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辨治肺癌经验

2018-01-19 23:38冰郭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肺气气机健脾

李 冰郭 勇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肺癌目前仍是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郭勇主任中医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工作逾三十载,擅长于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制定。郭勇老师提出中医肿瘤“四阶段、一盲区、二弱点”概念[1],中西并用,对肿瘤治疗规律、时机有独到见解,运用中药辨证肺癌临床疗效肯定,擅于运用经方。笔者有幸随诊学习,略有心得,今浅谈其治疗肺癌经验如下。

1 基本病机

古代中医文献没有肺癌病名,肺癌可归属为中医息贲、咯血、咳嗽、肺积、肺岩、肺胀、虚劳等范畴。如《素问·咳论》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而面浮肿气逆。”《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囷破,真脏见,十月之内死”。此描述极其类似肺癌晚期咳嗽、胸痛、发热诸症及恶病质状态。

郭老师认为,肺癌发生的本质是由于肺气不足。其病因多归属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六淫、饮食、邪毒,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血行瘀滞,痰浊内生,毒邪结聚而成。正如《素问·五脏生成》曰:“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肺不仅主呼吸之气也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在肺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上。一方面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结合形成宗气,宗气生于肺内,积存于胸中,上走息道,出喉咙。下贯心脉,助血行。另一方面,肺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若肺气不足则肺呼吸运动受限,宗气生成乏源,肺之宣发肃降失司,不能推动全身气机运动,气机升降失调。“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机不畅,则血行瘀滞。“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肺失宣降,则痰浊内蕴,加之邪毒侵袭,内外结聚而发为肺癌。正如《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诸病源候论》云:“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肺癌后期伤及肺阴,期间可夹热、夹痰、夹瘀,可见阴虚内热、痰湿内阻、瘀血内结等。

同时,郭师认为脾胃气机失调是肺癌发展的关键。脾属土,位于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健运,则脏腑气机升降得以调和,如李东垣《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弱则百病即生,脾胃足则外邪皆息”。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后天化源不竭则营血充沛,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得其养。若肺积日久,肺气宣降失司,导致脾胃气机失调,脾胃虚弱,气血化生受碍,水谷精微吸收减少,津液敷布无权,则可引起气血两亏,进一步影响肺癌恶化,加重肺气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古今医家论述、临床实践及文献报道均表明,脾胃虚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肺与脾在气的生成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与脾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宗气与元气相合而形成一身之气。脾化生的水谷精气,有赖于肺的宣降运动得以输布全身;而肺维持其生理活动所需的水谷精气又依赖于脾的运化作用以生成,所以说“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

2 中医肿瘤“四阶段”论

郭老师认为,目前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现代医学,中医药可积极参与配合治疗,丰富肿瘤内科治疗手段,但切不可喧宾夺主。郭老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注意到[1],肿瘤从发生、发展、演变直至归宿是一个不同质的过程,存在着围手术期、辅助治疗期、随访期、姑息治疗期四个不同的阶段,由此提出中医肿瘤“四阶段论”概念。在围手术期以气滞气虚为主,辅助治疗期,化疗期间以脾虚证多见[2],放疗期热毒易引起阴虚内热,随访期较常见的证型是气虚痰阻和阴虚内热。姑息治疗期较为复杂总体以气滞血瘀、肝肾阴亏多见。各阶段中医证型差异明显,中医药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亦不同。

3 四诊合参

郭老师一直强调四诊在肺癌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问诊为获取病人临床资料的重要手段,以了解病人的所处阶段、治疗经过,这是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同时,舌诊也极为重要。郭老师认为,舌象特别是清晨醒来未经处理的舌象,能客观真实的反映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变化。心开窍于舌,所谓“舌为心之苗”,心脏的生理病理变化可通过舌的色泽形态表现在外;与此同时察舌苔能够了解患者胃气是否充沛;舌与其他脏腑皆有密切的联系,如“脾脉连舌本,肾脉夹舌本,肝脉绕舌本”。

4 辨治之法

郭师结合肺癌的基本病机,认为健脾理气应贯穿其治疗全过程,以健脾理气、化湿和胃、补益肺气为辨治主法,抗癌解毒为辨病之法,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兼夹证治法,尤注重调理患者体质,通过改善体质,阻断疾病的发展,延缓其复发转移。

