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辨证体系的脓毒症休克中医病机探析*

2018-01-21 03:04王晓鹏陈腾飞张乃方吕小琴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少阴休克脓毒症

王晓鹏 陈腾飞 罗 丹 张乃方 吕小琴 刘清泉 ,2△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2.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0;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1]。脓毒症休克以脓毒症伴其所致的低血压,经液体治疗后无法逆转为临床特征[2-3]。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的定义自1991年脓毒症1.0始,修改至2016年由美国重症医学会 (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 (ESICM)联合发布的脓毒症3.0[4],定义及诊断标准,几经修订,可见现代医学对于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5]。中医学在对于该疾病的不断认识过程中,也创建了不同的辨治理论,在中医学中无“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的病名,但是在文献里能找到很多与脓毒症休克相同症状的记载。在《素问·热论》中有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后世医家补充发展了伤寒,认为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为温病,而脓毒症一般表现出寒战、高热、神志异常、胃肠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发病急促等症状,则本病属于中医学 “外感热病”“伤寒”“温病”范畴[5-7]。脓毒症休克表现为表里内外全身症状,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密切,脓毒症休克既可见伤寒的表现,也有温病的表现,其中医病机表述复杂多样,对其辨证各个医家也有不同认识,经文献检索主要有从经络脏腑、六经、卫气营血3个方面的探讨,而现代临床经西医的介入治疗后,疾病的病程和病机转变发生了改变,和以上3方面均不同,根据临床提出了气津血精神的辨证体系,为中医药防治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则以下将从经络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回顾脓毒症休克的学术发展史,从气津血精神探讨中医对脓毒症休克新的认识,仅供参考。

1 基于经络脏腑探讨脓毒症休克(西汉《内经》理论体系为基础)

人体是一个通过经络将脏腑气血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经络脏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感受、传变、反应疾病的主要部位,如在《灵枢·海论》中所描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脉之络也是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医门法律》中提到“络者,兜络之义……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自内而生出者,俞多而俞小,稍大者在俞穴肌肉间,营气所主,外廓由是出诸皮毛,方为小络,方为卫气所主”,可见络脉在人体表里内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刘清泉教授认为瘀毒伤络,阻络病机与脓毒症关系密切,脓毒症休克是毒邪内蕴于经络,灼烧气阴及脉络,脏真受损,机体阴阳气血逆乱,进一步生成更多的毒邪,出现恶性循环,最终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所致[8-9]。《素问·气穴论》中提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位,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营卫”“营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则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营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邪溢气雍,脉热肉败,营卫不利,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腘,留于节凑,即将为败”。《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还提到“身热、脱肉、破腘、真脏见,十月之内死”,可见邪毒郁于络脉,容易化腐生脓,伤及脏腑,容易瘀毒内闭,导致急危重症的产生。在脓毒症初期外邪侵犯并损伤机体,损伤逐渐加重,毒邪迅速增强,发展凶猛,直接广泛侵犯于人体络脉和脏腑,引起广泛的病变,毒邪蓄积,不能及时清除,则络脉瘀滞,出现全身凝血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继而毒邪伤及脏真,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及障碍,邪毒郁闭,进而脏腑气机郁闭,出现脓毒症休克,治疗时应将解毒、通络、固脱贯穿于始终。

肺与大肠相表里假说认为肺为脓毒症的 “启动器官”,肺气衰败导致其他脏器衰败[10],如在《素问·五脏生成》中云“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受邪,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继而出现其它脏器功能的衰竭,现代研究[11]也发现胃肠道黏膜受损后,通透性增加,容易导致细菌或内毒素的移位,使机体启动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出现脓毒症休克。

2 基于六经探讨脓毒症休克(东汉末《伤寒》辨证体系为发展)

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丰富了中医诊治疾病的思路和方法,但对于“六经”历来各个医家有不同的解说。郭任[12]认为伤寒六经病变本质即6类综合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本质分别是局限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CAR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MODS。 李丽娜等[13]研究《伤寒论》也发现六经病证的描述与感染性疾病由SIRS发展到MODS过程十分相似。刘清泉教授[8]研究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发的脓毒症与 《伤寒论》中太阳病相关证候很相符,并用麻黄剂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脓毒症休克与脏器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三阴病:胃肠功能主要表现为太阴病、循环系统及肾脏功能障碍表现为少阴病,肝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厥阴病。

