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探析

2018-01-21 15:54吴云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现状

吴云

【摘要】写作贯穿着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三到六年级的习作教学更是非常关键的阶段。随着目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习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之一。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表达,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常常缺乏真情实感,没有创造性。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渗透,近年来学生的习作有了一些改善,但在语文习作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在进行研究分析前,笔者对当地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习作教学方面的问卷调查,直观地反映出了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第一,调查学生是否喜欢习作时,19%的学生非常喜欢,20%的学生喜欢,42%的学生一般,19%的学生不喜欢;第二,调查学生是否有阅读课外文學类读物的习惯,33%的学生经常阅读,44%的学生有阅读的习惯,但并不经常,27%的学生不阅读课外文学类读物;第三,调查学生家长是否支持学生阅读文学类读物,32%的学生家长是支持的,并且主动为学生购买相关书籍,59%的家长并不过问学生是否阅读文学类书籍,9%的学生家长是不支持的,认为这部分书籍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第四,调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材料来源,36%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写作,29%的学生是从网络或作文选中查找出的相关材料,35%的学生会根据老师的例文改编出来;最后,调查了学生不喜欢写作的原因,13%的学生是不会写,52%的学生不知道写什么,28%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7%的学生是没有时间写。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不喜欢写作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不会写,而是不知道写什么。另外,目前小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课外练笔以及积累素材方面都存在一定缺失。家长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没有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家长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不重视,对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就家庭环境而言,缺少正确的培养学生写作的教育环境。就学生自身而言,对于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很重视,很少有学生对于自己写过的文章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批注。另外,在调查中还暴露出学生习作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写作的素材并不是源于自身的生活,而是简单借鉴网络或者作文选集上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少对于生活的主动观察和自身感悟,很难写出能够表达其真实情感的文章,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质量,在学校开设语文习作教学课程也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大大影响了语文习作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对于以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认真审视语文教育自身,并积极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通过掌握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为了改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教师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安排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就教学现状而言,小学生不愿意完成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特点,布置的习作题目让学生觉得无话可写。现在小学生的生活充斥着兴趣班和补课班,日常生活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特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比如在进行习作课的话题布置上,教师不需要完全按照教材的话题进行安排,而是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想要写的内容,例如在去补课班的路上看见的花草风景、可爱的宠物或者是最近的一次出游等。这样,小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讨论,进而有话可写,而不是照搬材料。

(二)重视小学生学习习作心理规律

小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是将语言作为工具的一种人脑实践活动,这种学习过程是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学生在学习习作的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获取材料、组织材料、表达和修改这四个步骤。在这四个步骤中,教师需要针对各个步骤的特点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获取材料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将无意识的观察变为有意识有目的性的观察,通过提问等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将点面结合,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另外,要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结合进行描写。

比如在学习描写静物的时候,教师可以示范学生如何描写粉笔盒,如粉笔盒的外表是朴素的,味道也并不好闻,颜色也不如画笔鲜艳等,可以用来表达对于教师默默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进而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习作练习。

(三)习作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首先需要教师改进习作命题策略,将题目生活化、多样化,准备多种多样的话题让学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命题难度。在提供命题后要适当地进行引导,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

例如在进行命题作文《给市长的一封信》的写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观察,比如观察学校外面的交通状况、卫生情况、移动摊贩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作文是有意义的。

(四)加强习作与生活的结合,增强学生习作的真实性

真实的情感表达能够增强作文的感染力,促使读者产生良好的共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写作真情实感的表达上,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去认真地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和欲望,促使他们更真实地进行写作。生活是学生真情实感产生的基地。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生活实践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为习作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如针对学校里的各种浪费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体验观察活动,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写出观后感,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三、小结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而作为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写作能力相对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情感。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各种写作书面形式以适应不同的场合。作为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中的一环,写作直观体现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水平,因此必须引起广大师生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宗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5(77):55.

[2]蔡六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解析[J].文理导航,2014(15):86.

[3]张桂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J].才智,2015(23):265.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现状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