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双心同治”理论治疗冠心病*

2018-01-21 03:04杨璇妹陈晓虎史海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双心心气心神

杨璇妹 陈晓虎 史海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冠心病 (CH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现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认的首位死亡原因[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冠心病患者常因病情反复,加之缺乏对本病发展及预后的认识,心理负担过重而伴发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称之为“双心疾病”。心脏病伴发心理障碍的问题日益突出,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显著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形神合一”的理念在冠心病“双心”同病的诊治中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现结合临床案例,将运用“双心同治”理论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1 双心同治的认识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障碍称为“双心疾病”,而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可产生重要影响。Roest等[3]通过一项Meta分析发现,焦虑是冠心病和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抑郁可以使冠心病发病和心源性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胡大一等[4]也提出冠心病常合并焦虑、抑郁、失眠等现象,对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我国双心疾病的发病率高,但识别率和治疗率低[5],因此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必要时加以干预,做到“心脏”与“心理”同治。双心同治,即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识别并重视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且一并治之。

中医认为心具有“主血脉”和“主神明”的作用,两者生理相依,病理互损,相互为病,正如《内经》云“心主血脉,心藏神”“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心所藏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早在《内经》中即论及精神因素对脏器功能的影响,如《素问》曰“人忧愁思虑即伤心”;《灵枢·口问》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历代医家早已意识到心病和情志病常相互影响,这与现代双心医学的观点一致。从中医的角度认识“双心同治”,即在临证中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兼顾,在调和血脉的基础上,以安神法贯穿始终。

2 冠心病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如 《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痹论》中“心痹者,脉不通,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并指出其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目前关于冠心病病因病机认识基本趋于一致,其病因多责之于外感寒邪、劳倦内伤、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年老体虚等,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等。结合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冠心病病因归于饮食失调、情志失常、过度安逸及体虚久病等因素,使心气受损,痰瘀内生,复因过劳、情志过激而诱发;其病机的关键为气虚、血瘀;病位在心,与脾、肾、肝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心气亏虚,行血无力,瘀血内生,痹阻心脉而作心痛;而瘀血日久,心气失养,久则气虚,心脉不荣则痛,病程中气虚、血瘀多相互为患,终致体虚瘀深,循环往复,如张元素《医学启源》记载“心虚则恐悸多惊,瘀血忧思不乐,胸腹中苦痛”。现代研究也发现气虚、血瘀是冠心病最主要的两个证候要素[6-8]。陈可冀院士一向注重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的研究,并认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通则[9]。

2.2 “双心”同病的中医认识 从中医的角度,冠心病“双心”同病的关键在于心神失调。一方面,血脉之心异常殃及神明之心而致心神失调。心主神明,其物质基础为“心主血脉”“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或痰浊瘀血痹阻心脉,扰及心神均可致心神失调,伴发情志异常,如《类经·疾病类》中有云“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景岳全书·郁证》“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另一方面,心神失调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诱发胸痹心痛并影响及预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蕴蕴而痛,是谓之心痛”;《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此外,心主神明,对脏腑具有主宰作用,如《灵枢·口问》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若心神失调,五脏气机逆乱而相干犯心,可引发心痛病,并影响其预后,如《难经·六十难》中记载“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另有学者也提出“君主之心”和“神明之心”可相互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此二者功能失调而出现“双心”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10]。故笔者认为心神失调是冠心病发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病机,心伤则神伤,神伤者又可加重心伤。

2.3 治法 冠心病常“双心”同病的特点为“双心同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在治疗冠心病时,根据其本虚标实的病性,结合其气虚、血瘀的病机关键,多通过益气健脾、补肾固元以治本虚;活血化瘀为本兼理气、化痰等以治标实,标本兼顾以调血脉之心。同时,注重心神失调的病机变化,运用安神法贯穿始终以调神明之心,常用解郁安神、活血安神、化痰安神、交通心肾等治法,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并重,从而达到“双心同治”。

