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期因子联合总胆红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18-01-22 05:24王亚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
关键词:增殖性胆红素视网膜

王亚军

(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 邯郸 056300)

糖尿病(DM)在临床中较为多见,最易引起视网膜病变,给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带来严重不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最为常见,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临床统计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密切,因此,临床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超过10年糖尿病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高达50%[1]。此次为分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采用血清中期因子联合总胆红素的诊断价值,内容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糖尿病无DR组、非增殖性DR组和增殖性DR组,每组患者20例,糖尿病无DR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0.5±2.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5±2.5)年。增殖性DR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0.2±2.3)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2±2.4)年。非增殖性DR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3.5±2.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5±3.5)年。三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其行血清中期因子联合总胆红素检测,血清中期因子检测:于清晨空腹(空腹12 h以上)取血3 mL,迅速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中冻存。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中MK水平。胆红素检测:于清晨空腹(空腹12 h以上)取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检测在3 h内完成。血清总胆红素(TB)检测采用重氮盐法,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2]。

1.3 检测指标

检测UAib/Cr(尿白蛋白/肌酐比)、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AOPP(晚期氧化蛋白产物)、MK(血清中期因子)、TB、DB(直接胆红素)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糖尿病无DR组、非增殖性DR组和增殖性DR组UAib/Cr、SOD、MDA、AOPP、MK、TB和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无DR组、非增殖性DR组UAib/Cr、MDA、AOPP、MK高于增殖性DR组,SOD、TB和DB低于增殖性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三组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临床多见的内分泌疾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异常为主要标志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发生糖尿病后,不仅血糖高,还会伴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和高尿酸等代谢异常,极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归根结底与视网膜中心细胞外液集聚对血管生长因子产生造成不良影响存在相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3]。

[1] 闫海艳,孙 威.复方樟柳碱治疗轻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97-98.

[2] 钱苗苗.术前注射雷珠单抗辅助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4):2238-2240.

[3] 金丽娟,吴 怡,黄 菲.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6):95-96.

猜你喜欢
增殖性胆红素视网膜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