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19 13:41宿建浦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初中物理应用

摘要: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是比较系统、抽象的,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实现生活化的物理教学,能够使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知识蕴含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让物理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使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有很好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高效的物理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进行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生活素材;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物理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物理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要将生活化的理念和生活素材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以及现象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快乐,使物理学习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首先,生活化理论。开展教学主要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生活。教学的本质就是实现生活化,教育主要是为生活服务的,如果教育脱离了生活是无法实现理想效果的,因此必须要明确教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教育工作,促使教育改革顺利推进。

其次,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对生活經验的更新,学习过程就是建构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时,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旧知识逐渐被新知识取代。这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对知识进行传递。通过知识的构建,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对错误的知识进行纠正,丰富学生的认识。

最后,杜威理论。杜威的教育理论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教育其实就是要满足生活需要,为生活提供服务。教育与人的成长也是一同进行的,教育是不断发展的,并且不会停止,即使学生离开了学校,学生生活继续,教育活动还是继续进行的。可以说教育就是对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改造,通过受教育,进一步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 利用生活素材开展物理教学的意义

1. 为物理学习奠定好的基础

新课改教学的推进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素材,科学的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挖掘生活素材,明确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切合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总结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是来自生活的,同时又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得以拉近,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越贴近,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为了实现理想的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深入挖掘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物理知识的奇妙,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学习关于磁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将两个同名的磁铁放到一起,一个磁铁会悬浮在空中,即使使用尺子进行切割也不会掉下。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磁铁会悬浮在空中,学生会感到十分好奇,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 简化抽象的物理知识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物理知识、定理,就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物理知识的原型,与理论知识相融合,让物理知识更加生动、具体,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引导学生,科学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 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利用生活用品丰富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进一步丰富物理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开展物理教学。比如学习“声现象”时,在讲解声音传播的问题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家里的纸杯制作“土电话”,将两个纸杯从底部进行穿孔,然后系上细线,将线拉直就能够通话,学生会感觉十分好奇,愿意动手制作完成,在实际操作中明确“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问题时,由于抽气机无法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干净,因此可以准备好暖水瓶,生日卡片中的音乐芯片,将芯片开关打开,音乐想起后将其放到空的暖水瓶中,将瓶盖塞紧,音乐就会消失。这种方法能够顺利地制备出真空的环境,让物理学习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强化学生的亲切感。再如学习大气压强的相关问题时,为了表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可以使用瓶口杯子盛满水,然后将杯口用硬纸片盖住,迅速倒置,水竟然没有流出来,学生会感到十分惊讶,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用食物讲解生动的物理知识

如果学生有兴趣,对问题就会很敏感,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这种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才能够使学生的物理知识得以强化和巩固,并拓宽学生的思维。

为了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烧瓶“吞”鸡蛋的实验,将熟鸡蛋剥皮之后放入到瓶口中,随着瓶中已经燃烧的酒精棉,鸡蛋会掉入到瓶中。学生看到实验后会十分惊奇,这时教师再进行知识学习,让学生明确瓶内外大气压强差的原因。

再如学习物理沉浮的条件时,可以先将鸡蛋放入到浓盐水中,再将清水缓慢地倒入其中进行稀释,盐水不断被稀释,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也逐渐增大,原本漂浮的鸡蛋开始悬浮,最后鸡蛋沉入到杯底。这表明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浮力等有关。通过生活中的食物进行物理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很好地将物理知识的道理讲明。

3. 利用废弃物深入分析物理知识

很多简单的物理小实验做起来比较容易,取材也比较便利,能够使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容量为2.5升的可乐瓶,将其中装满水,请一位力量比较小的女生用手握住,可以看到瓶子被很容易地举起。然后在瓶子外面涂抹一层洗洁精,挑选一位男生做同样的动作,尽管这位学生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没有完成这一动作。通过对比,学生的探究欲望会被激发,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学习效率也显著提升。endprint

4. 发挥玩具优势简化物理知识

玩具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玩具能够开展成本比较低的物理实验,让学生玩玩具的同时学习物理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比如玩具“不倒翁”,它身子摇摇晃晃,样子十分好笑,随手按倒它,还会再次站立起来,学生会十分好奇,这时教师让学生探究“不倒翁”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学生可以通过假设、猜想、思考分析等方法明确具体的原因,从而顺利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5. 制作物理工具使物理知識具体化

在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物理知识时,学生就会主动地接纳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科学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和研究中。

比如在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可以事先制作小熊猫的跷跷板,看到小熊猫跷跷板憨态可掬的样子,学生就很有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可以用小熊猫托起大熊猫吗?谁想试一下。很多学生都会上台进行实验,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中。再次提问,能用小熊猫将大熊猫平衡在水平位置吗?让学生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要想小熊猫将大熊猫平衡在水平位置,就必须要保证两边的距离不同。

四、 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素材,能够让学生与物理知识更加贴近,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全面加强学生的物理素养,实现良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良峰.浅析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15(18):194,196.

[2]于继中.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22):149-150.

[3]王全桦.刍议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J].湖南中学物理,2016,31(12):33-34.

[4]沈引良.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14):38.

[5]高巧英.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07):72.

[6]马娟.“结合实际,融合生活”——浅析生活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11):51.

作者简介:

宿建浦,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县枫溪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初中物理应用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