3 用药经验

3.1 活血解郁安神 《明医杂著·医论》曰“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肝气郁滞,心气不畅,血瘀脉道,血脉不和则心神失养。故气滞血瘀者多心肝同病,症见胸痛,精神抑郁,善太息,每因情志不遂而发作等症。治当理气活血,解郁安神,方用自拟活血方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古文曰“故善治血者,不求之有行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故方用柴胡、香附、枳壳、郁金等理气解郁,红花、水蛭、牛膝、苏木活血化瘀,丹参活血安神,当归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正,合欢花、合欢皮、佛手等解郁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解郁安神之功。戴红芳等[11]研究发现运用柴胡疏肝散调养气郁体质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使其自主神经功能和抑郁情绪得到改善。王宇婷等[12]通过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抑郁患者,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并推荐广泛应用于临床。若气血郁滞日久化热,热扰心神者,可加黄连、山栀、夏枯草、竹叶等清心之品;气滞则痰凝,若兼痰浊内盛者,可加瓜蒌、薤白、石菖蒲、半夏等理气化痰之品。

3.2 益气活血安神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知母,气虚则无力行血,瘀血内生,痹阻心脉,脉道不通则发心痛。而瘀血日久,心气失养,心气亏虚则心神失养或心神不敛,故除胸痛外,多伴焦虑紧张、心悸不安、失眠等神志病变。气虚血瘀者多见于病久体虚或冠心病PCI术后的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久病加上手术器械进一步损伤心气,虚上加虚,易变生神志异常。治当益气活血安神,药用自拟益气活血方加减。方中丹参活血安神,苏木、红花、水蛭活血化瘀,是为治标;黄芪、黄精相须为用,补养心气,是为治本,心气充盛则心神自安。若神气浮而不敛,可选用龙骨、牡砺、磁石、珍珠母等重镇潜降安神,共同组成益气活血安神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冠状动脉、抗内皮细胞损伤、抗心律失常、抗炎等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13],黄精有增加冠脉血流、降血脂及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作用[14]。若气虚重者,益气贵在运补脾胃,脾为后天之本,参与宗气的生成,若宗气不足,则不能“贯心脉,行气血”,故常加党参、炒白术、茯苓等加强补气之功。若血瘀重者,可加丹参、川牛膝、赤芍、桃仁、川芎、丹皮、当归等养血活血,使血脉和,心神得安。若心悸著者,多用红花、甘松、葛根、黄连等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活血化瘀之品[15]。

3.3 化痰安神 《柳洲医话》曰“胸胁痛有因于痰饮者”,痰浊痹阻心脉,蒙蔽心神,心脉不通,心神不明则致胸闷痛,心悸惊惕,精神忧郁,表情淡漠等症状。治当通阳宣痹,化痰安神,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药用瓜蒌、薤白、半夏通阳散结,茯苓、陈皮、枳壳理气化痰,痰浊一除则心神自安,此外加茯神、石菖蒲、远志等化痰与安神兼顾之品。“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水湿不化,痰饮内生,故常加党参、白术、陈皮、炒薏苡仁之品以增健脾化痰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瓜蒌薤白半夏汤具有扩张冠脉、抑制血栓形成、保护心肌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病[16]。若兼阳虚者,则加少许肉桂、淡附片、淫羊藿以温补阳气;若痰郁日久化热,痰热扰心,心神不安而见烦躁、失眠者,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以清热化痰安神,日久热伤气阴者,则合黄芪生脉饮加减以标本兼顾,药用黄芪、麦冬、五味子、南北沙参等补气养阴之品,少佐木香以防滋腻留邪。

3.4 交通心肾 胸痹日久可见心悸不安、虚烦不寐、健忘盗汗等症,此乃久病伤阴,心肾不交所致,肾水亏于下,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于上,火盛神动则致心神不宁。心神不交者多见于老年冠心病,概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所致。治当滋阴清热,交通心肾,以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药用黄连、黄芩清泻心火,阿胶、白芍、麦冬养阴,百合清心安神,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交通心肾,安养心神;取少许肉桂以暖水脏,不使其润下。若虚火旺者,可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清热;若阴虚著者,则以天王补心丹加减。女子“以肝为先天”,对于女性患者,则可加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以补益肝肾,现代研究表明女贞子有预防和消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墨旱莲能增加冠脉血流[14];而“男子以肾为先天”,多用杜仲、桑寄生、川断之品以补肾填精。

