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研究

2018-01-22 06:5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4期
关键词:盆骨体位产程

王 波

(湖北省枣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襄阳 441200)

仰卧位是最常见的产妇分娩方式,然而仰卧位进行分娩时,会由于仰卧时间太长,造成腹部大血管受到压迫,可能对胎盘的正常工学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2]。除此之外,仰卧位分娩会使产妇的盆骨由于长时间处于狭窄状态,容易影响到胎儿胎头的下降,增加了分娩的难度。近年来,临床上提倡自然分娩时采用自由体位,并认为自由体位能降低自然难度,减少剖宫产的发生率。我院通过对部分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自由体位是否有助于促进自然分娩,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69例自然分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产妇35例,产妇的年龄在23~32岁,平均年龄为(27.8±1.3)岁;孕周(41.0±0.2)周。对照组产妇34例,产妇的年龄在22~32岁,平均年龄为(27.6±1.0)岁;孕周(41.5±0.2)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全部产妇均为初次待产,均为单胎妊娠;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认盆骨为正常女性盆骨,无严重妊娠并发症;无肝、肾功能障碍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仰卧位体位待产,分娩过程中使用半卧位体位,在第一产程开始后,减少产妇活动,尽量使产妇均处于半卧或仰卧体位,护理人员则应做好胎儿分娩的相关准备。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由分娩体位,(1)首先向产妇讲解如何采用自由体位进行分娩,指导产妇进行相关的行、座、蹲等动作。(2)产妇可自由选择体位和活动形式,助产护士常规监测胎位的状况,通过调整体位对不良胎位进行纠正,在此过程中应保障产妇的舒适度。第二产程后,有助产护理人员指导孕妇通过各种体位配合宫缩进行用力,帮助胎儿的胎头娩出,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采取相应的呼吸法缓解患儿的疼痛感,促进胎儿快速分娩[3]。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比较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的各产程所用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各产程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各产程所用时间比较( ±s,min)

表1 两组的各产程所用时间比较( ±s,min)

组别 n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观察组 35 461.2±50.3 39.8±5.2 522.3±60.5对照组 34 650.6±53.3 59.8±6.4 695.2±62.5 P<0.05 <0.05 <0.05

2.2 两组剖宫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5.7%)显著低于对照组(26.5%),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剖宫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在传统的自然分娩过程中,产妇主要采用仰卧或半卧体位,而这种体位造成产妇无法扩张其骶尾关节,缩小了盆骨的空间,增加了自然分娩的难度[4]。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中证实,自然分娩过程中使产妇保持自由体位更有助于增加产妇的舒适度,并可纠正胎位不正,促进胎儿头部尽快娩出,缩短分娩的时间。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各产程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剖宫产率(5.7%)显著低于对照组(26.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自然分娩的产妇采取自由体位,更有助于缩短各产程的用时,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综上所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更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舒适度,缩短产妇的分娩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母婴的健康和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1] 毛雁冰,陈小霞,陈丽颜,等.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4):293-295.

[2] 田慧琴.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4):590-591.

[3] 张 萍,黄 萍.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7,7(6):35-36.

[4] 高海燕.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3):349-350.

猜你喜欢
盆骨体位产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盆骨骨折急诊介入术后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X射线平片与CT影像在盆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对比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