4.1 辨治主法:①健脾理气法:脾以升为健,脾气升发,则元气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故郭师对于肺癌患者脾胃虚弱的体质状态,以党参、陈皮、半夏健脾理气,合以白术、茯苓健脾气、化湿浊。②化湿和胃法:胃以降为和,以通为顺,正如《景岳全书》云“凡欲察病者,必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疴无虑”。郭师临床着重强调顾护胃气的重要性。常以广木香、阳春砂粉、白豆蔻仁化湿和胃,行气宽中,合以炒薏苡仁、炒稻芽、炒麦芽消食和胃,若兼有糖尿病史者则以六神曲、鸡内金健脾消食。③补益肺气法: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郭师对于肺癌患者久咳伤肺,阴虚肺热或气阴两虚的体质状态,常以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肺止咳,从而使气阴两复,正气充沛,则诸症可除。

4.2 辨病治法:抗癌解毒法:郭师认为抗癌解毒法应主要运用于肺癌随访观察期及姑息治疗期,此两期现代医学手术、放化疗治疗手段已经结束,肿瘤的复发率高,应在扶正的同时兼以祛邪,以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风险,延长无瘤生存期。故郭师对于此期肺热壅盛的体质状态,常以鱼腥草、鸭跖草、金荞麦抗癌解毒,清解痰热,排脓祛瘀,或合以猫爪草、猫人参加强抗癌解毒之功效。4.3 兼证治法:①养阴清热法:肺癌后期由于放疗热邪或久病体虚,出现阴虚内热偏盛之象,郭师常以青蒿、荷叶、淡竹叶既清肝胆郁热又泄肺中浮火,清热而不伤阴,合以生玉竹、干芦根滋阴清热,益胃生津。②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为治疗癥瘕积聚之传统治法,针对肺癌夹瘀之症,郭师常以丹皮、赤芍凉血活血,散瘀止痛,合以郁金、八月札行气活血疏肝,使气行推动血行,则血瘀自除。③化痰散结法:肺癌为有形之肿,多为痰毒结聚,郭师常以陈皮、半夏、夏枯草化痰散结,合以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4.4 灵活加减:郭师擅于根据年龄、体质、性格、伴随症状而加减变化用药,调整体质平衡,使其恢复阴平阳秘,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控制疾病的转归。他认为,对于年迈之人酌加补肾之品,年轻、体质壮实之人可加大攻伐之品的用量;急躁者酌加白芍、玄参、麦冬、川楝子养阴柔肝;平时抑郁不舒者,可酌加郁金、八月札、佛手、绿萼梅之类疏肝理气;失眠者酌加合欢皮、酸枣仁、夜交藤以安神。

5 验案举隅

俞某某,男,64岁。2016年8月初诊。主因“肺癌术后放化疗后,头晕乏力1月余”就诊。病史:患者2015年6月因痰中带血检查发现右肺占位,遂于当地某三甲医院行解剖性肺叶切除+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病检:右下肺低分化腺癌,肿块大小2.9cm×1.9cm×1.5cm,脉管侵犯,3/37淋巴结转移(7组、11组、14组),术后恢复良好1月后行GP方案化疗4周期,评估PR,放疗30F,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对症治疗后好转,评估CR。诊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气短懒言,肢体困重,纳差,喜卧,大便尚可,小便正常,舌淡胖、苔白黄腻,脉滑。查白细胞3.9×109/L,血红蛋白95g/L,余无异常。处方:炒党参、茯苓、八月札、炒薏苡仁各15g,炒白术、麸山药、炒扁豆各12g,陈皮、郁金、姜半夏、青蒿、神曲各9g,荷叶、淡竹叶各6g。14剂。2周后复诊,自诉体力好转,未出现明显气短乏力,食纳复苏,诸症减轻,首方加鸡血藤12g,生晒参6g。14剂。诸症好转,基本正常。随访16个月病情稳定。

按:郭师认为,该患者为肺癌术后,肺气亏虚,加之化放疗毒邪损伤机体,易致脾气亏虚,故见神疲乏力,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见面色萎黄、头晕,脾虚无力运化,气机失调,则水液聚于中焦,见舌体胖大,辨为肺气不足,脾虚湿盛证。治疗以健脾理气,化湿和胃。方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陈皮、半夏健脾燥湿,青蒿、荷叶、淡竹叶利湿,炒薏苡仁、神曲护胃。复诊再加鸡血藤以助生血行血,生晒参增强补气之功,全方应用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使得脾虚得健、气行得畅,气足脾运则饮食倍进,余脏受荫,色泽身强,终收全效之功。

猜你喜欢
肺气气机健脾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