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2018-01-19 21:50秦荷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认识问题研究高效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学校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学习能力方面,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小学学生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法选择、学习迁移等几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促进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提高,真正领略到古代语言的美妙,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问题研究;高效;认识

在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帮助学生促进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优良的人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感受性,提高对语言阅读的理解,在初中语文古诗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加强语文语言知识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自身素质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加强语言文字的学习意识的重要性。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的历程,古诗是我国古人的智慧的结晶。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掌握历史发展历程的学习,加强对古诗内涵的真正认识,提高古诗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在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培養。

二、 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的限制,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十分吃力,不利于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 教学引导性不足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背诵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十分常见,特别是小学的古诗学习重要的需要全篇背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中,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遏制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固势,加上教师的引导性不足,不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妨碍了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更加枯燥,给学生学习古诗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

(二) 教学方式过于呆板

小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学习能力问题,一味地寻求安稳,没有对自身教学进行良好的创新性发展,针对教师自身认识不足,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没有很好地随机应变,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古诗本身就比较深奥不易理解,一味地死记硬背并不能正确理解古诗的真实内涵,对古诗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而教学中对古诗教学方法要求极高,照搬课本、教学呆板的形式,只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造成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内涵的理解不足,表现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比较吃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课堂的枯燥性。

(三) 与实际生活联系不足

在古诗的学习中,教师一味阐述古代的思想,没有很好地联系现代生活,不利于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去理解,对学习效果来说缺乏实践性。这种与生活相脱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的学习比较吃力,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时间一长让学生感到学习疲劳,对古诗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三、 提高古诗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 建立创新教学模式

古诗学习的特殊性,教授过程中注意与现代文相区别,现代文比较通俗易懂,学生在学习时会不自觉地加入生活经历去理解学习,能够合理把握文章内容与主旨的理解。而古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很多诗句的内涵不能轻易地体会,很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对古诗的学习带来了障碍。因此,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内涵,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 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对一堂课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加强对自身的要求,积极地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根据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力,让学生学会把握古诗的内涵,通过自身的深刻体会,帮助对古诗的识记。

(三) 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古诗的实践性,加强自身的内心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的语文教学,对实践性的要求很高,只有加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深刻体验对古诗的感受性。在古诗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诗,提高学生对古诗人文素养的学习。

四、 小结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中,只有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对古诗阅读学习的感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歆沂,杨其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9):89-92,110.

[2]张颖.小学语文古诗课堂古诗教学策略再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3):47.

[3]黄燕.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4(2):110.

作者简介:

秦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三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识问题研究高效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