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2018-01-22 19:18
法制博览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中国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严 铖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归根到底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需要。马克思曾说“一个国家理论实现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对于这个理论的需要性和重要性。”中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后,使国家和人民获得了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就说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这样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任何一种外来文化要进入本土文化必然要有其合理的理由,尤其是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想要介入并非易事,新兴文化必然要在遭受排挤和争论之后才能被大众所接受,作为西方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也需要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指导,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从鸦片战争开始,纵观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多种文化改良的思潮,包括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思想,直到五四运动追求“科学和民主”的思想,中国近代文人志士进行了诸多探索,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落后的中国。因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现实局面的需要。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批判“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和“全盘西化”论的同时,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论的主张,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内容

首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哲学的普遍真理加以选择和利用,在中国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的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第二,以西方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中国的古典文化为基础,二者相结合也就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哲学只有与中国思想文化相融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才能够体现民族特性和中国特色。每一个民族对外来的思想和文化都有着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认知,这意味着对于任何一种外来思想的认识,都有着其特定的理解方式和接受程度。因此,对于外来文化的进入,我们要有清晰的判断,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任意接收。

第三,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表现出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在各国能够创新和发展的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创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由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延伸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提出了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获得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这一观点同中国古代所宣扬的“大同社会”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中国传统哲学中所存在的朴素唯物主义也是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把它中国化的一个契机。早在殷商时期,阴阳五行的说法就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思想是一致的。

民本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中群众观点的结合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存在于严格的等级划分中,具有阶级性和局限性,但却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这种民本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非常相似,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剔除其封建性的腐朽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科学性的精华。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时俱进,在不断摸索中曲折前进的,是不断同中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过程,也是不断体现中国文化思想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讲:“我们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加强对于发展理论的提升与加强。”要提升和加强发展理论就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而不懈奋斗。

[ 参 考 文 献 ]

[1]刘映霞.遵义师范学院马列主义学院副教授.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道路[EB/OL].人民网,2013.4.

[2]刘丽.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状[J].大家杂志,2012(10).

[3]庄友刚.传统文化心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9.

[4]孙伟平,张羽佳.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考[J].哲学研究,2006(6).

[5]安启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中国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