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2018-01-22 13:06张琪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美术教学小学

张琪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这就导致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学科不被学生所重视。文章分析了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绘画技巧的同时,也养成相应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3-0131-02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很多学生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美术教育。但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都将目光集中于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传授上,而忽视了美术教学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因此,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進教学方法,达到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让他们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体会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好地应对时代的挑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人文素养的概念和作用

人们多将人文归为人文科学,如政治经济学、历史、文学、哲学等,而素养则是精神和能力要素的组合。简单地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内在品质,即人的各种文化知识修养,它主要是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组合而成的,它是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人文素养教育是运用优秀的人文文化对人们进行再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还应把控文化背后隐藏的深层意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提升其人文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审美意识、想象能力和爱国精神,以利于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人文素养是人们成长中所要追寻的人生目标,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同时也会限制人类社会的发展脚步。为了推动社会健康运转,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学者便将人文素养教育引入教学活动中,起初只是将其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近几年,人们开始将人文素养教育引进小学教学体系中,以便从小抓起,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利用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再教育,帮助学生净化心灵。

二、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目前,我国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时都过于依赖教材,多是组织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临摹,将学生禁锢在教材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多被学生和教师忽视,致使美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未能设置健全的评价体系,且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而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而言,师资力量比较匮乏,且由于该科目并不涉及考试,课时又较少,因此,一些教师便认为该课程只需培养学生兴趣,组织学生赏析佳作,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即可,而未认识到美术教育在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未将美术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此外,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家长和教师都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依据考试分数去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过多的目光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生多是盲目地开展学习活动,机械性地进行描摹,无法体会美术教育的深层含义,无法学习美术教学背后隐藏的人文知识,无法感受人文情感,人文素养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实践证明,若教学时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会影响课堂效率,有时还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小学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好吃的水果”时,只是根据教材内容领着学生进行描绘,多数学生只是简单地将书本中涉及的图片复制到作业本上,偌大的教室可能只能听到画笔与纸张的摩擦声,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当前多媒体早已融入课堂,教师可以整合网上优秀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欣赏不同人的画作。同时,教师也可以拿一些实物让学生进行写实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其思维,使之挣脱书本的桎梏,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活跃课堂氛围,以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人文素养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三、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应正视小学美术教育,改变错误思想。在开展美术教学前可组织学生进行再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是“美”的集合,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对其画作进行赏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对于美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时去发现教材内容的美,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去思考画者在绘画时选择用该绘画技巧或色彩的意图,思考画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是什么,而不能只是局限于表面的色彩感受。比如,教师在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讲解“过春节”时,在课程开始前,就可让学生针对春节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学生去描述他们眼中的春节,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画笔对自己眼中的春节进行描绘,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赏析,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感受历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小学生年龄过小,心智还不够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因此,在审美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应对其错误观点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培养人文素养,为美术教育注入生命力。

2. 引导学生感受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人们不难发现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当前多数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都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也开始重视学生素质的提升。每一幅优美的画作都传达着画者的所思所想,它并非一个死物,它是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只是简单地组织学生进行描摹,还可以进行文字讲解,让学生了解画作背后隐藏的深层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同时,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要将美术教育局限于课堂,像在鸟语花香的春天,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花园去绘画,同时也可以设置各种美术比赛将其与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凝聚力量,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便于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3. 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人文气息

当前,多数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时过于依赖课本,很多时候会给学生一种隔阂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讲授美术课程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理解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搜集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可以运用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美术教育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人文素养,也可以整合网上优秀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从而实现多元化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美术是人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当前人们热议的焦点。教师应正视小学美术教学,端正态度,总结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重视美术教育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两者有机地契合在一起,为美术教育注入活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亚太教育, 2015,(21):17-17.

[2] 梁桂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育人文素养[J].教育, 2015,(20):95-95.

(编辑:朱泽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美术教学小学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