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汽车类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2018-01-19 15:00刘绍娜倪骁骅熊新提艳��
考试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刘绍娜++倪骁骅++熊新++提艳��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地方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校汽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我校自身特点,从优化“3+1”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深化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用以指导我校专业建设工作。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汽车专业

一、 引言

盐城作为江苏省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汽车产业在盐城已经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地方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我校的办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适应毕业生就业总体严峻的现状。

近年来,汽车学院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即结合我校汽车类专业的具体实际,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探索基于校企合作共建的“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进行校内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与到企业进行“真刀真枪”实训相结合的“3+1”人才培养新模式,使之更加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二、 优化“3+1”人才培养新模式

应用学校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西门子等公司合作办学的成果,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分为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阶段:本科生保持4年学制不变,采用“3+1”模式,即在校内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环节安排不超过3年的时间,在企业工程实践的学习与实践环节安排大于1年时间,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融合,知识与能力的配套,使得学生在本科4年时间内,获得汽车设计制造工程师所必备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在应用“能力导向多元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模式”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办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结合我校汽车类专业的具体实际,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探索基于校企合作共建的“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进行校内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与到企业进行“真刀真枪”实训相结合的“3+1”人才培养新模式,使之更加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三、 深化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现代汽车设计制造行业对现场工程师素质、能力培养要求,按照“通识能力+专业能力”相融合,“基本能力-拓展能力-职业适应能力”递次增强的“三层楼”的总体结构,构建并完善以“汽车系统及零部件设计能力”、“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设计及实施能力”、“汽车系统控制与试验分析能力”等分模块能力到“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拓扑图,以此为参照系,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与项目系统设计训练、职业适应能力训练相匹配,形成“理论知识+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四、 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

汽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汽车类各专业应当特别重视实践性教学,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一些国内外高校办学情况,我们应当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进行一些实际项目,这也是人才培养工作能否具有特色的重要体现。并且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服务,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改革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都是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毕业设计可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毕业设计课题可由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毕业设计直接在企业完成,采用企业主要负责、学校老师协助的方法,这样对企业、对学生、对学校都有益。

六、 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为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可以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多渠道、广泛地开展创新活动和创新实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相关的大赛,如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本田节能竞技车大赛、中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参赛车辆,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受企业欢迎的汽车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打好基础,同时充分体现我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要求。

七、 结束语

“3+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实施成功后可以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一方面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亦会对其他工科专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旺,杜亚丽,丁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J].教育研究,2015,36(1):28-34.

[2] 董泽芳,王晓辉.国外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及启示——基于對国外八所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的经验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4):83-89.

[3] 谭菊华.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

[4] 张景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化诉求——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再审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6-78.

作者简介:

刘绍娜,倪骁骅,熊新,提艳,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加强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