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舞台上的激情岁月

2018-01-22 11:06巴依斯古楞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丹巴乌兰牧骑文艺节目

■文/巴依斯古楞

2017年12月4日,在全区乌兰牧骑工作会议暨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表彰大会上,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被评为全区“十佳乌兰牧骑”。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队长阿荣高娃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后,我们第一次获得这样的殊荣,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鞭策,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更好地为牧民服务。”

最近,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深入牧区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文艺演出,演员们在为牧民表演精彩文艺节目的同时,了解牧民生活,帮助牧民们打扫牲畜棚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曾经担任乌兰牧骑队长的敖特根巴特尔,这些天一直沉浸在激动中,回顾自己在乌兰牧骑的激情岁月,他感到特别自豪,愿意继续发挥余热,永做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服务人民。

诞生于1958年5月的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拥有灿烂历程的基层文艺队伍,建队初期仅有11名队员,5间房屋,几把四胡和马头琴,1辆胶轮马车、4匹马。当时没有专用的演出服装,排练场地不足,但队员们却有着一腔热忱,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上,以牧民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以大地为舞台进行排练,用理想信念铸就了“乌兰牧骑精神”,创作了不朽的文艺作品。

在上世纪60年代,该乌兰牧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少数民族业余艺术比赛。如今,这支乌兰牧骑有国家二级演员3名、国家三级演员14名、国家四级演员3名。

乌兰牧骑感动着草原,感动着牧民。作为一支常年活跃在基层为牧民群众演出的精干文艺小分队,乌兰牧骑队员们情系乌珠穆沁草原,用牧民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感动着这片草原和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他们踏风雪、战严寒,以蓝天为幕布,以草原为舞台,活跃在牧区,服务牧民。截至目前,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共下乡演出2700多场,行程20万公里,观众达到65万人次,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家乡各项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3年初,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精心排演了一台新节目,打算在牧草返青的时候到基层为牧民群众演出。当时,乌兰牧骑原有的解放牌汽车早已报废,旗财政又非常困难,拿不出下乡所需的费用。怎么办?时任队长的扎丹巴和演员们非常着急。原阿尔山宝力格苏木的牧民们听说乌兰牧骑等车下乡为牧民演出的消息后,自愿驾驶着自家的四轮拖拉机进旗来接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此情此景,让乌兰牧骑的演员们非常感动。就这样,乌兰牧骑的队员们脚踏着坚实的大地,从这个苏木转场到那个苏木,从这个嘎查去到那个嘎查,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了乌珠穆沁草原。牧民兄弟姐妹们的热烈掌声是队员们的“兴奋剂”,得到牧民的认可成为队员们不竭的动力。演出结束后,牧民们都争先恐后地把队员请到自家的蒙古包里休息,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对“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作了最好的诠释。

乌兰牧骑感动着草原,感动着牧民。作为一支常年活跃在基层为牧民群众演出的精干文艺小分队,乌兰牧骑队员们情系乌珠穆沁草原,用牧民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感动着这片草原和生活在这里的牧民。

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人才辈出、精品迭出,不愧为艺术的摇篮。在近60年的历程中先后创作出900余首歌曲;120余首曲艺、小品、相声节目; 25首器乐演奏曲;作品获国家和自治区级奖励近300项;向各地文艺团体、艺术学校输送人才100余名;涌现出达·金巴扎木苏、丹巴、扎丹巴、哈斯巴根、通嘎拉嘎、敖特根巴特尔等一批优秀演员。

近年来,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紧紧围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精品,从素材、主题、结构到整台节目,始终贯穿以地方特色为先的理念,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在创作上体现浓郁民族特色,把独具风格的乌珠穆沁原生态艺术魅力展现在更大的舞台上。通过不懈的努力,乌兰牧骑在继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民族艺术宝库、培养优秀民族艺术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以其一专多能、灵活轻便和喜闻乐见的演出方式活跃在广阔的草原大地。今后依然要在丰富牧民生活、繁荣民族艺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有所作为。

猜你喜欢
丹巴乌兰牧骑文艺节目
市场化后电视文艺导演的商业策划意识探析
新时代乌兰牧骑表演形式研究与探索
新时代乌兰牧骑表演形式研究与探索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试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丹巴甲居藏寨建筑马克笔表现技法研究
骥骜入梦(中篇小说)
云南昭通自编自演文艺节目
“乌兰牧骑”式的宣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