇气化率在80%以上。由此可知,我国天然气发展仍然处于初期,发展相对落后。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对天然气的需求潜力是巨大的,目前我国天然气在城市燃气以及工业领域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发电领域更是刚刚起步,而天然气发电是天然气下游消费的主要领域,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天然气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图1 各能源单位热值含碳量

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失衡

2017年是我国天然气发展的转折之年,且转势迅猛,预计2017年全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将达到20%以上,约为2016年的3倍。据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据测算,全国天然气消费中城市燃气增长17.5%,工业增长23.4%,发电增长25.3%,化工增长6.5%。国家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整体经济形势向好,带动天然气下游消费特别是工业、发电等领域消费的快速发展。

谈到需求,最受关注的就是今年冬季的“气荒”现象。目前,全国范围内供气趋紧,特别是北方等供暖地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工厂以及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受上游气源供应不足限制,开工率明显下降,甚至部分企业只能停工等气。局部缺气较为严重的地区汽车用气甚至居民用气都受到一定影响。“气荒”反映了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与需求的失衡。

需求方面,2017年以来,我国天然气下游消费增长迅猛,增速达到20%以上。如此大的消费增量与近期发展迅猛的“煤改气”关系很大。2017年是《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的收官之年。2014~2016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都在7%左右,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国内经济形势也不景气,“煤改气”项目进展缓慢。到2017年,经济增长回暖,各项政策相继落实,“煤改气”发展迅猛,相关地区都超额完成既定减煤目标任务,且近一半的压减总量集中在2017年。部分“煤改电”项目因相关补贴以及相对便宜的天然气价格也都纷纷加入“煤改气”行列,整个天然气下游需求在2017年集中释放,天然气消费量增速从6%增至20%。如去年北京地区的供暖面积为8.1亿平方米,其中燃气采暖约占88%,而2017年北京供暖面积达到8.4亿立方米,燃气采暖面积占比高达97%,预计供暖季北京地区供暖需求日消耗量将达到1.5亿立方米。往年全国天然气日均消耗量5.3亿~6亿立方米/日,而2017年这一数值预计将达到8.5亿~9亿立方米/日。

供应方面,年内我国并没有新的进口管道投产,原本拟定10月投产的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没有按计划投产。在如此大的供应压力下,我国主干管道之一的中亚天然气进口管道供应量反而下降,相比合同计划,日供应量减少了4000万~5000万立方米,新投产的陕京四线预期中的中亚气资源保供能力有限。

总体来看,今年国内天然气日供应量比预期减少了约9000万立方米。早在10月,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区就已经开始出现用气紧张趋势,地区性供应缺口在15%~20%,而冬季供暖高峰期是在11月到来年3月,北方供暖地区供应缺口会更大。

图2 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走势图

天然气领域“软件”和“硬件”都有待改善

天然气设施与机制是我国天然气领域的“软件”与“硬件”。二者缺一不可,需要双管齐下、同步推进。

天然气领域的基础设施有很多,包括管道、储气库、接收站、储气调峰站等,涉及天然气行业储运能力的主要是管道及储气库。目前我国天然气主干管道总长度约8万公里,而美国长达49万公里,俄罗斯更是高达53.5万公里,我国管道建设的不足十分明显。管廊带是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统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管理、监控等,是一种先进的管道规划、建设及管理方式,代表一个国家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水平。目前俄罗斯、美国以及欧洲都有2~3条主干管廊带,且都是4~6条管线并行,而目前国内仅有西气东输一条管廊带,西一、西二、西三线3条并行。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营,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水平,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国天然气储气库正常工作的仅有18座,设计工作气量76亿立方米,实际工作气量仅有约4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比例约2%。美国储气库约420座,工作气量达1357亿立方米,占总消费量的17%。俄罗斯储气库26座,虽然储气库数量不多,但是总工作气量736亿立方米,占总消费量的19%。全球天然气储气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约11%,而这一比例也是世界公认的合理水平。我国仅仅还处于储气库发展初期,储气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量需要。

