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2018-01-22 07:09贾颖超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反思初中历史

贾颖超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科学、合理、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独立、自由的状态下达到思维的活跃和热情的激发,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历史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0-0069-02

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初中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于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进行了探究与反思,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探究性学习的定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使其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获取并运用知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探究性学习过程和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有相似之处,这是由于学生在探究时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科学的观点。但是,探究性学习和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有一定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探究性学习应当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对学科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要求,因而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必须简化,并在完整的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手段,感悟学科的本质意义。

二、实践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原则

1. 尊重初中生的个性特点

初中生由于其年龄和经验的独特性,他们的想象力较为丰富,并且思维的活跃性、开放性较强。虽然他们对于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且具有较好的批判性和创新意识,但是形象思维依旧占据主要地位,辩证思维水平相对较低。加之情感丰富,比较情绪化,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单纯和枯燥的说教有着较为明显的抵触情绪。

基于初中生的这种特点,历史教师在实践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在探究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能够实现多元化,并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拥有探究的兴趣,并在认知冲突和猎奇心理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对知识的探究之中。

2. 把握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结构

探究性学习的经典结构为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引出假设、验证假设、总结成果。对此,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历史学科性质的学习过程结构。根据笔者的实践和分析,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过程结构是设定情境、明确问题、收集验证、交流总结、反思整理。

三、实践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 营造自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课堂的统治地位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并且缺乏自我意识。尽管有的教师尝试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可是因为放不下自己“师道尊严”的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压力下只能随声附和,导致探究性学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开展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就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自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全身心地走到学生之中,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他们在愉悦的状态下实现思维的活跃和自主能力的提升,从而为探究性学习提供思想和环境的保证,真正地使其感受到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质量,享受成功的愉悦。

2. 创设有效的问题探究情境

作为学习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从潜在状态迅速变为活动状态。有效、合理、符合学生兴趣点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初中历史教师顺利实践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社会性,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和知识,但不排除学生会因为个人喜好、性格特点而关注不同的方向。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设计和安排一些难度适中且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不同性格、爱好、水平的学生都可以深入探究,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在达到知识学习、思维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

举例而言,讲解“元朝的建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天祥拒绝忽必烈劝降而舍生取义的故事。然而,面对南宋的腐朽统治,元朝却将中华民族的版图扩大到了古今的最大值。文天祥维护落后统治王朝却抵抗新生政权的行为是不是违背历史潮流?这个问题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文天祥的普遍认知,并且对于学生容易引起高度的认知冲突。教师据此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归纳和总结,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探究的热情,从而调动主观能动性,使其辩证思考能力获得以提升。

3.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对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留课堂时间给学生,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他们自主思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之中。另外,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高效地创设探究情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充分激发探究热情的学习空间,使其在自主选择和发现中提高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让学生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中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全员参与,让每个人都能投入探究之中,实现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4. 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如果没有疑问,那么解决问题、激发思维、提高能力就无从谈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的知识比较单调,并且内容相对固定,师生都会片面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知识。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时,应当重点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提问,哪怕问题非常幼稚也无妨,目的在于保护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针对这个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并能够大胆提出个性化的观点,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和探究者。一般而言,教师的问题可以逐步深入,还可以假设问题。比如,“假如没有明清两朝,就不会有闭关锁国了吗?”“如果不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了吗?”“如果没有近代的对外战争,中国就会永远维持封建主义社会吗?”这些假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热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获得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索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实现知识的有效掌握和运用,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

总而言之,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引入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在积极投身到学习的探索和研究中达到思維的活跃、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的合作沟通,颠覆传统模式下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在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让这个传统的学科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田奉月.浅析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方式(引文版)[J].教育科学,2015,(19).

[2] 蔡慧琴.关于探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5,(6).

[3] 禹慧芬.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开展与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5,(12).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反思初中历史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