4 验案举例

患某,男性,62岁,2016年4月20日初次就诊。主诉:发作性胸痛2年。自诉2年因急性心肌梗死于当地医院行PCI术治疗,左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出院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氯吡格雷、硝酸甘油等药物。患者仍自觉胸闷胸痛间作,半年前就诊于本院门诊口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刻下:胸闷胸痛间作,持续约20~30 min,每于劳累、情绪紧张时发作,休息或服药后后可有缓解,伴心慌,过度紧张,担心支架脱落,失眠多梦,易惊醒,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平素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日1片,血压控制可。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心肌钙蛋白未见异常。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活血,安神定志。方用:炙黄芪 15 g,黄精 15 g,丹参 20 g,苏木 10 g,红花10 g,水蛭 6 g,甘松 10 g,紫草 10 g,茯神 15 g,酸枣仁30 g,龙骨 15 g,牡蛎 15 g。14剂煎服,每日 1剂。2016年5月10日复诊,服药后胸闷胸痛发作次数较前减少,情绪有所改善,心慌不显,失眠缓解,治法仍宗益气活血,安神定志。原方去甘松,加党参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继服14剂。不适随诊。

按语:患者为冠心病PCI术后,已行西医基础治疗,仍有胸痛胸闷发作,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心理负担重,过度紧张,失眠,陈师结合舌脉,辨证属气虚血瘀,兼心神不安。治以益气活血安神。方用黄芪、黄精补益心气以治本;苏木、红花、丹参、水蛭活血化瘀以治标;心气不足,瘀血内阻,神机失养,心悸不宁故用甘松、紫草宁心定悸;酸枣仁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镇心安神。全方选药精当,配伍合理,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安神宁志之功。

5 小 结

临证中当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并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中医“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在双心疾病的认识及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结合冠心病的特点,总结出活血安神、解郁安神、化痰安神、补益安神、交通心肾等治法,但临床病证繁多,病机复杂,又不可拘泥于此,当根据具体证型及寒热虚实等情况,选用对应的方药,标本兼顾,补泻兼施,形神兼顾。

[1] Kelly Bridget B,Narula Jagat,Fuster Valentin.Recognizing 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elated chronic diseases[J].Mt Sinai J Med,2012,79(6):632.

[2] 梁艺,黄学成.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进展[J].现代医院,2017,17(1):145-147.

[3] Roest Am,Martens EJ,De Jonge P,et al.Anxiety and risk of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meta-analysis[J].Am Coll Cardiol,2010,56(1):38-46.

[4] 胡大一,于欣.双心医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50.

[5]刘梅颜.两“心”一体——双心医学发展历程回顾[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3,28(6):19.

[6] 衷敬柏,董绍英,王阶,等.2689例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的文献统计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5):100-101.

[7] 段文慧,李立志,王承龙,等.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分布及与心功能相关性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4,29(4):243-245.

[8] 霍艳明,郭维琴,戴雁彦,等.益气活血化痰法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2):46.

[9] 张京春.陈可冀院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学术思想与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634-636.

[10]袁蓉,何庆勇.从“双心同调”论治冠心病心绞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1901-1903.

[11]戴红芳,苏丽雅,谭新星,等.柴胡疏肝散对气郁体质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4,20(7):28-31.

[12]王宇婷,赵明君,李洁.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124.

[13]李香华,王洪新.黄芪甲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1):132-136.

[14]高学敏.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75-478.

[15]代建宇,王永霞.中药单体抗心律失常研究现状和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8):1544-1546.

[16]李航,李建锋,赵启韬.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心肌保护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4,20(15):39-41.

猜你喜欢
双心心气心神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水管通了 心气顺了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暖“心气”,聚“人气”,接“地气”
“双心”并用,让孤雁归队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心气不够要慢养生
“心气”不够要懂慢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