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2018-01-21 19:22李颖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对策研究存在问题

李颖

【摘要】文章旨在通过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进行客观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具体建议,对将来的具体教学实践环节提出指导意见,进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自开设英语课程以来,英语学科已经取得较大的教学成绩。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日趋完善以及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所以,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提高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水平,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进行客观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具体建议,对将来的具体教学实践环节提出指导意见,进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达到1656.7万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人数为732.7万人,成人中专人数为162.7万人,职业高中人数为439.8万人,技工学校人数为321.5万人,在全国高中阶段学生数中占比为41%。

(二)学习基本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属于一种“寻求平衡”的心理,是基本不存在主动求学的心理。就其学习动机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本都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科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基本的学习欲望,也不知道如何学好英语。他们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不能独立地主动学习。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1202所,共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101814人,有专任教师844086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有588079人,占比仅为69.67%(其中,博士705人,占比为0.08%;硕士43304人,占比为5.1%;正高级2869人,占比为0.3%;副高级157931人,占比为18.7%;中级261890人,占比为31%)。

(二)教学基本情况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传统教学方法既有其优势,又有其不足,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其不足尤为突出,因为单堂讲授时间较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师生缺乏互动;学生本来就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这将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从教育学原理来说,这完全属于“教而不得其道”的情况。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如果教师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将会取得更加有效的效果但在现实中会运用、能运用、经常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很少。

(三)教师科研情况

科研是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英语教学科研对学生英语教学成绩有着决定性影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普遍比较薄弱,教师如果能够认真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的经验教训,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将会彻底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

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整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将其主要归纳如下。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从而造成英语学科基础薄弱;

第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专业能力不足,科研能力较差,使得中职英语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全面的提升;

第三,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不能有效地使用辅助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英語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四,现在使用的统编教材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较少,难度偏大,缺乏专业的细化度、针对性、实用性。

四、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学生的目的和态度方面

1.通过认识职业需求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帮助学生认清未来职业的需求,对将来的就业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规划。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就业信息、求职技巧,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英语技能可以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作后的晋升也需要英语,从而明确英语的重要性。

2.通过形成赏识教育的方式来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美国教育家戴森费里曼曾经说过:“赏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条件,孩子需要赏识,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通过对学生的赏识,能够鼓励学生成为生活、学习中的强者。

3.通过运用暗示教育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之后,不断给予学生暗示和鼓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会促进自我预言的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暗示,会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逐步按照教师的这种暗示来实现和完成自己的学习,从而不断纠正自己在日常学习中不良的学习态度。

(二)教师的理念和科研方面

1.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打破传统思维,不要故步自封,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因为中职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中、低端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其培养方向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的,如果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那必将被社会淘汰。endprint

2.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专业能力。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同时社会对实用性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地,对中职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实用性技能不是由单一学科或知识就能够培养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素养。

(三)教师的教学和手段方面

1.积极创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职教育是基于职业发展的教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上的发展。其英语课堂的教学已不再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方向,而是将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主导。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来积极创新课堂教学,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与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效运用英语教学辅助手段,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和教学效果,使教学形式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在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视听需求。

3.多维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强化英语实用技能训练。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的关键。中职学生还处于青春期的躁动阶段,凭兴趣来学习和参与活动的因素较大,为他们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需要任课教师从多维度进行引导。

(四)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方面

1.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选择适用教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有明显区别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而发展的。在学生的实际工作中,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是十分突出的,因此选用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社会的发展来选择适用的教材。

2.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汇编校本教材。通过对中职学校生源状况的分析,发现生源综合素质较差,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及乡镇学校,初中阶段大多未能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毅力薄弱、厌学情绪严重等实际情况,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编教材,设置教学内容,再根据学生的专业、程度来分类教学。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要解决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需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共同协调、配合,教师个人积极进行反思、计划,使之形成合力,从源头到出口把握并调整好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才能达到改变中职教育的现状、改革中职英语教学的目的。

綜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工作对于学校、教师都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本文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找出了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完善现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体系。学校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初级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力量,促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得到有效地创新,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e.edu.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5/2015_qg/,2016-10-17.

[2]叶琳.素质教育与外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研究, 2002(02):16-19.

[3]王可.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80-81.

[4]徐飞云.浅谈当前我国中职英语教学的正确定位[J].南昌高专学报, 2010,25(05):140-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对策研究存在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