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验案6则

2018-01-20 10:06陈四有韶关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韶关512026
中医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浮针跟腱局部

陈四有(韶关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韶关 512026)

近来笔者有幸接触浮针,将其运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疗效肯定。浮针治疗对于患者而言痛苦小,患者在不自觉的几个动作中解除了病痛。浮针治疗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治疗费用低,效果却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对医生而言,浮针疗法可重复性强,空间利用率高。笔者有感于浮针的出奇之处,现将几个验案分享如下。

1 浮针疗法简介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老师发明的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是运用一次性浮针为治疗工具,以肌肉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行进[1],进行扫散治疗,配合相关患肌的再灌注活动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浮针有留针时间长、操作简单、治疗次数少、取效快速等特点。浮针操作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实施针刺操作手法时,对于胶原的牵拉可能引起针体周围大量成纤维细胞的可逆性收缩,成纤维细胞收缩可以导致胶原纤维的进一步牵拉,进而导致基质变形,出现向远处的“波浪式”传导,最终细胞收缩通过针体传导到整个间隙结缔组织[2]。此外,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相关细胞和基质,同时疏松结缔组织面积广泛,遍布全身,通过浮针结合扫散手法刺激疏松结缔组织,引起大量的可逆性收缩,配合患肌的相关抗阻运动(符老师称其为肌肉的再灌注手法活动),可改善患肌局部的血液营养供应,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2 病案举例

2.1 急性腰扭伤

例1 患者,男,62岁,2017年12月8日初诊。主诉:扭伤致腰部疼痛活动受限1周。症见:神清,精神可,腰部疼痛,活动明显受限,弯腰起卧及行站时疼痛剧烈,无胸闷、心悸,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体征: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未见明显侧弯;腰活动度前屈10°,后伸5°,左右侧屈各5°,旋转5°;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征(-),股神经牵拉试验(-),屈髋屈膝试验(-);双侧腰部肌肉紧张,以腰方肌压痛明显,痛处拒按。患者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当时即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行走及站立时疼痛明显,休息及外擦活络油无明显缓解,遂到本院门诊治疗。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中医诊断:腰痛,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予以浮针治疗腰方肌,操作方法:以距离腰方肌约6 cm处选点消毒,用右手持针操作,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约5 mm,略达肌层即可,后仔细地轻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形运动,边扫散边让患者做患肌的相关抗阻运动,经1次治疗疼痛明显减轻。3 d后进行第2次治疗,疼痛消失。

按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尤其在痛症科多见,辨证为气滞血瘀,治疗方法不外乎休息、制动、中药外敷、针灸、放血、按摩、服用活血化瘀止痛药等手段,治疗效果参差不齐,时间长短不一。运用浮针配合患肌抗阻运动治疗,通过对疏松结缔组织的刺激,调动了患者自身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改善了患肌的供血状况,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消除疼痛的目的。

2.2 踝关节扭伤

例2 患者,男,41岁,2017年12月9日初诊。主诉:外伤致右踝肿痛3 d。症见:右踝肿痛,以外踝明显,站行及踝关节旋转受限,右下肢无放射痛,舌淡暗,苔白,脉弦细。体征:右踝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外踝明显,局部肿胀、淤青,腓肠肌下段和跟腱部有僵硬不适;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0°,跖屈30°,内翻20°,外翻30°;局部肤温、血运及感觉正常。患者3 d前下楼梯时不慎扭伤,出现右足踝部疼痛,尤以外踝明显,疼痛呈刺痛状,站立行走均受限,并伴关节局部肿胀瘀青,自予药油外搽,疗效差。西医诊断:右踝关节扭伤。中医诊断:伤筋病,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考虑患肌为腓肠肌和跟腱,予以腓肠肌浮针扫散结合屈伸右踝关节,操作方法:在腘横纹下方约6 cm处选点消毒,浮针操作方法同前,配合右踝部屈伸旋转抗阻活动, 治疗1次即疼痛明显减轻,3 d后进行第2次治疗,疼痛消失。

按 对于足踝部扭伤,临床诊断为气滞血瘀型,常用理疗和外敷药配合治疗,但部分患者存在药物过敏从而影响药物使用,针灸放血又因为疼痛而让患者望而止步。予以浮针治疗,配合足踝部抗阻运动,可充分利用疏松结缔组织的调节作用,改善患肌缺血缺氧状态,使疼痛很快消失。

2.3 跟腱炎

例3 患者,女,64岁,2017年12月11日初诊。主诉:左跟部疼痛1个月,加重1周。症见:神清,精神欠佳,左足跟处轻微肿胀,疼痛,拒按,疼痛呈刺痛状,纳可,眠差,二便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体征:左足跟腱处轻微肿胀,局部压痛敏锐,左足屈伸时疼痛明显,局部肤温稍高,趾端血运、肤温及活动正常,腓肠肌下端僵硬不适。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足跟处疼痛不适,遂至某医院住院治疗,经12 d治疗稍缓解,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左足跟部疼痛,因疼痛无法行走,遂由家人轮椅推送至本院门诊。西医诊断:跟腱炎。中医诊断:跟痛证,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予以浮针治疗腓肠肌,操作方法: 在跟腱内上方6 cm处选点消毒,结合跟部再灌注运动,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3 d后进行第2次治疗,疼痛消失。

按 跟痛证一直是临床医生头疼的一个病种,虽然打封闭效果较好,但患者往往因为激素的副作用而畏惧和拒绝,中药外洗和外敷理疗等效果也不佳。笔者认为:该患者跟痛的原因是因为腓肠肌和跟腱局部由于损伤导致血液流通缓慢,局部供血不足。予以浮针治疗改善患肌供血,疗效确切,手法简单,可重复性强,以后可能会是跟痛症治疗的首选手段。

