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2018-01-22 07:16詹伟龙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詹伟龙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其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在这些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基于此,文章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重点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3-0103-0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并完善数学教学策略,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效率的持续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师受其影响逐渐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高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数学时更加具有整体性和灵活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运用贴近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

1. 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要以宽容的态度来面对,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较大的潜能,因而教师要坚信学生会成功,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部分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长期下去会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比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脑筋急转弯”和数学抢答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应用具有挑战性和有趣的素材来促使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或对问题的思考所需要的素材,都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生活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将教学情境中的现象与学生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比如,讲解“双曲线方程”这节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列举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和北京的双曲线型通道,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双曲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联系学生生活,进而创设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的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望,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让学生易于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例如,讲解“椭圆”这节内容时,借助线和钉子等相关工具来进行教学,将钉子作为基准点,然后用线绕成“圆”。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圆的概念,同时逐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使用工具画出该图形。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通过相关的视频资料来进行展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讲解函数的奇偶数这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奇数和偶数的特点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和特性,进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倡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自身为主导来进行教学,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也不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因而教师应对此进行改进。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等。在此期间,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五、采用分组教学模式

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教材。在此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然后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能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促进他们在数学学科上的进步。

六、注重学生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其學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并能够给予适当指导。一般而言,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后,再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满足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求。

综上所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有效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提升高中生的数学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合适的策略,教师可以按照上述的几种方式来进行,如运用贴近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倡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手段,才能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兴贵,幸世强,张平福.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1,(6):17-18.

[2] 陶丹.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变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07.

[3] 陈均正.高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280-281.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