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I检查与诊断作用分析

2018-01-22 05:24黎志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
关键词:参数设置隐性膝关节

黎志强

(贵州省沿河县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65300)

膝关节为人体中最为重要的关节部位,也容易遭受损伤,对膝关节进行仔细的检查,进而提升临床确诊率,这对于膝关节骨折患者的预后质量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对此,本次研究特此以我院收治的20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MRI检查与诊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于2016年08月~2017年07月间收治,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10例。研究组中8例男性研究对象,2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6~77岁,平均(46.61±5.65)岁,骨折原因:3例车伤,5例机械伤,2例坠伤。常规组中7例男性研究对象,3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5~77岁,平均(47.01±5.71)岁,骨折原因:2例车伤,7例机械伤,1例坠伤。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CT检查,方法为:层厚参数设置为0.6mm,图像层厚参数设定为3mm,重建间隙参数设置为50%。利用电脑软件处理CT图像,按照MPR图像,调整患者骨关节的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斜面,详细探查患者骨折的范围、骨折类型。

研究组接受MRI检查,方法为:首先利用X线片对患者的膝关节侧位、正位予以探查。而后再利用1.5T的MRI予以检查与诊断,构建膝关节专用表面线图,扫描检查患者膝关节的冠状面、矢状面。MRI序列参数设置为T1W1,TE参数为460 ms,TR参数为940 ms。T2W1序列参数设置:TE为26 ms,TR为940 ms。矢妆面MRI序列为STIR,其TE为14 ms,TR为3100 ms,T1为130 ms,层厚为4 ms,间隔为0.3 ms,NSA为2~4,FOR为180~200 mm。

1.3 观察指标

CT诊断标准:患者局部疼痛,慢性损伤或急性创伤病史较为明显,关节活动受限,CT提示骨皮质中断或骨小梁中断。

MRI诊断标准:患者局部疼痛,慢性损伤或急性创伤病史较为明显,经X线片检查膝关节部位,图像特征不明显,而后予以MRI诊断,提示T2W1与T1W1序列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检查诊断结果

研究组异常阳性检出率高于(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检查诊断结果 [n(%)]

2.2 MRI影像表现

T1WI序列可见关节面到骨干呈现条状、线状、紊乱等不同形态的低信号,信号强度各不一样。T2WI序列表现为与T1WI序列低信号相应形态的低信号,部分低信号四周能观察到水肿改变且呈高信号。STIR序列显著可见高信号病灶,比T2WI序列的分界更加清晰。

3 讨 论

膝关节的功能主要包括腿部内外旋转、屈伸、前后滑动等运动和负重,因为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而遭受外力损伤,引起骨折。临床检查过程中,隐性骨折是一大难题,X线片图像特征无法明确显示,CT检查只能提示骨折部位,却无法明确提示出骨折受损程度以及类型,所以临床治疗膝关节隐性骨折具有较长的治疗周期。有研究表明,用MRI检查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能够明确骨折损伤范围、损伤程度以及具体受损的部位[2]。

MRI检查膝关节隐性骨折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如表1所示,通过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等观察到患者骨折损伤程度及其具体位置,异常阳性率检出率达到了90.00%,这对于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MRI检查,观察T2W1与T1W1序列变化,可良好反映出骨折部位水肿程度,信号异常提示骨折程度,进而按照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实际体征、影像学体征,为判断骨折类型提供有效依据。

[1] 韩 芳,刘天文.MRI在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分型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09):98-100.

[2] 李 政.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MRI分型及临床价值评价[J].当代医学,2014,20(24):98-99.

猜你喜欢
参数设置隐性膝关节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逃生疏散模拟软件应用
蚁群算法求解TSP中的参数设置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RTK技术在放线测量中的应用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