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假诉讼高发的原因

2018-01-22 19:18陈登峰
法制博览 2018年13期
关键词:法官诚信当事人

陈登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一、道德层面的原因

第一、社会缺乏诚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诚信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诚信一直是个人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守信用、讲诚信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诚信的约束力仅仅来自于个体的自律,并没有相应的约束力,因而出现了许多不守诚信的现象,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虚假诉讼。

第二、违法成本低却收益巨大。虚假诉讼的成本低主要体现在仅仅需要支付少量的诉讼费,便可以获得一份生效的裁判,进而获得巨大的利益,也体现在虚假诉讼极少被人发现,即使被司法机关偶然发现,对违法者也主要是采取罚款、拘留等处罚措施,很少进行刑事处罚。而与之相对的是,虚假诉讼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例如有的虚假诉讼案件涉案标的可以达到上亿元,有的虚假诉讼可以逃避国家的政策实现特定的目的,而虚假诉讼一旦成功,便可以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利益。

第三、没有统一的信用制度。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由银行、工商等部门进行采集,并没有将所有信用信息进行联网,造成了信用资源各自为政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对信用资源造成了浪费,而且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中及时发现行为人的不诚信现象,从而使违法者心存侥幸心理,敢于以身试法,进而造成虚假诉讼的高发。

二、法律制度层面的原因

第一、证据制度的弊端。首先,我国法院的裁判并不依据案件本身的事实,而是依据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而证据证明的事实与事实真相存在一定的差异,行为人有可能通过虚假的证据实现蒙骗法官的目的;其次,我国目前存在当事人的自认制度,即只要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明确认可,可以免除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因此自认制度为当事人串通提起的虚假诉讼提供了方便;最后,法院依职权取证的范围太窄,由于我国民事诉讼强调当事人主义,希望法官站在中立的角度,因而限制了法官依职权进行取证,但恰恰在虚假诉讼中,由于法官缺乏取证的主动性,没有深入了解诉讼背后的“真相”,造成了大量的虚假诉讼。

第二、调解制度的异化。我国目前司法现状过于重视调解,虽然调解制度可以体现当事人的自主性,能够快速解决纠纷,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但是过分强调调解也有弊端。而在现实中,调解有可能损害案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由于案外人对案件信息缺乏了解,同时法官可能为了效率降低对案件真实情况的审查,最终损害案外当事人的权益。

第三、民事诉讼模式的影响。我国民事诉讼模式采用的是当事人主义,该模式是以当事人的庭审对抗为核心,而在虚假诉讼中,并不存在真实的庭审对抗,因此当事人可能利用此模式进行虚假诉讼。同时在当事人主义中,辩论原则与处分原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这两种原则只有在当事人相互对立的条件下才能够发挥作用,因此对于虚假诉讼而言,这两个原则将形同虚设,也更造成了虚假诉讼的泛滥。

三、司法层面的原因

第一、法院案多人少的现状。司法体制改革后,入额法官数量比之前有所减少,而案件数量却与日俱增。基层法官难以承受繁重的工作量,因而将会影响办案质量。同时当法官面对复杂的案件时,法官出于效率的考虑,难以充分了解案情,也不能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因而在面对精心设计的虚假诉讼时,法官们常常束手无策。

第二、法院考核指标的影响。许多法院将法官的结案率、上诉率、调解率等作为法官的考核指标,这些量化的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法官的潜能,提高他们的效率,但是过分强调考核指标可能造成法官为了当事人服判息讼而将大量案件进行调解,降低了司法机关的作用,因此片面的对法官进行考核,恰好为虚假诉讼提供了土壤。

第三、司法权弱化。我国在民事诉讼中奉行的当事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法官依职权调查案件。因此,过分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会弱化法官在审查证据的责任,不利于法官及时发现虚假诉讼。

四、结语

准确分析虚假诉讼发生的原因,同时根据虚假诉讼在道德、法律制度以及司法领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解决对策,这样方能实现虚假诉讼的防控,进而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 参 考 文 献 ]

[1]吴道富.虚假民事诉讼的防范与规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卫平.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3]王福华.民事诉讼基本结构[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法官诚信当事人
我不喜欢你
美国就业歧视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当法官当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