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

2018-01-19 20:41孟凡月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合作学习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创意的、实用的教学理论和课堂组织形式,具有开放、高效、创新的特点。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静态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改变了原本静态的教学形态,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张力;把互动、互助的思想联系到了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教学理论必将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合作学习;本质与特征;理论基础;展望研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新课改的工作正在全国各地的课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合作学习本身作为一种有创意的、实用的教学理论和课堂组织形式,具有开放、高效、创新的特点。可以说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静态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熟悉和认可,合作学习对于教育教学革命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地增强。

一、 合作学习的本质与特征

合作学习是得到了世界国家认可和采纳地一种新颖和高效的教学理论体系。因为它对于改进课堂的教学氛围,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等多个层面上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被大家称之为:“20世纪最典型和最有力的教学方式之一!”

(一) 合作学习的内涵

对于合作学习的本质与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对书籍资料的查阅和理解,我将合作学习的内涵主要归纳为了以下几点:

1. 合作学习本身是一种提前设定好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活动,合作学习的整个程序和过程都是围绕着之前设立好的教学目标进行和展开的。

2. 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和奖励依据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这种评价机制的好处是促进了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得小组成员之间的特点进行了互补,责任进行了均分,各尽其所能,能够更好地达到目标。

3. 合作学习包括的是教学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紧密配合,不仅包括我们熟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还包括同学们之间的配合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的互助。在整个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当的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更高效地学习。

(二) 合作学习的特征

既然说是一种特征,也就是说它表现出了哪些和其他的教学方式不同的特点,并且这些特点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的方向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1. 改变了原本静态的教学形态,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张力

合作学习自提出以来能够受到学校和学生认可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一改从前的老师教授,学生在下边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模式,使得原本静的课堂动了起来,使原本呆板的课堂活了起来。很大程度上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学生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是学习的主人。

2. 把互动、互助的思想联系到了整个学习的过程中

合作学习不仅是单薄的体现在了教学课堂环节上的小组讨论这样的形式上,从教学的第一环节——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开始,教师就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以及知识储备,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详细合理的教学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成员需要互相协作。小组成员还可以给自己组内的成员提出客观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二、 合作学习的历史透视

(一) 合作学习追溯

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它是一个历史古老地教学观点。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著名的教育古书《学记》中就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就是说要求学习的人在学习中彼此沟通学习经验,查找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

(二) 合作学习的兴起

“小组协同教学制”是从上個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开始广泛应用的,这种曾被形象地称为“伞形小组协同教学制”的课堂教学组织方法一般情况下需要三个或者更多的老师共同合作完成教学,根据每位教师的不同特点,能力和专长来进行责任的分工和规划,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收到原本设想的效果,随之在那时的美国就兴起了“混合管理分组”和“一体化”,就是要求把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放在一起教学。在这样一种混乱的局面中,如何才能合理地组织分组,成为了那时合作学习的倡导家们所要面临的最大难题。

尽管合作学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但是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把合作学习的思想系统地应用到课堂的历史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提出的观点和具有实效性的理论,为后来的研究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现在的教育起到了一个积极的影响!

三、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展望

(一) 合作学习的哲学基础

哲学通俗地讲就是把现实社会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对于自然、社会的一种总结和归纳,是人类对于自我存在形态的理论表达。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这个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教育的本质就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在集体中承担自己的责任,贡献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价值,培养个人的主观意识。而合作学习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潮流,满足了这样的要求。

(二) 合作学习的社会学基础

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一定的位置,换言之,每个个体都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存在着。如果一定要设置一个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那么只能说这个社会是由个体通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构成的,每一个个体都要在社会中拥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和地位。

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就是在这种社会角色理论的基础上,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小组对于成员的发展作用。这种作用能使学生在小组中感受到一种平等的、和谐的社会环境,能够自我表达,自我展现,相互沟通,合作交流。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存在着相似性和互补性,相似性主要的体现在学生们的性格、兴趣、态度、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互补性主要的体现在各成员之间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这样和谐的社会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促进,能够对师生的共同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三) 合作学习的展望

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经济的不断增强都注定了21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也注定了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合作学习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从产生到发展的几百年时间里,经历了非议、认可、不完善、争论到广泛关注的一个复杂过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教学理论必将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在未来的教育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作者简介:

孟凡月,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市第十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合作学习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