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8-01-19 13:39梁力曼牛奎刘红梅张建平赵莹赵永光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学化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梁力曼+牛奎+刘红梅+张建平+赵莹+赵永光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在近几年的《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我院特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所进行的尝试。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科研相结合、学生表达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学化学;教学改革;微课;创新能力

《大学化学》是农科院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基础课的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根本,学生从大一入学便开始学习《大学化学》,因此其对这门课掌握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后续课的学习。大学化学内容繁多、知识面广,涉及四大化学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知识信息量的迅速增加,《大学化学》教材的知识量也显著增加,因此,认真研究并探索提高《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大学化学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提高《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等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 根据教学目的,制订教学计划

大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自然科学课程,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既有严密完善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对于农、果、牧等专业十分重要。学生通过对大学化学的学习,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等)打下扎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我院的生源类型多样化,包括普招、对口升学、专升本、成人教育等。针对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计划。课本由我院多名优秀教师根据我院生源情况进行编写并出版,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为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内容,下册主要为有机化学的内容。对于对口学生,由于招生考试时不考化学,学生的化学基础是相当薄弱的,大学化学课程分两个学期授课:第一学期总学时数是88(其中实验40学时);第二学期总学时数是88(其中实验32学时)。授课时侧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普招本科生,化学基础比较好,课时分配同对口生,但是授课时要注意深入的讲解;对于专升本的学生,由于其在大一时已经学习过部分大学化学的知识,因此课程在第一学期内完成,总学时数96(其中实验40学时)。

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巩固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最近几年随着我院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大学化学实验的项目得到完善,更好地实现了理论结合实践,提高了学生们对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兴趣,并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之前,教师先要认真讲解实验室安全问题以及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用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课程。然后再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几个综合实验,使学生对于滴定、蒸馏、萃取等基本操作反复练习,最后让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一个设计类实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

当今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信息量迅速增加,而化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为此,既要要求教师讲好每一节课;又要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多媒体技术,到目前为止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小学以及大学的教学课堂上。近几年,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作为全新的技术也慢慢地应用于教学领域。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最重要的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的多媒体意识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认真做好课件的前提下,要注意发挥多媒体信息集成控制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技能和智能训练。

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之处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需要在课前自己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微課和慕课都是辅助学生们课下学习的网络资源。微课只是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几分钟,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简单、方便、效率高。慕课一般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包括教学大纲、计划、测试、开课时间等,方便没有时间或环境学习的人,去自觉、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

三、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法宝。影响学生成绩的两大因素:一是学习态度;二是学习方法。大学化学是农林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面向的是大一新生。所有学生在刚刚大一入学时,学习态度都是端正的,都想学好,但是为什么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成绩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不同。会学的学生因为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知识越来越丰富,成绩越来越好,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的学生,因为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若改善学法,经过努力,成绩也可以慢慢好起来,若没有改进,成绩越发不好,兴趣渐无,形成恶性循环。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和规律,如果能够根据其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自然会很好。大学化学也一样,有自己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也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

对于大学化学上学期的内容,包括无机、分析和物化,学习方法是:1. 课前预习,发现难点、重点或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2. 课上听课有的放矢,抓住重点、难点和疑惑点,详细记录、认真思考;3. 课后复习,记忆公式,抓住重点,做好总结,多做练习题,确保本节内容无疑点无模糊点。每节课后不留疑,后续课程变容易。

对于大学化学下学期的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学的知识。学习方法与上学期基本相同,但是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有机物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因此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还应注意:1. 掌握各有机物的结构。因为结构决定性质,只有掌握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才能充分理解它理化性质。2. 熟练掌握各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多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3. 掌握各种有机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才能轻松地解决鉴别题目、完成反应题目和结构推导题目。endprint

四、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技能是在相关的化学知识、技能基础上,顺利地独自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为加强实验课的改革,我院将《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独立设课,由基础教研室和化学实验中心共同负责,是农林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实验项目中最后一个实验是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分析、创新、动手等实验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们在高中时期较少接触化学实验,因此第一次实验课程是教师讲解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实验安全知识、实验要求、数据处理和化学实验常用基本仪器的简介等。然后由比较简单的实验开始,如测溶液pH值、熔沸点等,逐渐过渡到有机合成,如乙酸异戊酯的合成、乙酰苯胺的合成,再到天然产物的提取,如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最后是自行设计类实验,如水果中Vc含量的测定等较复杂的实验。

每次实验前必须书写预习报告,对要做的实验一定要心里有数;实验课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步骤,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问;实验中,要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台,待教师签字验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写明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后的几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提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高等学校一方面要通过教学为科技事业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而培养这样的人才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展科研活动。可见教学是科研的根基,也是科研的动力。另一方面,高等学校教学有赖于科研的支持,科研的过程可以提高师资水平、丰富教学内容。若把科研成果注入到教学中,使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先进化,并防止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脱节。因此,科学研究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可见,教学和科研可以同时进行,二者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做好科研工作;在取得科研成果时,再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上,使二者实现良性循环。

六、 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师资,就是教师的资质,包括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教学水平、自身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程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求教师积极认真地投身到所担负的教学任务中去,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提高,还要求大学化学教研室的所有教师每周例会一次,讨论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新的想法和教学心得,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

《大学化学》课程建设工作于2010年3月通過了校精品课程专家组的评审,肯定了课程建设的成绩,指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曾政权,甘孟渝,张云怀.以教学改革促进大学化学课程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2002,8(6):143-144.

[2]刘利萍,甘孟瑜,张云怀.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大学化学教学改革[J].重庆大学学报,2002,8(3):135-137.

[3]陶红,王丽,王彬.高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7):180-181.

[4]叶青,陈永宝.现代教育技术与 CAI课件[J].大学化学,1999,14(3):39-41.

[5]陈华.如何让学生轻松学好化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3,(4):86.

[6]麻昌爱.高职高专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44-145.

[7]周永国,赵永光.《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2,(1):24-27.

[8]吴为民,钟英翔.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浅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7,(8):145-146.

作者简介:

梁力曼,牛奎,刘红梅,张建平,赵莹,赵永光,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化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SCIE的大学化学学科文献计量学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信息技术在大学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