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肢肌间包虫1例

2018-01-19 02:17董甜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肌间横纹肌包虫病

王 婷,董甜甜,聂 芳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超声科,甘肃 兰州 730030)

图1 右下肢肌间包虫 A.超声检查见肌肉浅层的混合回声; B.CDFI未探及血流信号; C.DWI呈高信号; D.病理图(HE,×40)

患者女,61岁,主因“发现右大腿渐增性包块10余年”入院。体格检查:右大腿根部肿胀,可触及一5.0 cm×10.0 cm大小包块,质中,可活动,无压痛,皮温略高,无静脉曲张,按压包块时下肢远端无麻木感。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无外伤史。超声检查:右大腿内侧肌肉浅层探及范围约9.7 cm×4.2 cm×3.1 cm的混合回声(图1A),形态规则,边界清,内可见数个无回声区,未探及血流信号(图1B)。MRI:右侧股骨内侧肌旁见一团块状异常信号,边缘清晰,可见环状T2WI低信号,内见多发串珠状大小不一的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大小3.5 cm×3.6 cm×9.6 cm高信号(图1C),邻近未见明显水肿。行下肢肌肉病损切除术。术中见肿物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病理(图1D):肉眼见-囊性肿物,大小9.0 cm×3.5 cm×3.4 cm,囊内含粉皮样物,大小6.0 cm×5.0 cm×1.0 cm,

壁厚0.5 cm;镜下见囊壁由玻变纤维组织构成,囊壁外侧粘连横纹肌组织,内壁附着坏死物和嗜酸性板层胶样物质。病理诊断:包虫病。

讨论包虫病是由棘球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或动物脏器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好发于肝脏,其他脏器如脾、脑、肺等均可发生,但本例见于右下肢肌间,较罕见。包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肿块占位引起的相关症状;病理学上可见囊性结构及粉皮样物,由纤维组织、嗜酸性胶样物质和坏死物构成。本病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

发生于下肢肌间包虫病需与肌间血管瘤、自发肌间血肿、横纹肌肉瘤等相鉴别。肌间血管瘤呈弥漫性生长,形态不规则,无明显边界,CDFI可见血流信号。自发肌间血肿起病突然,伴疼痛,皮肤肿胀有压痛,随病程长短,超声图像表现有所不同,急性期超声显示呈低-无回声区,病程较长,呈不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CDFI无明显血流信号。横纹肌肉瘤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好发于股部,超声显示呈椭圆形不均质低回声,可有斑片状强回声,出血坏死后可伴囊变,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猜你喜欢
肌间横纹肌包虫病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鼻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乳腺转移1例
注意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
青海 打赢包虫病防治攻坚战
相反相成法治疗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分析
床边急诊腹膜透析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