《伤寒论》为后世对脓毒症的诊治起了很大的指导意义,脓毒症休克与《伤寒论》六经病证中三阴病很符合。在少阴篇中脓毒症休克很是典型,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脉微细”为脉搏细速,血液循环不足,血压下降等症状;“但欲寐”为精神意识状态,表现为意识朦胧、神情恍惚,与休克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少阴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心火下温于肾,肾水上滋于心,相互制约,完成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当少阴病时,手少阴心对应的血液循环系统出现血压下降,脉象欲绝,足少阴所在的肾脏泌尿系统出现少尿等症状。少阴病中关于通脉四逆汤的记载“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下利脉不出者”,描述了休克合并虚热的症状,病机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在临床上四逆汤类方对抗休克、强心、升血压有很好的疗效,药理实验也证明四逆汤类方对大鼠类毒素休克具有保护作用[5]。在厥阴篇中关于脓毒症休克也有很多描述,如343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344条“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345条“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347条“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这些都描述了休克的危急重症表现,也体现了《伤寒论》中“扶阳气、存津液”的治疗思想。

3 基于卫气营血探讨脓毒症休克(明清温病学辨证体系为补充)

卫气营血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仲景的《伤寒论》中也有提及,而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并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辨治,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深浅依次分为4个不同的层次,卫分最浅,血分最深。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与卫气营血发展很相似,卫分证与脓毒症的代偿期临床症状比较类同,气分证与脓毒症的失代偿期和全身炎症反应的症状比较吻合,营分证、血分证与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特征相对应。

脓毒症休克主要见于气营血分证及失治误治的坏病中,疾病在气分阶段时,未及时合理的干预,可出现气营两病、气血两燔证,容易神昏厥脱,出现休克,在薛生白《湿热病篇》中湿热邪气入气分时,有“湿热证,发痉,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开泄不效者,湿热蕴结胸膈,宜仿凉膈散;若大便数日不通者,热邪闭结肠胃,宜仿承气微下之;湿热证,发痉撮空,神昏笑妄,舌苔干黄起刺,或转黑色,热邪闭结胃腑,宜用大承气汤下之”,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和神志异常的症状,与脓毒症早期休克症状相似。疾病在营分阶段,疾病由脾胃症状转移到心肝的影响,热陷心包,也可出现神昏谵语、动风惊厥的休克症状,如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再论热传营,舌色必绛……外热一陷,里络就闭,非菖蒲、郁金所能开,须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恐其昏厥为痉也”,此阶段容易形成内闭外脱证,强调了除了透营转气外,还应注重清开的方法。病邪到了营血分阶段,则为晚期重症,此时热毒交争于阴分,阴气不守,常因邪毒炽盛,正气大伤,而见脱证、内闭外脱之证[14]。在血分主要为热迫血妄行和瘀热互结血分之证,容易动风动血,伤津耗液,症状除了高热、神昏、肢厥外,还会出现有广泛性出血,一般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血液和神志异常比较严重,会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水电解质紊乱,容易休克。

4 基于气津血精神探讨脓毒症休克(现代西医干预后辨证为创新)

