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1-21 19:28于源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于源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文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一、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就是阅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挖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内容,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有效的评价,对于文章内涵能够很好地把握,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师缺乏重视,学生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没能够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多地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总是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背诵和积累。这种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教师长期对学生阅读能力缺乏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对阅讀教学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大大降低。

(二)教学缺乏拓展,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想要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并给予学生更加有效的指导。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围绕课本内容展开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获取书本上的内容,这样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变得狭窄,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突破这种局限性,引导学生从课本之外获取知识。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课堂所学

学生拥有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因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认读文字,学生如果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对课堂上讲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让学生对其中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理解力进行锻炼,使其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对于文章的内容有独到的理解。这样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二)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会让学生对课本中的词语、句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有时候还会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文章大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的讨论,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阅读和学习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学习语文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取其他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因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和生活,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该注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具备了浓厚的兴趣,其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锻炼,从而充分保证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并且缺乏充分的知识储备,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了解得比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保证教学更加深入。

其次,教师可以采取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用感性思维思考问题,主要原因是其思维能力不强,思考问题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的等方式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所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语文阅读的时候,首先应该注重把文章读准确,然后读熟练,最后是读懂。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加强引导,使学生对于阅读内容有更好的理解,能够在阅读实践中积累词汇,从而达到熟练运用词语的最终目标。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切实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组织教学实践的时候,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对于提高阅读效率、增强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过程,同时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找时间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彻底将问题弄清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加以督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endprint

(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想要真正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展阅读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够自己学会读书,才能够使阅读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非常有效的阅读实践。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与书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小学课文以声情并茂的文章为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表演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學生进行表演,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五)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拓展学习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得到丰富。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知识量会得到有效的增加,同时还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潜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帮助作用,比如为学生提供一些报刊作为阅读素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发表观后感,写读书笔记,并进行有效的点评。这样会使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拓宽,阅读能力得到更有效的锻炼,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重要方面。阅读能力培养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强弱、学习水平的高低,同时还能够反映学生对于相关技能的掌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规律和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柳.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7,3(03):154-155.

[2]陈学农.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亚太教育,2016(29):206.

[3]康欢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95.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