2.4 膝部扭伤

例4 患者,女,39岁,2017年12月25日初诊。主诉:左膝扭伤致疼痛1周。症见:神清,精神可,左膝轻微肿胀,局部疼痛,屈伸受限,行站时疼痛剧烈,无头痛头晕及胸闷心悸,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体征:左膝关节周围轻微肿胀,广泛性压痛,尤以关节内侧处压痛敏锐,股四头肌及膝内侧副韧带僵硬不适,关节未见畸形,肤温、血运及感觉正常,关节屈伸受限;浮髌试验(-),研磨试验(-),侧向挤压试验(+)。患者1周前于单位开运动会时不慎扭伤左膝,当时即出现左膝疼痛肿胀,活动不利,间断于某医院及本院骨科门诊治疗,效差。西医诊断:膝部扭伤。中医诊断:伤筋病,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予以浮针治疗股四头肌及膝内侧副韧带等相关患肌,配合再灌注活动,操作方法:在膝关节下方胫骨内侧距内膝眼6 cm处选点消毒,进针后操作同前,配合患侧膝关节屈伸等抗阻运动,治疗后自诉左膝关节可以自由屈伸,疼痛明显减轻,3 d后进行了第2次治疗,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按 膝关节扭伤临床一般都是理疗结合药物内服外用治疗,效果尚可,但都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时间的恢复,而且与患者的保护和休息密切相关。该患者运用中西医治疗效果较差,而利用浮针治疗患肌,结合再灌注活动改善肌肉局部供血,疗效快捷,仅2次治疗,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可见浮针治疗的快速和有效性。

2.5 慢性支气管炎

例5 患者,男,54岁,2017年12月10日初诊。主诉:咳嗽咯痰2个月。症见:咳嗽频作,咯痰黄色,胸闷,气紧,夜间加重,影响睡眠,无心慌心痛,无发热,纳可,眠差,二便尚可,舌苔黄,脉弦数。体征: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背部斜方肌下段僵硬,轻度压痛。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慢性咳嗽,证属痰热上扰。治宜清热化痰宣肺。患者每年秋冬之际咳嗽咯痰发作,采用中西医治疗(具体不详)半年方可缓解;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咳嗽发作,于某医院静脉滴注抗生素(具体不详)疗效差,后于某诊所口服中药(具体不详)1个月,疗效欠佳,来诊。予以浮针治疗乳突肌、胸大肌、背部斜方肌下段相关肌肉并辅以呼吸和抗阻运动配合,操作方法:在背部斜方肌下段、上肢腋窝前缘下6 cm选点消毒进针,浮针操作同前,配合胸部深呼吸和斜方肌抗阻运动,治疗1次后自感胸部气紧感明显减轻,3 d后进行第2次治疗,咳嗽、咯痰及胸闷症状消失。

按 本例患者属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者,临床一般予以抗生素和/或配合中医药治疗,疗程漫长,效果差。该例患者引起咳嗽胸闷气紧的相关肌肉出现异常,予以浮针治疗患肌后,症状获得了明显改善。浮针治疗患肌,边治疗边活动患肌组织,使局部肌肉痉挛得以改善,缺血缺氧状态得以缓解,从而消除了引起咳嗽胸闷等的病因,则症状消失。

2.6 网球肘

例6 患者,女,62岁,2017年12月28日初诊。主诉:右肘部疼痛伴活动不利2个月,加重1周。症见:右肘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神清,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舌淡暗、苔白、脉细涩。体征:肘关节未见明显肿胀,局部肤色肤温正常,关节活动时疼痛明显,活动度尚可,右侧肱桡肌僵硬,右手用力和内翻疼痛加重,右手拧毛巾动作困难,右肘内翻试验(+)。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肘关节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当时未系统治疗,近1周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夜间疼痛难以入睡,遂来本院门诊就诊。西药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中医诊断:肘劳,证属瘀血闭阻。治宜活血化瘀。考虑肱桡肌为患肌,予以浮针治疗,选点在前臂桡侧曲池穴下方约6 cm处消毒进针,操作同前,配合相关扳手腕等再灌注活动, 1次治愈。

按 之前针对此类病症,以针灸理疗处理,虽有效,但治疗时间长,至少需要5~10次。今予以浮针刺激疏松结缔组织治疗,配合再灌注手法改善肱桡肌血供不足,仅1次治愈。

3 讨 论

目前许多疾病如颈椎病、急性腰扭伤、网球肘、跟痛症、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都是由于局部相关肌肉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所致,而浮针能够起作用的组织是肌肉组织及其附属结构[3]。笔者认为:通过浮针治疗,改善了患肌的供血,消除了引起疼痛的肌筋膜激痛点,血管不再受到压迫,缺血缺氧等异常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而局部代谢产物得以排出,缓解了疼痛。此疗法操作简单,治疗次数和费用较少,患者方便,效果明显,可重复性强,既简单又快捷,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由于条件所限,笔者仅对浮针治疗进行了一些临床案例观察,尚未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在今后临床中将继续努力,使浮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4 参考文献

[1]符仲华.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

[2]LANGEVIN HM,CHURCHILL DL,CIPOLLA MJ.Mechanical signaling through connective tissue:a mechanism for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J].FASEB J,2001,15(12):2275-2282.

[3]符仲华.浮针医学纲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21.

猜你喜欢
浮针跟腱局部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预防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跟腱急性闭合性损伤
封闭治疗跟腱炎的解剖学基础
丁学军作品
局部遮光器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