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8-01-19 18:06孙赞谢庆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2期
关键词:止点外踝骨块

孙赞 谢庆祥

现阶段, 在临床上, 运动类医学的逐步进步, 使得由于急性踝关节受损而引发的慢性踝关节不稳逐步被骨科与医护人员所注重, 在踝关节受损的患者之中, 90%的患者会牵涉到外侧副韧带, 而20%的患者会产生慢性踝关节不稳[1]。本文研究了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接收并治疗的3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44岁, 最小17岁, 平均年龄(30.00±4.88)岁。

1.2 方式 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在对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全麻)后, 在患者的患肢根处绑扎止血带, 并标识各类身体标识, 辅以铺巾与消毒。在驱血之后, 取踝关节前外侧、前内侧入路探查, 在镜之下探查关节之中软组织产生冲撞、嵌压、游离体、软骨受损等病变与否。并具备针对性地对软组织予以游离体切除、局部切除、软骨受损处清创与增生型骨赘成形等操作。外侧副韧带探测:全方位对外踝尖前下端辅以精准的定位, 以明确切口行程。顺外踝尖下端到第5跖骨基处切一个5 cm的弧状小型切口。切离皮肤,全方位分开皮下的全部筋膜组织, 注重维护足背外侧之中的皮神经。在外踝前下端分开伸肌之下的支持带, 探查距腓前韧带的受损程度;在腓骨远处的腓骨长短肌之中探查跟腓韧带的受损程度。在施行手术期间, 如果韧带健全只是松弛,保留韧带, 用施乐辉2.8 mm带线锚钉于韧带止点打入腓骨中,进钉方向指向腓骨髓腔中间, 与腓骨长轴成60°, 金属锚钉完全没入外踝尖骨髓内, 在踝关节外翻5~8°的前提下紧缩重叠缝合韧带。如果韧带止点脱落与断裂, 要依据脱落骨块尺寸施行操作, 如果骨块过小, 要清除脱落骨块, 新鲜化韧带止点, 同样用施乐辉锚钉打入外踝尖内, 踝关节外翻位下,用锚钉的缝线带张力缝合韧带;如果骨块过大, 骨块面积约>5 mm2左右, 要加以留存。在韧带止点之中刮除尺寸适宜的骨床, 刮到出血即止, 将较大骨块复位1.0克氏针临时固定,用1.5 mm双头加压螺钉导针穿过骨块钻入外踝内, 术中透视导针位置好, 拧入适合长度的双头加压螺钉。用4~0肌腱缝线将韧带止点上软组织与韧带之间缝合加固, 在韧带得以修复后, 适宜拉紧并闭合外踝之中的关节囊, 将先前切开的支持带重叠紧缩缝, 达到加固外侧张力作用。在手术结束后,逐步闭合创口, 监测内翻应力型试验与前抽屉型试验, 平稳特性比照手术前得好转。借助无菌型敷料辅以绑扎, 短腿石膏型踝关节处于中立稍外翻位, 暂时辅以稳固。

在手术结束后, 为患者防范感染, 患者患肢小腿中的石膏托要处于轻度外翻位, 并予以2周的稳固, 在2周后, 借助支具辅以6周的稳固, 并在非负重的前提下辅助患者施行足趾屈伸型运动, 在6周后, 施行步态锻炼, 在3个月后, 逐步起始步行, 在6个月后, 患者可进行轻型活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借助AOFAS踝-后足功能评定系统记录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AOFAS踝-后足功能总分, 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患者术前的AOFAS踝-后足功能总分为(41.74±5.86)分, 术后3、6、12个月的AOFAS踝-后足功能总分分别为 (69.86±4.76)、(91.11±2.42)、(92.36±2.39)分。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AOFAS踝-后足功能总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踝关节不稳为足踝外科中一大普遍的病症, 其大多继发在跖屈内翻位的受损。外踝关节的平稳性经由静态稳定构造与动态稳定构造加以保持, 动态稳定结构经由下胫腓韧带、外侧副韧带等以组成, 外侧副韧带囊括了跟腓韧带与距腓前后韧带[2]。有研究指出, 在外侧踝关节受损的患者中, 大多患者会伴随距腓前韧带受损。内翻应力型实验与前抽屉型实验大多运用到对外侧副韧带受损情况的监测, 踝关节内翻情况及外侧副韧带受损情况间具备相应的关联性, 踝关节应力位片能够凸显出踝关节机械型不平稳情况。

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辅以治疗的方式具备保守及手术治疗。有研究指出, 对病情过轻的患者, 借助康复型训练能够收获较优的效果, 然而, 对病情过重的患者, 辅以保守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3]。凭借施行解剖型修复或是重构外侧副韧带与否, 手术方法囊括了两类, 非解剖型重构需切除局部或所有腓骨长短肌腱, 变换了踝关节中的生物力学与解剖关联性, 影响踝关节外翻足的作用, 还会制约到踝关节的运动。Brostrom法即解剖型修复外侧副韧带, 在这一方式的前提下借助外侧伸肌支持带以提升外侧副韧带的修复速率, 收获了较优的效果, 且变换后的Brostrom法尽力地修复了外侧踝关节相应的生物力学平稳特性, 具备较优的机械制约功能, 留存了踝关节周边的本体型感受器, 并发症少, 踝关节康复作用优, 被大量地运用到了对外侧副韧带修复中[4-8]。对脱落型骨块辅以治疗具有不一致的方法, 在脱落型骨块>1 cm后,要把骨块稳固, 如果骨块<1 cm后, 要把骨块清除, 并施行变换的Brostrom手术, 把骨块新鲜化, 借助可吸收型带线锚钉予以稳固, 在较难稳固后, 先施行清除, 再予以止点型稳固[9-11]。

此次研究结果指出, 患者术前的AOFAS踝-后足功能总分为(41.74±5.86)分, 术后3、6、12个月的AOFAS踝-后足功能总分分别为(69.86±4.76)、(91.11±2.42)、(92.36±2.39)分;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AOFAS踝-后足功能总分均高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赵学寨等[5]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 采用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治疗后, 具有较优的治疗效果,能够促使患者的髋关节获得较快的康复, 值得临床推行与运用。

猜你喜欢
止点外踝骨块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旋转点下移的外踝上皮瓣修复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扩大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
锚钉结合编织缝合法在伸肌腱止点损伤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带线锚钉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研究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浅层(sMCL)止点的解剖学及有限元分析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疗效观察
改良线袢法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中期疗效及移植骨块塑形模式分析*
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止点重建的解剖学与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