我国正处于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关键期,天然气管输机制仍然不成熟。天然气行业分为上游生产、中游管输以及下游消费三个环节,我国改革的目标是“管住中间、放开两端”,即最终实现中游管输在相关部门严格监管下的独立运行,对于上游以及下游两个具有竞争性的市场适度放开管制,让市场决定资源调配。2016年以来,我国管输领域相关改革政策密集出台,如《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核定天然气跨省管道运输价格的通知》《关于进一步降低天然气输配气价格的通知》等,对于管输领域的改革正在快速进行。

图3 国内外储气库建设

定价机制是关系我国天然气市场机制属性的关键。我国的定价机制共经历过三个阶段:2005~2011年是政府定价时期,国内普遍实行成本加成法,这种定价方法重在管控上游,政府制定一个相对便宜的出厂价,整体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适合天然气发展初期的推广利用。2011~2013年是价格双轨制时期,这一阶段国内成本加成法与市场净回值法并存。在广东、广西两地试点市场净回值法,其他地区沿用成本加成法。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成本加成法下天然气上游出厂价过低,供应商生产积极性不高,而下游消费却因较低的天然气价格快速发展,供需失衡,影响天然气市场的正常发展。市场净回值法重在管控下游,政府根据相关替代能源制定一个终端价格,在此基础上倒推出厂价格,这种定价方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属性。2013年以来处于政府指导价时期,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推行市场净回值法,施行最高门站价格,一省一价,分存量气、增量气。目前我国实行基准门站价格,在固定范围内允许波动,且存量气、增量气实现并轨。

在发达国家成熟天然气市场,天然气下游终端价格梯度为居民用气最高、工业用气次之、发电用气最低。目前国内居民用气价格水平较低,而工业以及发电用气相对偏高,出现终端价格的“梯度倒置”。工业及发电领域,特别是天然气发电,是天然气下游消费最具潜力的领域,相对较高的用气价格不利于相关领域的发展,所以我国天然气发电领域近几年几乎原地踏步。

解决天然气市场化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无论是“气荒”,还是价格“梯度倒置”,都反映出目前我国天然气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气荒”暴露的是我国储气设施建设滞后、调峰能力不足的短板,是硬件设施的不足;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对于天然气未来发展规划的欠缺,在供应没有保障的前提下,硬性规定下游改革有失偏颇。

对于市场机制问题,目前我国相关政策都有比较明确的改革方案及改革目标。我国天然气的定价要建立在涵盖天然气上、中、下游所有领域的相关体制机制都已理顺的前提下,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协调推进。

员工努力工作,畅通川气东送管道。胡庆明 摄

多元化增加供应渠道。保障市场供应是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要尽力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时,应该尽快找到新的供应渠道,尽快解决天津LNG接收站相关问题,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气投产,这是目前见效最快的增供方案。尽快解决中亚管道限气问题,保证国内这一天然气主动脉的稳定供应。加快推进中俄、中亚D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推进东部沿海地区LNG接收站的建设投运。

加快地下储气库建设。应加快我国储气库建设,建立调峰价格机制,引导相关企业投资进入储气库的建设运营。只有在储气库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实施高效率应急调峰方案。在国际价格相对偏低时,储气库进气储存,以保证我国冬季相对较高的天然气需求量,这是最简单也最可行的保供方案。为此,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国内天然气储气库的建设。近期国内LNG价格涨势凶猛,从9月的3500元/吨一度涨到12月的9000元/吨,涨幅超过150%。LNG资源成为业内稀缺资源,较高的LNG价格亦会刺激相关储备站业务,对各主要消费地区储气调峰领域的发展是有利的。政府应该及时出台制定相关标准,完善相关机制,借机促进储气调峰行业的快速发展。

尽快实现居民、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并轨。我国已经实现了存量气、增量气价格并轨,下一步应实现居民、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目前国内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相对较低,且是刚性需求,而对于居民用气用量问题始终是一个可操作性很强的“灰色地带”,部分城市燃气企业会利用制度漏洞获取私利,因此必须尽快实现价格并轨,完善体制机制。

猜你喜欢
储气库天然气管道
港华盐穴储气库的运营特点及其工艺改进
基于大数据的地下储气库冬季调峰优化运行研究
华北地区最大地下储气库群再度扩容
接好煤改气“最后一米”管道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中石油23座地下储气库日产气量突破1×108 m3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大宝小神探·奇异的森林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