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2018-01-19 21:54吴秉串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新课程初中数学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为充分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还要从评价角度出发,注重打造更具人性化的评价模式,其中构建发展性评价成为重要选择。初中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文中,主要从课堂即时性评价、课后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与数学课外活动评价四个层面着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综合性评价,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发展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数学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其主要是针对规定时间内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新课标的提出,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实践能力等的全方位评价,形成发展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促使整个评价系统更具公平、公正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一、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概述

所谓的发展性评价就是在整个课堂中所实施的每个环节,教师需要对课堂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系统化、全面性的调查与评估,重视对学生45min内课堂表现的优劣判断。发展性评价的应用,主要是开展教与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评价不断衍生,其主要是借助评价者的反馈与引导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优化和调整,进而让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手段。在此基础上,教师或评价者应及时提供鼓励性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的勇气,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其他层面都能有所发展。从本质上来讲,发展性评价其实就是呈现了评价的形成性,主要是呼吁教育工作者或评价者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学生学习时,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互动,及时鼓励与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数学学习技能,也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便于学生养成正确而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在发展性评价体系中,表现性评价与真实性评价属于典型,其主要关注与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节能的把握情况,还要关注与评价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养成情况。与此同时,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还要求学生自评与他评密切结合,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与自我反思,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 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现状

纵观当前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现状,了解到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此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且仅仅凭借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最终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会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不科学,教师会单纯以最终的书面成绩来评判近期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十分片面的。例如,考核数学时,学生因为身体、情绪等不良,势必会影响发挥,最终考取的成绩不甚理想,若以此来评判学生最近的努力情况,是缺乏公平性,也会打击学生自信心。面对此类问题,应转变学习评价理念,选择更为全面、科学、公平的评价方式,其中,发展性评价成为首选。

三、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1. 课堂即时性评价

在课堂中开展数学学习,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与互动,从而才能完成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便于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评价,应采取即时性评价,这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评价的实效性极强。在课堂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掌握一点知识、取得微小的成绩,开展即时评价、鼓励与引导,会增强学生的内心成就感,最终会更加努力。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点的重要场所,且该场所中需要开展师生交流与互动,在互动中学习,可见,对课堂开展即时评价是十分合理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及其判定”时,在课堂中,教师对平行线的基本形态、判定定理进行展现,为让学生全面意识到平行线的内涵与基本性质,可借助多媒体平台展示多种线条,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行线。在判断时,若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应给出激励性的语言、赞扬或鼓掌,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已经得到教师认可与重视,便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再者,学习“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既要让学生理解消元法的基本运用手段,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消元法的应用充分凸显了“化归”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对消元法与化归思想都有了重新的认知。

2. 课后作业评价

对于任何学科来看,课后作业的设定,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主要是就教学情况的反馈,也是调控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与此同时,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独立处理数学题,并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点的运用与数学技能的整个过程。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便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便于学生熟练的应用数学知识点,也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新课程标准下,开展作业设计和评价时,应充分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还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点的巩固,能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水平来设置合理的题目,科学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实际关系,要求学生要在数学知识点练习和评价之中实现成功体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为巩固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把握,教师可选择2~3个数学题作为课后作业,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教师应加入一些鼓励性语言,如“这次有很大进步哦,再接再厉”、批改你的作業简直是一种美的体验”等,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3. 阶段性评价

在班级内应为每个学生设置专属的成长档案袋,其中诸多项目需要让学生进行互评与自评,在评价之中可进行彼此沟通,可以和教师、家长等进行对话,逐步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的心理。设置成长档案袋,主要见证中学生的成长历程,也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成长历程,不断养成自主学习意识。整个阶段性评价主要包含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反馈、教师点评与单元学业评价几项内容。特别解释一下单元学业评价,就是与传统单元测试相似,其是发展性评价的一项关键内容,通过此种评价,能将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处理,可充分凸显学生真实水平。

4. 课外活动评价

学校应积极举办系列的数学课外活动,如数学手抄报、数学竞赛、数学测量、数学课题调查等。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能充分凸显学生的个性化,挖掘学生潜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从而让学生展示自身的数学天赋,利于挖掘学生的优点。开展数学问题调查时,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交际能力,也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财富。实施课外实践活动时,主要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的在思考问题,是否用心去做,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可见,做好课外实践活动评价也十分关键。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顺应新课改的实际需求,应转变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选择更具人性化、公平性、发展性与系统化的评价体系,能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从而保证评价质量。发展性评价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主要从长远角度出发,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增强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理念,构建完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分别从课堂即时性评价、课后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与数学课外活动评价四个角度出发,以实现对学生整个学习行为的评估,促使初中数学评价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朱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探索[J].科技信息,2010,(17):244-245.

[2]孙君.浅析初中数学教学评价[J].科技信息,2010,(24):285.

[3]罗娜.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33.

[4]杜高吉.发挥教学评价功能 培养化学学习能力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171.

[5]郭永祥.浅析表现性评价浅析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22):232.

作者简介:

吴秉串,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县石陂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性评价新课程初中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运用“发展性评价”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足球选项课采用发展性评价实验
浅谈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