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苗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膝痹经验*

2018-01-19 23:38李桂锦陈智能姚新苗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仙灵脾新苗生地

李桂锦 陈智能 姚新苗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姚新苗是浙江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骨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骨伤科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对膝痹病的论治则更有其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强调“治未病”思想在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干预,笔者有幸随姚师临证,受益颇多,现将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1 对“治未病”理论的认识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由来已久,《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1],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姚师认为,膝痹病诊治关键在于分期分型治疗,关注治疗时间窗,及早给予补肾活血,标本兼治,防治骨性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属于中医“治未病”范畴。

2 临证应用

2.1 未病先防——早用补肾活血:中医学认为,痹病首责肝脾肾亏虚,筋骨肉失荣。《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2]姚师认为膝骨性关节炎本属虚,肝肾亏虚是其本,经脉不通是其标,往往由于患者正气先虚,肝虚筋痿,束骨不利,肾虚髓减,骨质疏松,脾胃虚弱,肌肉松弛。姚师在“膝痹”诊治过程中,早用补肾药物,防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等顽证。同时强调注重于“通”,补而不滞,及重视调脾。姚师针对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病人,采用自拟方益骨汤(补骨脂、骨碎补、生地、仙灵脾、山药、丹参)加减治疗,方中以补骨脂、骨碎补、仙灵脾为君药,取其补肾生精助阳之功,精髓生,肾阳足,骨髓生化有源,则筋骨强壮。以生地、山药、丹参为臣药,其中生地、山药健脾养阴生津,使后天之本充盈,则气血生化有源,运化无穷;丹参活血祛瘀止痛,推动全身气血循环。如此配伍,则内外兼顾,标本共治。此法体现了姚师运用“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未病先防,对骨性关节炎进行早期干预。

2.2 既病防变——针药并用,内外通达:徐大椿曰:“善医者,知病势之盛而必传也,豫为之防,无使结聚,无使泛滥,无使并合,此上工治未病之说也。”姚师认为,“瘀”在“痹”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瘀的状态贯穿痹证始终。“痹”形成之初就有“瘀”的状态存在。“瘀”为“痹”之渐,“瘀”即是“痹”,“痹”即是“瘀”,瘀到痛、麻、酸、胀即成“痹”。姚师在活血的同时,审时度势,掌握活血与破血之度,对于气滞血瘀为主的,姚师多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若瘀证确实较重,则加用三棱、莪术,必要时予炮山甲、水蛭等破血逐瘀。同时,化瘀不忘行气,酌情添加川楝子、陈皮、枳壳等品,以达到活血不伤正,扶正不留瘀的目的。对气虚血瘀的患者,宜在补益气血的基础上予活血化瘀,采用当归补血汤加减;若伴有麻木不仁者,则以四味健步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同时姚师用针刀松解软组织的高压应力点,达到消除痉挛、松解粘连,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通则不痛”,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减少患者的病痛、减轻关节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即属于“治未病”的“既病防变”方面。

2.3 愈后防复——筋骨并重,防止复发:治其未复,愈后防复,亦为治未病。在病愈之后预防疾病复发是及其重要的,也是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姚师在对慢性膝痹诊治过程中,提出了“理筋为先,中药相辅,结合正骨调曲,练功贯彻始终”的中医综合治法,防治复发,提高疗效。对于缓解期残留痛,姚师通过牵伸及理筋手法,进一步舒畅经脉,调整平衡,达到“筋柔骨正”之效[3],后续予以外洗方以(山奈、艾叶、红花、路路通、海桐皮、威灵仙、豨莶草、甘松、紫苏叶、透骨草、花椒目、王不留行)等为主,进一步促通经脉。姚师特别重视后期的康复指导,结合一指禅按揉膝关节周围肌肉、膝眼及患者自己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之类自我保健措施,形成了相对完备的非药物诊疗计划。同时,姚师认为练功是诸多伤骨科疾病疗效的保障,注重“调身”“调息”。

3 验案举例

患者,周某,男,63岁。木工。2013年12月23日初诊,左膝关节疼痛1年,加重1月。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疼痛明显,走平地时则没有疼痛,天气寒冷时加重,到医院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予以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症状缓解不明显。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可,左膝轻度肿胀,压痛明显,浮髌实验阴性,研磨试验阳性,左膝关节活动度可。X线显示:左膝关节退行性改变。诊断:膝痹病,诊见肌肉消瘦,面色萎黄,舌淡紫、苔白,脉细。证属肝肾不足,瘀血阻滞。治宜补益肝肾,活血通络。处方:补骨脂、骨碎补、仙灵脾、丹参、当归各15g,怀山药20g,生地、威灵仙各12g,白芍、延胡索各30g,甘草、桃仁、红花各10g。7剂,煎400ml,早晚1次,局部以松解左膝关节髌韧带外侧支持带、膝内侧副韧带起止点、内侧关节囊挛缩部等部位。术后以一指禅按揉膝关节周围肌肉及膝眼,嘱托患者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等长收缩练习。1周后复诊,左膝疼痛较前好转,舌黯红、苔薄白,上方去延胡索,威灵仙,再服7剂。另用针刀治疗。其后,疼痛进一步减轻,经1月治疗左膝关节疼痛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姚师认为,该病属于肾虚血瘀之骨痹,本虚标实证,治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化瘀通络以治其标, 补益肝肾以培其本。选用益骨汤加减治疗。方中补骨脂、骨碎补、仙灵脾为君药,取其补肾生精助阳之功,精髓生,肾阳足,骨髓生化有源,则筋骨强壮;延胡索、生地皆能入血分,配伍使用以达通络、祛瘀止痛之效;当归养血兼活血,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白芍配甘草,可酸甘化阴,柔筋止痉;威灵仙通络活血止痛。综观全方,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共奏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之功。

4 小结

“治未病”思想其内涵是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宜视作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膝痹,即常说的“膝骨关节炎”,中医将其归之于“骨痹”范畴[4]。姚新苗教授在临证诊治中结合膝痹病迁延难愈、发现不及时的特点,把“治未病”思想运用于诊治之中,在辨治时,主张分期分型治疗,关注治疗时间窗,及早给予补肾活血,标本兼治,属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慢性膝痹恢复期,姚师提出了“理筋为先,中药相辅,结合正骨调曲,练功贯彻始终”的中医综合治法,防治复发。同时姚师还认为,瘀的状态贯穿痹证始终,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将活血法贯穿于治疗膝痹的过程。姚老师运用“瘀在痹初”思路治疗膝痹,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可以有效地延缓膝痹的发生和发展,其临证经验值得传承与推广。

猜你喜欢
仙灵脾新苗生地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黄连、黄连-生地配伍中5种生物碱在正常、抑郁大鼠中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生地价格仍有上扬空间
熟地是生地炒熟的吗
骨质疏松,服熟地黄仙灵脾
刘文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耳鸣
生地干燥过程中梓醇损失的探讨
仙灵脾对大鼠卵巢中雌孕激素受体和Fas、Bcl-2 的影响
白发丹心哺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