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2018-01-22 05:24郭宇宁王俊波贾本让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
关键词:脊髓型椎板后路

郭宇宁,王俊波,贾本让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椎管内病变压迫周围脊髓,引发的脊髓、脊神经根极其供血的压迫症状,若病情持续进展,则可出现脊髓水肿、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甚至引起受压平面以下的肢体运动、感觉、肌肉及皮肤营养障碍等,对患者影响极大[1]。目前,临床治疗本病主要采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不仅能有效解除脊髓压迫症状,还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功能,但选择单开门还是双开门效果更佳是临床探讨的一大热点问题。本研究分析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5.3±6.5)岁,病程3-18个月;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5.3±6.5)岁,病程5-22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经X线或CT检查确诊,可见C3-C7椎管退变明显,受损平面在3~4个节段,病理反射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无力,走路不稳,或伴大小便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颈椎受损部位及程度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取颈后正中切口,完全显露棘突和椎板,将症状较轻一侧作为铰链侧,在此侧关节突内缘椎板上钻出一条沟槽,磨穿外板,保留内板,磨薄对面开门侧椎板,咬断开门节段的椎板,松解椎板与硬膜之间的纤维组织,将椎板由开门侧向门轴侧掀起45°~60°,使椎管扩大,将椎板用丝线悬吊在门轴侧关节囊上,置入脂肪组织,完成手术。观察组采用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取颈后正中切口,完全显露棘突和椎板,切除C3-C7棘突,咬透椎板,保留根部1 cm,修剪打磨切除部分边缘,将椎板向两侧掀开,分别于两侧椎板做“V”形纵形槽沟,彻底减压,修剪咬除的棘突骨,植于C3-C7骨槽内,结束手术[2]。

1.3 观察指标

根据JOA评分评价颈椎功能,并计算Hirabayashi改善率,轻度颈脊髓损害为13-16分,中度颈脊髓损害为8~12分,重度颈脊髓损害为7分以下[3];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有无感染、血肿、脑脊液测漏、麻痹、轴性症状等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见表1。观察组术后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x±s)

(2)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见表2。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n(%),±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n(%),±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手术时间(h)术中出血量(ml)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02.38±0.56*238.6±37.2*3(7.50)*对照组403.54±1.01277.9±26.87(17.50)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相当,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王晓雁,李 祥,张世华,等.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羟基磷灰石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7):36-37.

猜你喜欢
脊髓型椎板后路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
防跌倒警示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