温病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伤寒体系,如热病神志异常时,《伤寒论》辨证为阳明病时用承气汤类通腑泄热,或三阴证时回阳救逆,而温病学派创新了“逆传心包”和“热极生风”的理论,采用醒脑开窍的三宝治疗,但脓毒症休克的发展规律并不是按标准的六经和卫气营血来传变的,因为现代西医的介入治疗(如液体复苏)后,疾病的病程和病机转变发生了改变,出现六经的少部分特点、温病的少部分特点以及失治误治后的坏证和变证。刘清泉教授在临床上常用气津血精神的发展规律辨治这类急危重症,疾病在气、津阶段表现为急证,在血、精阶段表现为重证,到了“神”则为危证。当现代西医介入治疗后,脓毒症休克的的传变既非六经也非温病时,可以基于气津血精神的发展规律来辨治,气的阶段相当于轻度休克或休克的前兆,病发于气者,有外因而生,多源于六淫邪毒、疫疠之气;也有内因而生,源于诸气致乱。无论病生于内外,皆能造成气机郁滞,郁久化火热,易损津伤正,耗血动血,犯及神明,造成危候,也有气病耗伤正气,造成气不足的寒象,证候上轻者为寒,重者为厥逆,表现为潮热或怕冷、四肢厥冷、谵妄,或便秘,或尿黄,治疗可根据证候的虚实对气或补或清;休克在津的阶段,表现出热盛伤津证、痰、饮、水证,在《灵枢·痈疽》中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可见津是气血的基础,身体的变化较早可以表现在津。则休克在津的阶段,若为热盛伤津证可出现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津亏脱液,出现吐泻交替,眼窝深陷的症状,津亏内热出现腹满便结,面色红赤烦躁,相当于轻度休克伴胃肠功能障碍,治疗除清热解毒外,还需益气养阴;若为痰饮水证,常为肺脾肾功能失常,表现出身体水肿,小便少,痰多,舌胖水滑,脉缓的症状,治疗以温阳化饮为主。休克在血的阶段,即为休克伴有DIC,表现出一定的出血症状,表现为神昏谵语,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皮肤瘀斑,指甲青紫等血证,为重度休克,治疗须辛凉开窍,凉血止血;休克在精的阶段,阴精过度消耗,表现呼吸气息低微、血压低,脉沉细无力,无尿,表情淡漠或躁扰,治疗须养阴益气固脱为主了;休克在神的阶段时,则为危证休克,意识昏迷或无神,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出、无尿、脉微欲绝,治疗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为主。

5 总结及展望

辨证的过程是对不同层次的病机进行推演、分析、归纳的过程,不同的辨证方法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并相互补充[15]。本病病情危重且复杂,病死率高,西医学尚缺乏明确疗效的方法和药物,以上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医对脓毒症休克的认识,梳理了脓毒症休克的病因病机,从经络脏腑、六经、卫气营血、气津血精神探讨了中医对脓毒症休克的辨证。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革新,医家对于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在承袭原有辨证思路及方法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入新的想法,如何发挥中医整体观念优势,早期使用中药整体干预,截断病势,以减少住院日,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降低死亡率,依然是值得研究探索的领域,除了中医的不断创新,也可在中医思维的前提下运用西医的技术方法,中西汇通,将医疗效果提升至最好。

[1] 顼志兵,宋丽,赵外荣.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8):42-44.

[2]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 (2014)[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54(4):401-426.

[3] 王洪亮,章志丹,黄伟.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16)的解读与展望[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2017,3(1):26-32.

[4] Singer M,Deutschman CS,Seymour CW,et al.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Sepsis-3)[J].JAMA,2016,315(8):801-810.

[5] 杜立建,张伟.脓毒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3(4):148-152.

[6] 林海骏.古代脓毒症休克的证治经验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7] 李际强,李俊.试论严重脓毒症与温病五死证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34-1236.

[8] 刘清泉,陈腾飞.中医急诊临床三十年-刘清泉大剂救治重症经验选录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35-38.

[9] 刘清泉,张伟,姜良铎.瘀毒伤络、阻络病机与脓毒症[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199-200.

[10]王兵,曹书华,王勇强.脓毒症发病机制及辨证体系[J].中医杂志,2012,53(15):1282.

[11]陈海龙,吴咸中,裴德凯,等.肠道屏障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的发病学意义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8,13(1):5053.

[12] 郭任.伤寒六经病变本质探究[J].河南中医,2009,29(3):221.

[13]李丽娜,张冬梅,陈萌,等.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读《伤寒论》[J].中医药学报,2008,36(4):2.

[14]陈乔林.兼容并蓄,精于诊治热病、急症—陈乔林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2-13.

[15]周学平,叶放,郭立中,等.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的构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4):301-304.

猜你喜欢
少阴休克脓毒症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急诊脓毒症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论少阴“三急下”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伤寒论》第282条之探析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